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085 心腹齐聚
这其中诸多措施,有些张龙理解、有些他不理解,还有些让他颇为不快,可一想到此事关乎社稷大事,便也只能点头答应下来,随即告辞从船上下来连夜准备去了。
次日天方蒙蒙亮,张龙便亲自领了一票人马,赶了几辆大马车、驱了两百多匹骏马,来到李胜捷的大船旁边。这些赶车、赶马的兵士兵没有过多停留,只将车辆马匹留下,便全部离开了,只留下张龙一人在船下等候。
这是因为秋仪之害怕官军之中或许混进来岭南道或是天尊教的奸细,因此第一条就是要求张龙在押送过程中一个官军都不用,只用秋仪之最信任的亲兵乡勇,以免为人所乘、从中作梗。
秋仪之在船上见众官军散尽,这才领着赵成孝等人从船上下来,同张龙打过招呼之后,便将马匹、车辆仔仔细细、里里外外查看了好一番,这才放心,便又返回船上,指挥亲兵乡勇将岭南王郑贵请下船来。
郑贵现在是个阶下囚,心中虽不服气,却还算有些风度,没有强烈挣扎,也没有无理取闹,径自坐在大箩筐之中被缓缓吊了下来,箩筐之中自有尉迟霁明在旁守护。
岭南王刚一落地,秋仪之便恭恭敬敬请他坐进几辆马车之中最宽大结实的一辆。
郑贵抬眼看了看四周,只问了句:“这是何处?”
他听秋仪之逐字逐句回答了一句“这里是扬州地面”,便点了点头,不再说话,独自一人坐进马车之内。
秋仪之见状才稍稍觉得安心,又指挥手下从船上将女眷、汗血宝马和早已准备好的饮水粮食一一吊下,装到车内,又派了一名信得过的亲兵骑快马携自己书信往京城洛阳而去,这才驱动人马沿大路往洛阳方向行动。
至于死了的殷承良、活着的殷泰父子,虽也算是颇为紧要的人物,可同岭南王郑贵比起来便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秋仪之只叫张龙派几个亲信将领,另选别的路径将其押送到京城刑部那边也就是了。
而少船主李胜捷,秋仪之则以等候朝廷封赏的名义,让他待在扬州码头不动,以免走漏风声。
李胜捷到底是个年轻人,不懂得秋仪之这点心思,一听朝廷有赏便兴高采烈地答应下来,只是要朝廷供应日常饮食水米而已。这都是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张龙又管着沿江大军事务,这点小小的物资也不在心上,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于是秋仪之一行在张龙的亲自引领下,专走大路、不走小路,夜伏昼出,宁可走得慢一些、稳一些,也不愿冒半点风险。
所幸如今朝廷平叛的风声吹得极紧,沿大路两旁都是一望无尽的军营,别说是山贼土匪、江洋大盗了,就是寻常那些小偷小摸、敲诈勒索的宵小之辈,也都被吓得老实了许多。
就这样在军营丛中穿行了两天,四周的空气才稍微放松一些,道路两旁除了渐渐稀疏的军营之外,也出现了不少正待春耕的农田,远处地平线上则出现了隐隐约约一座城池。
秋仪之见了,骑在马上抬起左手示意队伍停下。
张龙忙驱马上前,问道:“义殿下,怎么了?莫非有什么异状么?”
秋仪之却不答话,看看日头说道:“我约了一人在此,看时间,应该到了。”
张龙拱手道:“不知义殿下约了何人?眼下耽误不起时间,我们边走边等如何?”
秋仪之摇了摇头:“此处已渐渐没了我军直接控制,已是危机四伏,宁可再谨慎些也不能稍存懈怠……”
张龙虽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这位义殿下太过胆小慎重,却也知道押送车上之人的事情是绝不容出半点差池的,万一真的出了什么差池,那他也是绝不能承受得起这样重大的责任的。
于是张龙只好耐下性子,同秋仪之并鞍坐在马上,向着笔直宽阔的道路尽头不知在望着些什么。
两人默然无语等了有一盏茶功夫,果然见到远处扬起一阵烟尘,似乎有两匹快马正在迅速接近。众军不敢怠慢,慌忙列好了“当矢营”士卒在先、劲卒在后、弩手分列两翼的阵型,唯恐来者不善。
待两骑渐渐靠近,秋仪之看清两人面目,脸上立即露出笑容,挥手示意手下亲兵团练放松戒备,自己则松开缰绳,缓缓向前几步便翻身下马,迎上前去。
对面两人也瞧见了秋仪之,便也下马挽缰向前来到秋仪之面前。
其中一人行了个军礼,说道:“大人,我回来了,事情已经办妥,没有什么难处。”
秋仪之点点头,说道:“你辛苦了,归队随大队一同行动好了。”
这说话之人,乃是秋仪之先前派出去办事的亲兵。
另一人则身穿一身略显宽大的湛青色湖绸长袍,面容极为英武,唇上留着浓厚的“一”字胡须,朝秋仪之拱了拱手:“贤弟,许久不见,真是想死愚兄了。”
此人便是号称天下武功第一的武林盟主尉迟良鸿,他虽是江湖人士,却因了秋仪之的缘故,被皇帝郑荣收在身边,不但当着禁军武功总教头的职责,还在刑部办差专司羁縻武林人士。他同秋仪之几次经历生死,乃是毫无疑问的患难之交。
因此秋仪之时隔两年之后见到他,也是颇为动容,寒暄了好一番动情的话,这才将话锋偏转到正事上来:“兄长,小弟这次不远千里,请你过来,你知道是为了什么吗?”
尉迟良鸿摇摇头:“不知道。只是看到兄弟手下这位送来了兄弟的亲笔信,要愚兄立即过来且不能大肆声张宣扬。愚兄知道兄弟做事向来出人意表,这样安排必然有贤弟的道理,便托了个由头,向上峰告了个假,就立即赶来了。至于到底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愚兄却未猜透。”
秋仪之点点头,凑近了尉迟良鸿道:“小弟在战场上,捉住了个要紧的人,正要送往京城洛阳,唯恐路上有人劫人,这才请兄长过来保驾的。”
尉迟良鸿愣了一愣,才又说道:“小女霁明不就在贤弟身边吗?她武功也还蛮看得过眼的,就连她也没有这样的把握,怕贤弟捉的这个人,果真十分要紧。”
秋仪之一笑道:“也不是霁明没有把握,只是这人太过紧要,不能出一分一毫的岔子。况且小弟觉得,这一路之上,或许有一名难缠的对手正在暗中盯梢,光凭霁明一人,恐怕难以周全……”
尉迟良鸿听了更加疑惑,下意识抬头四顾,见四周无人偷听,便又低声问道:“不知贤弟押送的到底是什么人?可否同愚兄讲讲?”
秋仪之心想自己这位结义兄长乃是个机密之人,将此人身份告诉他之后也不怕泄密,或许还能让他更加精神用心一些,便凑到尉迟良鸿耳边说道:“岭南王郑贵!”
尉迟良鸿听到这五个字,惊得退后半步,用惊异的眼神看着秋仪之,幸亏他毕竟是堂堂武林盟主,江湖上的大风大浪经历过不知凡几,不一会儿便反应过来,笑道:“贤弟做事果然是与众不同。既能擒住了岭南王爷,可谓是开天辟地第一功,不知圣上要怎么封赏贤弟了。愚兄先在这里恭贺贤弟了。”说着便向秋仪之作了个揖。
秋仪之一边将尉迟良鸿扶住,一边苦笑道:“小弟只求将王爷平安送到京城,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有心情考虑这些事情?”
尉迟良鸿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便也正色道:“愚兄现在也是吃朝廷俸禄之人,便也要替朝廷办事,押送岭南王之事关于朝廷社稷,的确不能马虎。方才贤弟提了一句,可能有个难缠的对手,却不知此人身份如何?”
秋仪之又苦笑一声:“说来也不是什么外人,正是你尉迟家的一位老姑奶奶。”
尉迟良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她老人家啊。”
“怎么?兄长果真认识么?”秋仪之问道。
这回轮到尉迟良鸿苦笑了:“这位前辈同我隔着两代人,她老人家出事的时候,这世上还没我呢。族里头对这事情一向是讳莫如深,又关碍着上几辈的恩怨,我也不好使劲打听,不过是略有耳闻罢了。哦,说起来,直到前年霁明给我写了信,我才知道这里头的情形呢。”
既然提起了尉迟霁明,秋仪之便高声道:“霁明何在?你父亲来了,还不赶紧过来请安问候?”
尉迟霁明听了秋仪之的呼喊,许久才躲躲闪闪地从人群之中挤出,低着头怯生生对尉迟良鸿道:“老爸,我来了。”
尉迟良鸿只回了一个“嗯”字,便也不再说话。
秋仪之见这对父女如此对答,觉得有些好笑,便打个圆场道:“你们父女见面,怎么搞得好似江湖之上仇家摆和合酒一般?这样,我看今日我们也不赶路了,找一个安全僻静所在,先住宿下来,仔细商议一下对策如何?”
尉迟良鸿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便点头答应了。
秋仪之因怕跑到城中人多嘴杂的地方容易节外生枝,便在官道旁边选了一处驿站,叫张龙以军用的名义,将所有驿丞、差役全给打发走了,算是临时征用。
有了尉迟良鸿、尉迟霁明两个武林高手在场,身边护卫又都是能信得过的人,秋仪之心中还是有些不安,叫赵成孝陪同着在小小的驿站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巡视了两遍,这才回到自己的寝室。
推门进屋,见巴掌大的屋子里头,已坐了林叔寒、尉迟良鸿、尉迟霁明和张龙四人,正各捧着一杯温茶不知说些什么。
尉迟霁明见是秋仪之、赵成孝进来了,知道自己是个小辈,便起身侍立一旁,将一张椅子让了出来。
一旁的尉迟良鸿见女儿懂事,欣慰地笑了一笑,招呼道:“贤弟请坐,‘半松居士’林叔寒先生的大名我是仰慕已久了,正在向林先生请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