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什么叫做士大夫
另一边,孙世子已经微微有些清醒,左右禀报了这事。他猛地起身,走来走去,捶胸顿足:“如之奈何?鞭打了周府君?”
贴身黄门知晓自家君上曾经夸奖过周府君,也知晓范长史不法免了周府君主事一职。若是打了别人,大可不必在乎。现在世子如此紧张,看来君上不仅仅是临时起意的一声夸奖。于是上前道:“世子,何不命人替世子去问候周府君?”
“怕是我亲自去,都难以平息周府君的怒气。若是父亲知道我打了周府君,那可如何是好?”
“世子,周府君虽然蒙君上看中,可到底周府君是晋臣,又不可能到富春去做官。况且他也仅仅是个县令……”
黄门说到这里就被孙世子一脚踹翻在地,“该死的奴才。来人,拖下去打。以后我府上不许有侮辱国士的人。”
另传黄门来,伺候他清洗,更衣。准备郎中,十副药品,一车米。到周府君家登门致歉。
到了周家所在的唐宁街街口下车,步行到周家门口。轻叩柴门,亲自双手奉上大红全贴给开门的周家大公子——年仅五岁的周恒。
这条街住的都是一般小吏和家境殷实的普通人家。看到十几辆马车到来,领头的是位英俊的白衣公子,纷纷出来看热闹——难道周主事要被中郎将请出山?
不一会周恒又被老女仆拉着出来,奶声奶气地回答:“孙将军,对不起了,我家父亲大人不在家。母亲大人说男女有别,不方便招待将军。礼数,礼数……”挠挠头,老女仆又附耳提醒他,这才继续说道:“礼数不周,请将军见谅。”
“是孙某不是。”再拜,“孙某等周府君回来就是。小公子不必如此。”
“那,那恒儿在此和孙将军……”再挠挠头,“一起等……”老女仆忙再次附耳提醒。
“恒儿和孙将军一起等家父回来。”
于是孙羽就站直了身子,以晚辈的礼节在这里等候,全然不顾自己比周府君年长七八岁。
不一会周府君他们三人从郎中那里乘牛车回来。到街口已经看到满街都是轺车,从街口一直排到周家门口。
“世子果然信人。”司马信舒了口气,“望恩公能原谅世子鲁莽。”
“聪早就不怨孙将军了。”于是下马车,和车夫道别。步行回家。
两人远远相望,就一个作揖迎接,一个拱手向前。
“孙将军客气。”
“周府君受苦了。都是臣(对自己的谦称,不代表身份关系)的不是。孙羽在此给周府君谢罪。”说着,行跪拜大礼。
周聪也回拜,“孙将军不必如此,请进。恒儿,前面带路。”
这一切,公孙甫一行人都化身平民在人群中看得一清二楚。
“十郎(公孙甫大排行第十,可惜九位堂兄纷纷去世,都没有留下后代)以为这个周府君如何?”
“再看看吧。高元,我们再去别处看看。
于是,到郡府去。光明正大以太子太师、中书令,出使山州西海州的身份去见唐太守。
“柏茂河淤塞,唐明府有何打算?”
“卑职已经派范长史处理此事了。”面对公孙令公,一郡太守显然不够看的,酒早就被吓醒了,一身冷汗让唐适之恨不得马上出去透透风。
“依律。主事由郡守自己任免。县令出身的主事由中书阁吏曹批准后任免。工商主事周聪是前山州淳化县令,现在何处?”
更让唐适之汗流满面,他不停地拿袖子摸脸上的汗珠,心里早就把长史范君严骂了个狗血淋头:“做过县令,由吏曹任命的主事你也敢免了?找死不是这么找的。”但嘴上就是说不出话来。
“传长史范君严。”
“范君严。周聪是县令出身,也是中书阁吏曹任命的工商主事。你免他职务,可有吏曹的文书?”
范君严脱了帽子,光着脚从门外跪着进来,不停的磕头认罪。
“范君严目无法纪。未经吏曹许可,擅自免京官职务。依律当斩,请天子诏书符节。”
“公孙令公,不可轻杀上士大夫啊!卑职有罪,罪不至死啊!”
“依律当斩?怎么能说是罪不当死?怎么?你愿自裁谢罪?”
“公孙令公,请看族兄范轼的薄面啊!请看在族兄范轼的薄面!”声音渐渐远去。
“法不在谁人薄面。”公孙甫这次出使巡视,西海郡范君严是他斩杀的最大的官吏。
“给周聪复职,传他来郡府述职。”
于是,又有三辆官制轺车,三批使者前去召周聪复职。
更使唐宁街增光添彩。人人都说周聪贤达,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周聪和孙羽从周家出来,两人相互拜别。孙羽到街上向被他鞭打的百姓致歉,并赐百姓钱帛。
周聪到郡府述职。
公孙甫开门见山直接问周聪:“君为工商主事,而且以前在淳化县也曾治河有成。这次柏茂河治理,你有什么良策?”
“卑职没有良策。”
“没有良策?”
“卑职为工商主事期间,本来治河的事情该卑职负责。但是这次柏茂河淤塞,范君严是郡长史,他说唐明府把这次的差事交给他亲自督办,命卑职做好其他本职就好。所以这几个月卑职并没有参与治河的事情。”
公孙甫觉得周聪有些稚嫩了,如果范君严把责任推给你,你说得清吗?于是有气无力地问他:“如果事后治河无功,范君严反而把责任推给你,你该如何?”
“卑职已经把范长史给卑职的手令上报中书阁工商曹和司空府。”
“这还不算太错。现在命你治河,赶紧准备准备吧。三天后回报。”
“不必三天后回报。卑职已经走遍柏茂河,已经有了治河方略,可惜真的如何下手治河,卑职实在没有良策。”
“你呀。戏弄中书令,该当何罪?”
“卑职没有戏弄令公。范长史的手令工商曹和司空府都有批文,命下官不要在插手此事。所以下官自然没有良策。卑职闲暇之余,常常沿柏茂河行走,询问过各地老者和各地工匠,自然就有了方略。只可惜卑职位卑言轻,而且在这西海郡毫无根基,可纸上谈兵却不能临阵调度。”
“好了,既然如此,你和我手下的治河良才潘友光商议,尽快办理此事。我命郡守唐适之、中郎将孙羽协助你。总要把这差事办了。我命你权知郡长史,这样你办差就更方便了。如何?”
周聪看着这位位高权重的首辅中书令,作为先王私生子的后人,天然就是君王的左膀右臂。世人说公孙令公单凭气势就能震慑诸侯,使乱臣贼子不敢妄动。也有人说公孙令公工于心计,长于权术,算计人不到临死不知已入彀中。世人还说威风八面的诸侯领袖剑门侯和牛津侯见了公孙令公也跟一个童仆一样低眉顺目,大气不敢一喘。可为何今天接见自己的公孙令公却是个慈眉善目,性情温和的老人?看来,十郎的真面目世人永远无法知晓了。
那么公孙大人为何要提拔自己这个寒门出身的人权知大郡长史?而且是把廷尉范轼的族弟杀了然后提拔自己?这是笼络自己为令公他所用?罢了,当次多事之秋,邦有危难,天下有变之际。能少做一天官就少做一天,治理好柏茂河,就辞官归隐,回家种田也好,寻个大户人家某个差事也好,西海郡是不能待了。
于是再拜,接下了这份差事。
事成,中书令公孙甫回京,推荐周聪给昭王天子,说周聪有郡守之材,那唐适之因循懈怠,疏于政务,希望周聪接任西海郡守。昭王天子说:“周聪被司马信、英晃视为恩公是在淳化县做县令。既然如此,就到淳化所在的雁门郡任长史吧。”
“陛下,治河一事刚刚开始,调周聪离开,谁人治河?”
“另给淳化县免一年钱粮,就说我这个做天子的发现他们的恩公周聪这个人才有些晚了,也发现淳化县的百姓日子过得艰难也晚了。免一年钱粮算朕的谢罪赔礼。”昭王没有回答,反而不满淳化县百姓视周聪为恩公。
“陛下不可如此啊?”公孙甫免冠再拜,“国有贤臣,社稷之福,百姓之幸。百姓称呼县令恩公,那是感谢天子君父赐贤臣给百姓,。怎么会怪罪天子发现贤臣晚了?”
昭王这才缓缓气消,但仍旧不愿意周聪留下治河,想“发配”周聪去边关雁门郡。
“陛下,人才难得,百年树人。望陛下妥善安排,莫失了人才。”
“人才?周聪这等畏手畏脚之徒也配称人才?有胆量写下治河方略,却没胆量调度一郡官吏去治河?这等人才,空谈而已!”
“陛下,总要给他机会才是。臣已经打听过,周聪是被家里赶出来的弃儿,若陛下重用他,周伯一家肯定会重新接纳周聪。到时候有了家里人的庇佑,周聪自然就没有了顾忌。”
“说,周聪因何被周伯出了家谱?”
“好像是说他盗嫂盗金。”
“说具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