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各取所需
见百里燕避开敏感内容不谈,公良修蜻蜓点水办酌了两口白酒,又是说道:
“咸国新币最近两年流入志国极受商贾欢迎,我王正在考虑也铸金银通宝,但令工匠仿造,成色却远不如咸国新币,不知永兴侯可否赐教一二?”
“志王不会也学晋国,拿了咸国新币回炉重炼想得金银吧。”
“永兴侯莫要误会,我王宝藏无数,岂能为新币那点金银大费周章。而且在下听说,晋国为炼取新币金银,反还赔了本钱,可是有此事?”
“确有其事,而且本侯还可告诉公良大夫,待日后他国以金银铸铜钱,本侯还能把其中金银给炼出来,而且所需火耗本钱极低。故而改日他国以金银铸铜钱,最终只会越来越少,而我咸国会越来越多。”
“还有此事!”公良修大吃一惊,不意间已经坠入百里燕圈套。
公良修非常清楚,如果能以远低于币值的手段,将金银铸造铜钱中的贵金属提炼出,再用以铸造己方货币,最终的结果将是咸国货币彻底占领中原钱币市场,同时还能提取到惊人数额的金银。
换而言之,公良氏如果能得到此法,同样可以暗中积蓄力量。而百里燕要的就是公良修往此处想,同样公良修也很清楚百里燕现在抛出这个话题,并非出于善意,很显然百里燕不会将炼钱之法轻易告诉他。
思索片刻,公良修试探又说:
“这可是一桩好生意啊。”
“怎么,公良大夫也想分一杯羹?”
“当年的宝藏都分了,侯爷难道还介意如此一笔生意?”
“呵呵……”百里燕浅然一笑,接着又说:“你我患难之交,只要公良贤弟有所需,这点小忙,本侯还是办得到的。”
“那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公良修依然只字未提谋反,但每一桩事情却都是在为谋反做准备。
吃着火锅涮着牛羊,美酒芬芳四溢,谈话的内容渐入深水区。
晋王即将经过陔陵前赴长孙国会盟的消息,公良修早已探听得知,然真正能算到宗伯泰、赵安陵这个水准的,百里燕没做到,陶敛等人自然更做不到,而公良修却是做到了。
“永兴侯,此番咸王以极低价格将四十万斤生铁、二十万斤钢锭、五万件钢刃、二十万匹棉布、十万斤肥皂、瓷器玻璃低价卖于我王,不会真是咸王慷慨吧。”
“自然是我王为结好志国示以诚意,有何不妥啊。”
“呵呵,若为示好,何必劳我志国水军押送,咸王为何不遣水军护送至我境内。”
“不瞒公良贤弟,我水军如今江河日下辉煌不再,只区区五千人,还要各地巡护漕运,着实脱不了身,故而只能劳烦志国水军代劳。”
“不会吧,在下可听闻晋王欲借道陔陵,取道北海郡去长孙国会盟,这借道恐怕不那么容易吧。”
“诶,借道便是借道,他晋王还能当天下诸侯会盟之时,灭了我国都不成。至多是在我王面前耍耍威风,长他晋王自己志气罢了。”
“呵呵…”公良修冷笑道,放下手中筷子,换个了位置凑近百里燕跟前,目光来回打量许久说道:“你莫瞒我,可是志王要迫咸王城下之盟?”
百里燕故作吃惊:
“公良大夫休得胡言,晋王怎能迫我城下之盟,更何况咸国本为晋国下邦之盟,哪有再迫盟约之说,岂不为天下人所耻笑。”
“这未必吧。此番咸王与陶敛密商是秘密交易,我若所料不错,定是晋王在打永兴城注意。”
“不可能,绝无此种可能。”百里燕断然否认:“永兴城置身内陆,他晋军占了此处,岂不置身我雄狮包围之下。”
“还瞒我,咸国水军已不堪大用,永兴城紧挨永兴河,晋王只需许诺长孙国好处,长孙国必派战船由北海入内河水道进入永兴河,届时两国水陆夹击,粮草衣食无忧,可进可退,加之长孙国火炮厉害,咸国没了永兴城,再多的铁产也造不出火炮来。
我若所料不错,晋王以赴长孙会盟之名途径陔陵,定是与长孙密约,将会盟之地择在咸国,而晋国则以出动北军西进为诱饵,令长孙国许诺会盟改在咸国,如此晋国索要永兴城便是名正言顺。
故而你与咸王串通,以巨额货物为名,利用消息传递迟误,引我志军水师在会盟时入永兴城,制造我志国为咸国撑腰假象,以喝阻晋国。当真是好计谋,真以为天下无人能知。”
公良修有理有据说的头头是道,百里燕故作掩饰说:
“公良贤弟真是好心计,我王如此心机都被贤弟识破,想必定也是瞒不过陶大司马吧。”
“哼,燕公子心知肚明,陶敛焉能猜透其中玄机。快说,你咸国永兴城铁产倒底几何,我想晋王绝不会为了蝇头小利如此大动干戈。而且,此番生熟铁共计六十万斤,咸国就是再能产铁,短短几年焉能攒下如此巨额之数。而且以往咸国与我志国交易无不是秘密交易,外世难以知晓数额,如此咸国铁产恐怕不少吧。
说吧,永兴城铁产倒底几何。”
百里燕脸色一板,正色说道:
“此乃我咸国核心机密,岂能告知外人。”
“那燕公子就不怕在下将此计告知我王?”
百里燕故作妥协说:
“唉……说出来你也不信。”
“以燕公子之能,永兴城铁产少说五十万斤,可有?”公良修追问道。
“实不相瞒,永兴城铁产去年底已达一百三十万斤之多,今年更多。”
“什么啊!”公良修惊瞪着双目,愣怔在那半晌不知所措。
见其吃惊,百里燕不懂声色道:
“就知公良贤弟不会相信。”
公良修忙道:
“燕公子当真?”
“当然是真的,难不成是假的。六十万斤生熟铁,以你志国之力,就是十年也攒不下。”
“如此说,晋王已探得永兴机密?”
“不曾。不过西寰密探无孔不入,本侯费尽心机,要藏住一百三十万斤铁产着实也不容易。故而我想,晋国多半猜我永兴城铁产有三四十万斤,是其两倍之多,于是心生贪念欲夺之。”
“晋王既生强夺之心,其必下重手,岂能是我志国水军所能镇住。燕公子不应只有引我水军这一计吧,可是还有其他援手?”
“那是当然,岂能将希望皆寄托于志军,自然是要多管齐下。不过事关重大,恕本侯不能如实相告。”
“你不说也罢,想你燕公子定是另有他法破此难局。”
“先别忙着推脱,本侯另有一事相求。”
公良修闻讯眼前一亮,忙是讽刺道:
“燕公子也能有求人时?”
“诶,人无完人,本侯岂能面面俱到。”
“说吧,何事?”
“待贤弟回到志国后,在会盟之前,可将永兴城铁产一百三十万斤的消息泄露给徐、卫等国。”
公良修一眼识破百里燕计策,毫不避讳喧之于口:
“原来如此,永兴侯是想树大招风,让晋王不敢轻举妄动。”
“知我者,贤弟也,其实此事公良氏亦有利可图。”
“哦,何利之有,在下怎未看到?”
“陶敛远未算到贤弟城府,故而轻易答应了我王派出水军前赴永兴城接货,但事后志王得知消息,志军被我咸国利用,定是疑你在其中助我,故而此番志王派遣水军接货,公良兄应反其道而行之,极力反对陶敛,待事后陶敛中了圈套,你公良氏的忠心岂非日月可鉴?”
百里燕拍着公良修肩膀说道,目中意味深长,公良修哈哈笑道:
“呵哈哈,燕公子城府见长啊……”
“比之贤弟,本侯自愧不如啊,来,继续继续……”
论心计,公良修胜百里燕一筹甚至两筹,若没有赵安陵、宗伯泰相助,公良修一人便可将诸侯列国玩的团团转。十年后其若不死,公良氏自立多半没有悬念,志王和陶氏一族都不是其一人对手。
而且公良修兄长公良晨还是文韬武略俱佳的全才,即便能力与百里燕不分伯仲,志王和陶氏也非其对手。
归根到底,是利令智昏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是陶氏家族急于夺权暗中挑唆,志王只想着公良氏私藏的宝藏,却不想想公良氏手握重兵数十年一直没有谋反,家族手中积攒的财宝还少吗,哪里能为了财宝而置家族危亡与国家利益而不顾。
陶敛与咸王密谈两日,直到十二月底敲定协议,咸王遣诺一言随陶敛亲信密赴志国,将密约交予志王,只待双方落印签字,这份密约即刻生效。
按中原风俗和惯例,过年不在大年三十,而在正月初一。相反大年三十有类似***教斋月的习惯,中原称之为守年关。
大年三十当天能不进食,只以水和米汤果腹,以体味一年交替之际的艰苦,待到正月初一胡吃海喝。
当然,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一两天不吃日子照过,但对权贵而言,一顿不吃就饿得慌,“守年关”的习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