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贰,长安水边多丽人(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明末十年乱 作者:龙宫

    贰,长安水边多丽人(2)

    “京里花钱所在无数,就看你能不能花到点子上。想来那些勾栏你也常去,就不必我带你去了,我向来不爱那些地方,你要去的话,让睡睡拿了我家二哥的片子送你去。”他倒说的落落大方。“北地胭脂或许不合你喜好,城南的‘落月仙居’听闻都是江南佳丽。”他促狭的坏笑着。

    “四公子取笑了。”

    “你别跟我这里害羞,你可要比我大着好几岁呢,不知有无妻妾?”

    江桢心里一痛,勉强道:“原先家里订了一房,只是没过门就过世了。”他说的含含糊糊,朱由郴也不能再多问,点点头就算了。

    马车在城里绕了一圈,便回了朱府。李掌柜已经将盒子送了过来,喜滋滋支了二万两的银票回去。

    大丫鬟沁雪上前来给主子脱了大长衣裳,换了家常便服。另有一个细眉细眼的大丫鬟奉了茶出来,道:“四爷,表小姐来了。”

    “她倒是很会赶巧宗儿。”朱由郴大笑,“快去叫她来,我今儿得了不少好东西。”

    江桢也落了座,吃着上好的明前龙井,另有小丫鬟拧了热手巾把子请他擦脸。如今他也算处之泰然了,虽然骨子里还是觉得受用太过。

    一会儿表小姐喜笑颜开的过来了,娇滴滴的道:“四哥,你最近可大好了?我好久没见着你啦。”她今日穿着葡萄紫素绫百褶裙,粉紫轻纱褙子,领口绣了象牙白并水红的莲花,嘴唇粉润,鬓上一支凤钗一朵珠花,另簪了指甲盖大小三朵鹅子黄的时新纱花儿,肌肤白腻,柔若无骨,飘飘若仙。

    “只不过半个月没见而已。”他指了指那堆盒子,“待会儿叫睡睡跟你家去,我得了一尊顶好的佛像给姨妈。”

    这边大丫鬟妙玉正在将盒子一一打开,道:“爷可得了好东西,这尊千手……呃,好象不是千手观音啊。”

    “我知道不是,又不是只有观音才有千手的,这是天竺那边的佛像,最是灵验。你瞧手掌里都是油沁沁的绿松石,额头这块宝石更了不得,不过我寻思着姨妈可能不喜欢白色宝石,你说要不要换个红宝石或者绿宝石上去?”

    “四哥你做主吧,我娘见了一定喜欢的。”娇怯温柔得很。

    “妙玉,去将我前年得的那块红宝石拿来。”朱由郴吩咐道,然后又笑道:“李掌柜今天倒是大方,居然多送了一样来,真是厚道。”他拿着那样东西笑着看江桢,“你来瞧瞧。”他手里拿着一张大红金边单贴,江桢起身上前接过一看,里面却一字不着。他不着头脑,怔了片刻。

    “这是送你的晋身帖子,收好了,等我通知你,你就拿了这个帖子去见人,所求无有不准的。”

    表小姐惊异道:“咦,九千岁的帖子!”双眸亮晶晶的只看着江桢。

    “你只需在上面写上自己名字、官职便可。这帖子全天下只有九千岁用,专门用来给门人交际使的,你现在拿了这张帖子,就说明你是九千岁的人。这东西一年也发不出去几张,京城大小官员见了帖子,没有不尽力办事的。”

    “四哥又花了许多银子吧?”表小姐哼了一声。

    “还好,不贵,加在一起也不过二万两罢了。我本来以为至少还要再花个几千两的。”

    江桢心下一震,躬身道:“多谢四公子。”

    朱由郴嘻嘻一笑:“殷家哥哥说得那么楚楚可怜,我不帮着他一点,回头又该怨我不理他了。”

    表小姐嘟着嘴:“四哥,就没有独独给我的东西?”

    “我送你十二颗海珠穿个手串好不好?”朱由郴打开海珠盒子,取了十二颗珍珠盛在螺钿的小盒里,“回头我跟七妹一人戴一串,你也戴一串。”

    表小姐又撅嘴:“你偏心,这么多珠子,怎么只给我十二颗?我不依!”拉着四公子衣袖,撒娇弄痴。

    “那是要送给母亲穿珠链的。”朱由郴微微皱眉。

    表小姐立时停下,小声道:“那……我要你亲手串了给我,我才肯戴。”

    朱由郴哼了一声,“你年纪也大了,倒是越发没个体统,看来姨妈管的你还不够严。”

    少时妙玉寻了红宝石出来,江桢也趁机起身告辞。

    朱四公子人是很和气的,只是待人总有点疏淡,倒不是说他礼数不到,偏偏是很客气的,客气的相当生分,里外都在告诉人“你我虽然貌似亲密,但实际上还是很有距离的”。表小姐则是生了一副在头顶的眼睛,本对江桢视而不见。这比□裸的表示“我瞧你不起”更令人窝火。江桢好在明了自己出来办事,总归要在人家屋檐下低上那么一低,好容易安慰了自己。

    ——其实不说这个,就看在四公子大出血花了一万两银子帮自己打通路子这一点,也真是要好好谢谢他的,些许折辱他还受得了,比起他在各个衙门府宅受的闲气好太多了。

    过了几日,朱由郴的口信没传来,倒是等回了安平。按理说北京到宁远,一个月满够打个来回还有多了,不知何事耽搁,江桢心里念着,莫不是重病留在山海关的富喜出事了……

    “大人,不是富喜,富喜好的很,我带他回了宁远。他在山海关吃胖啦,还订了个媳妇儿。”安平笑道:“没想到富喜一向最老实的,却先订了亲。”

    江风在一旁扭来扭去,满不是滋味。

    江桢瞧不上他那副模样,骂道:“没出息的东西!富喜有本事找到姑娘肯跟他订婚,也是他的造化,你要不服,自己找去!就只一样,别以为爷是个军官就能乱来,可不许吓唬人家姑娘家。你要是找到了,爷帮你办的风风光光的。”他心里也是一酸,他十八岁定亲,柳家小姐年方十四岁,千娇百媚,情极好,又缠了一双尖翘翘好小脚,没过门却病夭了。之后他便袭了军职,不提婚姻,兄长着急,催问了他好几次,他总说不着急,须得慢慢挑个有福的。一晃四、五年过去了。

    转头对安平道:“既然没人出事,你怎么耽搁了这许久?殷先生给回信了吗?”

    “回信在此。”递上回信,军中没有甚么好物事,就用普通牛皮纸信封,信笺倒是从京里带去的雪花白版纸。“这是给您的信,说里面夹着的那是给朱家小姐的。”

    江桢抖开信笺,掉了一张折成三折的玉版纸信笺出来,用火漆封了口,盖着殷先生的戳记:一只文雀,也就是一只小鸟。他把给朱家小姐的信收了起来,看那封给自己的信。看完了,道:“还是闹饷了。”

    “正是。袁大人急得不行,好不容易才压了下去。殷先生也没办法,只说让大人您快点办成。”

    “殷先生手里总会留着点钱的,这个我知道。”殷先生做事一向留后手,钱总是会有的,安抚一下因为没有拿到饷银而躁动的士兵们,应当足够了。

    转天他将信送去朱府。朱由郴不在家,一个眼生的丫鬟收了信,送他出来,道:“江大人慢走!”她耳边明晃晃的丁香金耳环在腮边轻轻摇晃,衬着漆黑的眸子,俏丽可人。

    江桢心里一动,却不敢招惹,只得匆匆一点头,拨马回转。

    隔天朱由郴派人送来两只盒子,装了古灵阁得来的那柄短刀,及一套簇簇新的朱府家人衣裳。江桢不明所以然。又过几天,朱四公子派人通知他去户部,他便拿了九千岁的空白名帖,填上名字官职,穿了官服去了。

    傍晚方回来,朱家下人已经备好马车等着,“江大人,我家四公子有请。”

    他连官服都没换,匆匆上车去了。如今他也算四公子常客,里外小厮丫鬟都很熟络,厢房外小丫头子见了他,笑眯眯的打了帘子,道:“江大人来了。”

    朱由郴正合地下站着的两个大丫鬟在那里说着甚么,见他进来,两个大丫鬟皆曼曼婷婷的蹲了行礼,口称:“见过江大人。”

    江桢点了点头,朱由郴便唤他:“你过来坐。”他坐在暖阁里,靠着窗户棱子,腿边置了一张矮桌子,堆了好些账簿子正在那里对数。

    “这是我两个管账的丫鬟,一向在城外别庄那边料理事情。”他指了指一个穿美人葛的丫鬟,“这是兰陵,那个是银川。”又指了指另一个穿鱼冻布的丫鬟。二人皆穿了蜜合色的玉簪花比甲,长身玉立,又都是略圆的鹅蛋脸,面上冷峻,很有点凌人气势。

    “两位姐姐好。”主人既然这么介绍了,嘴甜一点一定是好的。

    只见两个丫鬟抿嘴笑:“不敢不敢,江大人有礼了。”

    “我刚传了饭,你来一起吃罢。”朱由郴道:“就摆在这边,你们两个也一起吃了。”婆子们随即进来摆桌子,另有两个小丫头子赶紧上来摆了碗筷,两个大丫鬟的饭则是另摆了一张小桌,菜式照着主子的减了两样。

    “今日你去了户部,应该办成了吧。”朱由郴淡淡的道。

    “是,已经办成了。”

    “银子划下来了,却不是足额的,这个规矩你是知道的吧?”

    “我知道。”江桢有些儿不自然,这是说,饷银拨出来之后,有一部分是要回到京城的,不过就不是回到国库里,而是到了各级官吏的荷包里。这是难免的,就算以强项闻名的袁崇焕,也不得不按照规矩来——他不像去年去职的帝师孙承宗,强大到能够不理会这些。

    “大家都是这么着儿的,你不做,下次就百般刁难,这是难免的。”朱由郴喟叹:“也是没办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微微歪着头道:“这个一点怪不得他们。毕竟海瑞那样也太不近人情了些,人们倒不是畏惧他,只是不想麻烦罢了。况且神宗爱好虚名,担待一个固执得发傻的清官,也能显得皇帝确实还是体恤民众的。”

    “四公子说得极是有理。”他有个本家叔叔也是一方大员,一路从知县做到了巡抚,深知正常薪俸本养不起家——你做了官,总要置办宅院家具并仆人婆子等等不是?像海瑞那样有风骨、极端苛求自己以及他人的高官毕竟绝无仅有。身在官场,自有那成型的一套路子给你走,你不走,便只好多消受些磨难了。

    朱由郴又笑:“袁崇焕胆子还是小,既然是来要饷银,可不就该狮子大开口下,要的多些,兴许还能多拨一点,总比这样零敲碎打的爽利不是。”

    江桢心一动:殷先生倒也是说了,与其这样每次万把两的零碎割,倒真不如索多要些。

    “孙承宗倒是极好的,可惜了。他若是在,辽东饷银或许没那么窘迫。”朱由郴蹙眉:“算了,不说这些,发发牢骚罢了。咱们市井小民,保住自己营生就好了。”又是无奈又是愤恨的口气。

    江桢小心应对:“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面疑惑他提及孙承宗老大人的语气,一般同僚、平辈称其号或者字,下属则多称其“师相”,他直呼其名,但又含了一丝敬意,并不是随随便便的轻视口吻。

    朱由郴倒笑了:“你倒是机灵。再过几日就是端午节,你过了节再走。”

    不几日,户部果然将辽东的饷银赶在节前发了出去。

    贰,长安水边多丽人(2)在线阅读

    贰,长安水边多丽人(2)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