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1102 低调点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没有人可以否认,休杰克曼和蓝礼霍尔都是业内备受欢迎的演员。
    某种意义来说,杰克曼的人脉更加广泛、口碑更加出众、形象更加优秀,他在业内的朋友遍布天下;而蓝礼的独来独往、年轻气盛、高傲清冷,则着实得罪了不少人,现在蓝礼的朋友,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圈子着实不算大。
    论群追捧,杰克曼势必是占据上风的。但事实是,“悲惨界”电影版本的伦敦首映式结束之后,几乎一面倒的,人们都为蓝礼送上了更高的赞誉。
    杰克曼恰当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表现达到了水准以上;但蓝礼却超额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取得了突破,惊艳了所有人,甚至重新诠释出了不同的冉阿让,不同的“悲惨界”。
    这,就是区别。
    年初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之上,蓝礼的意外登顶着实引了惊涛骇浪,业内人士始终都颇有微词。原因十分简单,蓝礼太太太年轻了。
    刚刚年满二十二岁,即使是按照奥斯卡影帝的提名年龄来排列顺序,这也是影史第三年轻的数字;而蓝礼还更进一步,一鼓作气地将小金人收入囊,强势地将阿德里安布洛迪保持的最年轻得奖记录狠狠地往下拉了八岁——
    在此之前,蓝礼还成为了柏林电影节历史上第二年轻的影帝得主。
    如此速度,着实太快太凶太猛,对于业内认识,尤其是对于德高望重的年长人士来说,对于职业生涯黄金年龄平均在三十五岁到四十岁的主要成员来说,这确实是难以接受的。嫉妒也好,不忿也罢,他们就是心气不顺。
    看看阿德里安布洛迪就知道了,凭借着“钢琴家”登顶奥斯卡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够赢得奥斯卡提名了——不要说奥斯卡了,就连金球奖的提名阶段都进不去,彻彻底底地被学院无视。这就是代价。
    现在,蓝礼比阿德里安还要更加“过分”,学院派的愤怒和嫌弃可想而知了。
    如此情况的话,要么就是开始挑战商业电影,就好像哈莉贝瑞那样,渐渐朝着主流电影转移,然后渐渐远离颁奖季的争夺;要么就是在独立电影领域浮浮沉沉,等待着下一次机会,除了阿德里安之外,妮可基德曼也是如此。
    所谓的“小金人魔咒”,这是真实存在的,对于蓝礼来说更是如此。
    颁奖典礼结束之后,蓝礼重新回到伦敦西区,而且还大胆地选择了六个小时版本的“悲惨界”,实验性质无比强烈,还是对演技的全新挑战,这反而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行为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
    年轻人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地再次回到舞台之上,慢慢地打磨演技,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但,这还是不够。
    如果按部就班地发展,蓝礼可能至少要等到三十岁以后,业内人士才会重新审视这名演员的实力与才华,再次考虑嘉奖的可能;在这之前,不要说得奖了,可能就连提名都无比困难。
    当年,马龙白兰度二十七岁第一次奥斯卡提名,并且在三十岁之前连续四年提名,最后凭借着“码头风云”在三十岁那一年成功登顶奥斯卡。但现在,时代早就已经不一样了,瑞恩高斯林、杰克吉伦哈尔、希斯莱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等,这些演员才是最佳的典范。
    顺带一提,杰克吉伦哈尔第一次奥斯卡提名是二十五岁,“断背山”的最佳男配角,但那就是他唯一一次奥斯卡提名了,一直到三十七岁都是如此,苦苦蹉跎了十二年。
    不出意外的话,蓝礼也将必须经历这样的磨砺阶段。
    现在,情况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电影版本和阿尔梅达版本的“悲惨界”放在一,横向比较之后,成功地为蓝礼收获了一片赞誉之声,悄无声息之,蓝礼的专业实力再次得到了认可。
    虽然凭借着“爱疯了”登顶奥斯卡,这有运气的成分;但蓝礼的实力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位年轻演员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老道和成熟,这是令人敬佩的,更是令人赞叹的,人们可以嫉妒可以羡慕可以鄙夷,却不能无视,更加不能否认。
    这是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的。
    站在“悲惨界”的节点之上,重新回头展望蓝礼过去的一部部作品,事情就渐渐变得清晰来,慢慢地,慢慢地,人们正在摒除年龄偏见,开始客观的给予蓝礼的专业才华更多应得的肯定。
    正如人们所说,西区和百老汇正在渐渐没落,这是事实;但戏剧界的专业大佬们的专业和权威却是不容置疑的,来自他们的肯定,对于任何一位演员来说,都至关重要,甚至足以影响到电影圈子的诸多观点和看法。
    当然,提名和得奖依旧无比困难。毕竟,二十二岁就收获奥斯卡影帝了,难道还想要一步登天吗?看看汤姆汉克斯就知道了,三十九岁完成了蝉联奥斯卡小金人的壮举,在那之后的提名之路就无比艰辛了。守恒定律,这是客观存在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业内对于蓝礼的观点和看法正在一点一点地沉淀下来,这算是一个意外收获了。
    更何况,如果对于过去的作品怀有迟疑,他们完全可以现在就走进电影院,欣赏为蓝礼勇夺柏林电影节影帝的那部作品——“超脱”,进一步地对蓝礼的实力展开观察和剖析。沸沸扬扬的讨论终究只是旁人的观点,远远不如自己的亲眼所见来得更加有说服力,不是吗?
    “悲惨界”电影版本在伦敦首映之后,与电影没有直接关系的蓝礼反而成为了瞩目焦点,即使身在萨里摄影基地,也依旧无法摆脱焦点,这也让人们哭笑不得;伴随着这些沸沸扬扬的话语,正在点映的“超脱”收获了一批意外关注,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之前在首映式之上,杰克曼就提到了,此时蓝礼有一部作品正在北美点映,但这一消息无比低调。
    蓝礼没有回归北美进行宣传,官方公告似乎也没有引任何波澜,就连蓝礼的社交网络账号也是一片安静,低调得不像话,所有一切都发生在无声无息之,如果不是“悲惨界”的话,估计大部分人还要持续蒙在鼓里。
    如此姿态,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对于真正的资深影迷和堂吉诃德们来说,“超脱”的点映却从来不是秘密。
    事实上,早在十一月二日,“超脱”就已经开始了正式的点映,最开始仅仅只是在纽约的两间院线和洛杉矶的一间院线,一共就只有三家院线点映。
    没有宣传,没有仪式,甚至没有公告,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开始点映了,托尼凯耶根本就没有寄予任何期待,正如影评人们所说,这就是一部他自己拍摄给自己观看的作品,没有期待着票房,没有期待着颁奖季,甚至就连录像带租赁都没有任何期待——
    当初与蓝礼签约的时候,托尼就干脆利落地让出了录像带租赁的一部分分红。可以看得出来,赚钱和宣传都不是他的目的,他仅仅只是想要完成这项艺术创作,在历史长河之留下一点什么,至于其他的,那就交给时间。
    因为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时间的打磨之后,终究会绽放出光芒的;而且,像电影如此主题的作品,硬生生地强势宣传,人们也根本不会买账,还不如放任口碑慢慢地发酵,口口相传之间,让人们主动去了解、主动去思考。
    如此一来,效果反而更好。
    当然,同时还可以节省宣传费用。
    于是,“超脱”就这样点映了,在三间艺术院线,完全按照独立艺术电影的运作模式进行放映。不急不慢的姿态,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他们的海报甚至没有提这部作品在柏林电影节之上收获了最佳男演员奖。
    但退一步来说,海报之上就是蓝礼的面孔,这就是最好的宣传了,何必多此一举呢?
    更何况,对于真正的资深专业影迷来说,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艺术院线的最新消息;而对于真正的堂吉诃德们来说,他们也一直在殷切期待着“超脱”的上映。只要有心,他们就有渠道了解到相关消息,这就已经足够了。
    事实也证明了如此。
    点映开始之后,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超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单馆票房高达三万三千美元,点映的首个周末就收获了九万九千多美元,这着实是一个意外惊喜。
    客观来说,单馆三万三千美元的数据,只能说是波澜不惊,不要说创造纪录了,就连比蓝礼自己的其他几部作品,这一数据也没有可比性,在影史的记录榜单之上,就连前两百名都挤不进去。完全就是乏善可陈。
    但对于“超脱”来说却是难得的佳绩,不仅因为没有宣传,还因为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力的排斥主流观众效果,回想一下当初在柏林电影节冰火双重天的反馈效果,就可见一斑了——那还是电影节呢,现在在现实生活之上映,情况自然就更加困难了。
    所以,“超脱”的点映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出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