海棠文

第六章 乡试开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有些余怒未消的领着姜月和十七郎朝着家中走,路上姜尚离便将遇到宋默然的场景给姜月说了一遍。

    这个场景想来是极好极好的,正如若干年后人们口口相传那般,国朝名士与青年才俊第一次在河边相遇,相顾无言,却来了一次心灵上的交流……

    好吧,现在一想到那个老家伙可能惦记着自家妹子,姜尚离的话里的故事虽然保持了原汁原味,但是不经意间便散发着某种恶意。

    比如,那家伙一脸污垢、面目可憎,再比如,那家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头,老的都快走不动了……

    直到到家的时候,姜尚离才终于停止了喋喋不休,兄妹之间的事,路上说说就行了,没有必要拿会家里说。

    姜月一路上都低着头,任由姜尚离在耳边聒噪,现在到家了,将竹篓放在地上,看着姜尚离道:“哥,你今天一天说的话,比过去一年还要多,看来哥你是真心关心我的了,谢谢哥哥。”

    一番话,说的姜尚离心中有些暖意,他虽然大多数都是很静默的,但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谁的心不是肉做的?

    现在姜月的话,着实让姜尚离有些感动,不过姜月接下来的话,直接让姜尚离脑门上的青筋都蹦了起来。

    “不过,哥,我虽然没看见他长什么样子,但是我看到了两只鸟……哦哦,就是凤凰在他笛子上面盘旋,说明他真的很有才华的……”姜月回想起那一幕,眼里还是往外冒着小星星:“既然他有才华,年龄不是问题……”

    名士大儒每日或读书、或交游,因为对经史子集理解的积淀和自身的才华,身体经常能够得到天地间才气的洗刷,甚至有些时候突破,能够引起才气灌顶,这让名士大儒的生命得到了不少的延续。

    所以在国朝之中,如果一个六十岁的儒士娶了一个十六岁的黄花大闺女,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但是对于姜尚离这样的人来说,前世的观念对他影响还是很大的,他心里可是相当抗拒老少配的,尤其自家妹子有成为其中主角的趋向。

    “有才华怎么了?有才华就能代表一切?”姜尚离瞪着眼珠子看着姜月,却发现姜月同样不甘示弱的回瞪着自己:“有才华当然是极好的!”

    两个人的争论有升级的趋势,言语之间也擦出了点火花,姜虎早就察觉到不妙,跑到屋子里将母亲给叫了出来。

    见到林媛出来,姜尚离和姜月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见到姜尚离脸色还有些难看,姜月眼圈有些泛红,嘟囔着说道:“凶什么凶?!对我一点也不好!”

    “六郎,你先去温习功课,不日就要乡试了。”林媛没有问缘由,而是先把姜尚离支开,姜尚离应了一声,便朝着后院走去,不过在走过侧门转角后,却是停了下来。

    这倒不是姜尚离对偷听谈话有兴趣,而是姜尚离真的想弄明白,自家妹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月儿,你六兄马上就要参加乡试了,无论如何,你都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和他发生争执,引起他不快,知道吗?”姜尚离走后,林媛的脸色就拉了下来,看到姜月委屈的点了点头,脸色这才好看了不少,说道:“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姜月将事情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林媛听完之后,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倒是没有对这件事发表评论,而是问道:“如六郎所说,月儿,为什么你对才华这么看重?”

    不但是国朝,就连其他几个国家,都是非常看重才华的,但是也没有像姜月这般,只看才华不注重其他。

    以前的李荣如是,现在偶然出现的老头也是这般,在林媛看来,这两个都不是良配,偏偏自己女儿都觉得很好。

    角落里面,姜尚离的耳朵竖了起来。

    “因为……”姜月说话有些踌躇,犹豫了半天,才咬着牙一口气说道:“因为他们有才华,要是十七郎他们能够由他们亲自教习,效果肯定会很少,说不定以后东姜村就会出进士呢!”

    考上进士,这是全族人心中的想法,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同是一个祖先,没道理东姜村不如西姜村。

    就是这个朴素的想法,是东姜村这么多人一直热衷教育的原因。

    角落里面,姜尚离的脸色变得有些复杂,有感动,有愧疚,最终狠狠的磨了一下牙,朝着后面走去。

    进士,虽然有前世的经验,但是他还是没绝对把握的,毕竟国朝那么多天资不错的学子有大儒教学,每三年进士仅录取百人,即便是他,也不敢轻言能够稳居前百。

    唯一能做的,便是读书,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这才是根本!

    恐怕连姜大维和姜月也不知道,如果不是他们的话,也许东姜村会多出来一个秀才,一个见官不拜的教书匠,不过也仅仅到了这个地步而已。

    但是正是因为他们,某个本想平淡一生的家伙,终于在心里发了狠,目标已经从混吃等死的秀才,一下子变成了国之名士的进士。

    正厅里面,林媛看着眼圈有些泛红的姜月,叹了口气,终究是没有再在这件事上说什么:“月儿,去给你六兄缝衣服吧,快乡试了。”

    “嗯。”姜月眼睛看着脚尖,一直不敢抬头,朝着自己闺房走去。

    正在这时,后院的读书声响了起来,比之以前,多了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多了些激昂澎湃,多了些洋溢的朝气。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

    “咦,哥哥似乎有变化了……”姜月歪着脑袋听了一阵,最终还是没有听出太多,想及数日后的乡试,急急忙忙的赶往闺房去做衣衫。

    卧室兼书房之中,姜尚离端坐在椅子上,没了往日侧躺时的吊儿郎当,一脸的郑重其事,周围的才气如同粘稠的牛奶一般,将他周身围的密不透风。

    抱着一种正经的态度来读书,周围的才气似乎都一起共鸣了起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恍惚之间,让姜尚离对经书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脑海中、身体内都跃跃欲试了起来,有种挥笔狂书的冲动。

    可惜,无笔。

    姜尚离只好将这种感觉压了下来。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似乎一如往昔,似乎有有了一些变化,乡试的日子终于要到了。

    对此感受最深的是姜虎,以前每天教习时姜尚离只教他一个字,现在已经上升到一句短话四个字了,写不出来就要被打手,找娘亲哭诉的时候还要被再打一次……

    乡试前一天,诸学子要到达乡学,一般都是下午到达,休息一晚上,第二日便开始科考的第一步---乡试。

    午后,姜尚离身着一身崭新的青衫,在祖祠祭告完后,便在族中牛车吱吱呀呀的伴奏下,陪着族中同样参加乡试的三个伙伴,朝着乡学赶去。

    村口,不但姜大维一家子,村里面所有人几乎都聚集在了那里,满怀希望的看着这次考试的四个后辈。

    当然,到了村口,牛车顺理成章的停了下来,四位学子下来与亲人告别,同时接受族人的祝福,这是每年的例行。

    “六郎,好好考。”这种场合,姜大维只是殷切的看了姜尚离,大手在姜尚离肩膀上拍了一下,叮嘱了一句,便退到了后面。

    林媛埋怨的看了姜大维一眼,然后伸出手,将姜尚离有些褶皱的青衫抚平,便退居姜大维身后。

    “六兄,祝旗开得胜!”平时的时候,姜月一向以哥哥称呼姜尚离,但是在这种场合下,便只能用六兄了。

    “六兄,我也祝你旗开得胜,考中秀才。”姜虎甜甜的笑着说道,笑容绝对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姜虎知道,姜尚离一考就是三天,也就是在这三天之中,就没有人管他了。

    “嗯。”姜尚离点了点头,扫了姜虎一眼,从衣衫长袖中掏出了一块竹板,递给了姜月,道:“我乡试这三天,十七郎的课业就由月儿教授,每日四字,这竹板便是学习不勤的惩戒。”

    姜虎目光看了看姜尚离,又看了看不住点头的姜月,最后落在了竹板上面,想想自己这三天还得挨板子,刚才的喜悦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姜尚离开心的笑着,揉了揉姜虎的小脑袋,然后便回到了牛车上。

    吱吱呀呀的声音响起,在车夫呼喝声中,牛车载着四位学子和满村人的希望,朝着乡学赶去。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