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661章 泛舟小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安陵分析的面面俱到,应该说滴水不漏,就以当下的中原局势和咸国的国情而言,八九年后击败晋军三十万人马将轻而易举,即便是现在,晋军三十万北军,百里燕也不放在眼里。

    届时咸国与晋国反目,公良氏再发叛乱,咸国出于最大利益考量,只能联手志国而去扑灭公良氏叛乱,再与志国联手反扑晋国。如果反助公良氏,志国将联手长孙和晋国共讨咸国。

    志王和陶敛的判断并没有问题,以当下技术背景,即便是百里燕,国家利益面前,也不可能出于人情,而暗助公良氏,但问题恰恰就出在技术层面。

    志王和陶敛参考的背景是当下,而不是十年后。

    最乐观估计,七八年后,咸国单兵火器就该陆续装备,眼下耐压的炮钢研究已有两年,大体已经摸到规律,再有一两年,真正意义上的早期炮钢将投入使用,届时火炮的射程大幅增加,别说是晋国,就是诸侯联军照样胖揍。

    公良氏之所以铤而走险,公良修的作用很大,其虽不知百里燕谋划,但深知百里燕的厉害,其很大程度上看的要比志王和陶敛更远。

    其笃定七八年后咸国国力大增,有能力顶住来自晋、志、长孙三国的压力。

    除咸国这个变量之外,卫国和大洋彼岸的未知文明都是变数,因此志国无法左右的因素太多。

    七八年后的局势还很难说,而且陶敛年纪也不小了,其子孙能力并不出众,很难说陶敛老眼昏花,没算错一步。

    赵安陵一番指点如拨云见日,令人茅塞顿开,反而助长了百里燕更大野心。

    当晚安排赵安陵东厢住下,下半夜蒋浩披着黑斗篷,秘密从后门进府,十分神秘。蒋杰将之引入百里燕书房,合上门后,蒋浩脱去黑斗篷,露出那张阴冷的面孔:

    “永兴侯深夜约见本官可是有要事?”

    “本侯想向总管打听一事。”

    “不知永兴侯想打听何事?”

    “本侯今日天黑之际,路过君庭街,正巧撞上晋国货队向太子府中运货,其中一辆车上有两桶五十斤油和其他一些货物。总管可知道太子妃是每次都从晋国运油,还是偶尔一次?”

    “此事本官知道,太子妃每年十二月所运货物之中都有两桶或是三捅油,六月的一趟则没有。”

    “这么说,是每年一趟?”

    “大致是的,不过偶尔年份也没有。”

    “除此两桶油外,可还有其他油料?”

    “没了,每次就只有两桶或是三桶。不知永兴侯有何吩咐?”

    “那总管大人可知道那两桶油是何油?”

    “是人吃的油。”

    “那是油菜油、豆油还是米油,又或是芝麻油?”

    “嘶……这个本官倒是没注意,但肯定不是油菜油、豆油与芝麻油。不知永兴侯何意?”

    “总管大人就不奇怪,我国除了芝麻油需从晋国购入,其他油料应有尽有,还能少了太子府的供应,晋国人何须从晋国专司弄来两桶。”

    “侯爷是怀疑油中有问题?”

    “嗯,本侯怀疑这油恐怕是致使太子嫔妃至今不孕的罪魁祸首。”

    “嘶……这人吃的油还能有毒?”蒋浩吃惊道。

    “有些油是不能乱吃的。”

    “要不本官秘密令人弄来一些?”

    “嗯,小心一些,本侯怀疑这油中有端倪,而且定是不太好找。一定要小心,若是不能得逞,不可鲁莽惊动了太子妃。另外,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此事暂且还请瞒着大王,若是查无实据,本侯可要背上一个陷害挑唆的罪名。”

    “本官明白了,请永兴侯放心。”

    蒋浩满口答应,事实上一回宫,第二天就把小报告递给了咸王。

    第二天散朝,咸王召高勋、诺一言、百里燕、卢皋四人于百灵园密商密约之事,中午由诺一言将陶敛请至百灵园协商最终条款。与此同时,百里燕在枫林河上摆了艘船,邀公良修赴约。

    冬天的陔陵风大略感寒凉,却不如北方寒风的刺骨,船内炖了一口火锅,底料在火锅中翻涌着,散发出浓郁香料气息,给这肃杀的冬日平添几分暖意。桌上满是牛羊切好的肉片,还有北海的特产新鲜海鲜。

    百货堂在广信的制冰坊和冰窖经过几年扩建,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有大量供冰的能力,北海输往陔陵的海鲜也大幅增加,若非战事,北海的渔业要比内陆更为发达,不过价格并不便宜,依然非寻常百姓依所能消费。

    “公良大夫,陔陵的火锅口味如何?”

    “似乎是比当年在南地所用辛香料浓郁的多,所料不错的话,永兴侯应该放了中原的辛香料吧。”

    “知我者贤弟也,哈哈……”

    “呵呵,我哪里能知永兴侯心思,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若非加了中原特产辛香料,永兴侯岂能问我。”

    公良修边说边下筷涮起牛羊肉,丝毫没有客气的意思。蘸着百里燕提供的酱料,公良修大惊失色:

    “此酱不是酱油?”

    “对,是海虾、蚝油、扇贝腌渍之后,投入老抽中熬煮精炼所得蚝油酱,还略加了白糖,故而咸甜鲜香,十分入口。”

    “那陔陵城中为何不见有售?”

    “怎么,公良大夫在陔陵城中都转遍了?”

    “永兴侯不待见本官,在下如何能不见识见识阁下治国安邦之道。”

    常言道:“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国家也一样,外行看虚华,内行看民生。

    公良修进城数日间走遍了陔陵全城,尤其是城西的平民居所,无不深入实地调研,所有的集市、榷市、菜市场、酒肆饭馆、布行,甚至是百货堂和垃圾堆都一一去过。

    但凡是咸国新出而志国没有的,公良修无不让人买下,然后仔细核算物品的种类、成本和品质,籍此可推算出咸国经济的强弱。

    陔陵作为首都,是全国物力优先保障的重点城市,物价水平的高低和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各地的经济生产供应链,公良修论统兵的能力,其实不如公良松,但论洞察力和韬略,诸多地方百里燕曾几何时自愧不如。

    换做是其他人,何尝会想到通过调查物质保障和民生供应了解一国的虚实,能做到这一点的,公良修是一人,赵安陵、宗伯泰、百里燕都算一类。

    “不瞒公良大夫,这蚝油来的不易,眼下正值战事,各地都不太平,故而永兴侯府每年只做一些,价格也较贵,眼下只供大王与官宦之用,百货堂和市面上都暂无销售。公良大夫若觉可口,走时可带五坛回去。”

    “不了不了,永兴侯常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在下收受了永兴侯好处,我王岂不要问罪于我。”

    公良修不动声色引出话外之音,百里燕心领神会,接过话道:

    “怎么,公良大夫在朝中不如人意?”

    “唉……”公良修一息长叹,似乎很是萧索:“没料到啊,永兴侯一代雄将,咸王非但没有重用,还削去了永兴侯兵权,置于大司农之位碌碌无为,在下替永兴侯心感不公啊。”

    “呵呵,公良大夫何出此言,沙场用命是为我王效力,躬耕桑植,同是为我王分忧,有何不公之说。要说不公,前线战死兵卒不能得大王恩赏,不能得国府抚恤,才是最大不公,可见本侯这大司农还不能令前线将士与大王都满意。”

    “永兴侯就一点不感可惜?”

    “无甚可惜。不过倒是公良大夫,手中总攥着刀兵,号令数十万青壮,本侯想来,志王一定夜不能寐,寝食难安。”

    “哦,永兴侯何以见得?”

    “呵呵……猜测,纯属本侯臆想,毫无根据之言,来,喝酒。”

    百里燕没继续接公良修的话,很明显公良修在试探他。若非昨日赵安陵点破,百里燕今日势必要被公良修带入彀中。

    公良修话里话外丝毫没有其家族谋反之意,反提百里燕被削兵权,既是暗示百里燕下场不怎么样,也是在暗示公良氏不久也将步后尘。

    百里燕如若继续接话,结果就只能有一个,公良修暗中让人将消息放出风去,最后早晚传入咸王耳中,最坏的结果无疑是咸王继续削弱百里燕的影响力,直到彻底诛除。

    如此一来,百里燕显然不会坐以待毙,最后就形成百里燕与公良氏遥相呼应,日后将永兴河以西至思水江以东大片地区独立出来。

    而且公良修算计的更深,百里燕私藏的宝藏富可敌国,无疑是日后造反的一大本钱。

    而公良氏麾下七十余万新附民都是青壮男女,是依附于公良氏家族的庞大集团,加之还有数万外籍军,三十万镇北军,吃下孙国八九个郡县之后,宛若一个诸侯国。百里燕若再叛乱,两股中原最强之势合流,天下无人能敌。

    公良修算计之深,纵使百里燕两世为人,也难料算。毕竟他的心机见识,无不是建立在前世中国五千年历史之上,真正遭逢公良修、宗伯泰、赵安陵这等攻心者,他的手段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