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页
现在正值年节下,夜里几乎无事,只是要守着空房干瞪眼。有些资历的官员便想着在家里团圆,特意将过年前后的班排给新人。
方瑜也不意外,和另一个庶吉士一起,在腊月二十八晚上值守。
长夜漫漫,两人都是同年的进士,平时也是相处不错,就关好门一起吃茶,再小声说说闲话,也不算难熬。
可没成想,今天夜里有小宦官过来敲门,说陛下召见翰林学士。
两个新官都还没私下面见过皇帝,一听这话,心里就有些紧张了。
方瑜跟在宦官身后,快步走着,脑中却在瞎想,猜皇帝找他们究竟是何事。
皇宫面积很大,从方瑜他们值班的房间走到皇帝常起居读书的寝殿需要不少时间,再加上冬季的冷风吹脑,方瑜在半路上就冷静了下来。
等到了皇帝寝殿外,方瑜和庶吉士叶盛光小步入内,深揖一礼。
和熙帝叫起,见来的是今年的新科进士,就很高兴。
“这是朕新作的和熙春景图,想题首应景的诗,却没有满意的。”和熙帝眼睛还盯着他的画作,仿佛十分苦恼。
“探花郎先来做一首诗。”和熙帝招手让两位翰林上前赏画,他还记得方瑜这个人呢。
现场即兴作诗,这真是考验人的学问底子啊。
叶盛光心里急得很,后背上出了不少冷汗,脑袋里开始用毕生所学拼凑佳句。
方瑜沉稳上前,仔细欣赏天子的大作。
这位皇帝的绘画技艺学得很精,画风也是平和细腻。
方瑜想着好词,先是真诚又不做作地吹捧皇帝的春景图。然后又沉吟片刻,说作诗容易,但立即做出能配得上陛下画作的诗句却很难。
和熙帝笑了,温和地说:“想来方探花腹中是已有了诗稿,不如先写下来,让朕一观。”
方瑜到一旁的小桌子写下诗句,叶盛光心里却想这位探花可真会说话,满肚子都是灵光,这下可让皇帝能记住他了。
皇帝想不出好诗句,你一看就写出来,这不就衬得皇帝不够博学了。
又或者,你写出一首诗来,却是平庸之作,皇帝看不入眼,那你这个进士的学识在皇帝跟前不就现眼了嘛。
现在可好,方瑜的几句话,局势瞬间就是进可攻退可守。
写不出来佳作就是皇帝的画作实在高妙,我等凡人配不上;写出来了,也是显出自己文采斐然,能够跟得上皇帝大作的格调。
方瑜打好腹稿,特意做了首精巧轻快的杂言诗,想着应该能对皇帝的胃口。然后又做了首当下时兴的七言绝句,用词华丽,算是做个补漏。
等呈送给皇帝御览后,果然很合他的意,和熙帝连连称好,又夸方瑜的书法很好。
方瑜谢过圣上的夸赞,又开始回夸皇帝的画作:“陛下的春景图在微臣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作诗时闭眼用心回想一番,便能激发出臣的文思灵感。”
叶盛光在一旁做个陪衬,面上和煦地笑着,心里面却在大骂方瑜没有文人风骨,是个奴颜婢膝的狗腿子。
和熙帝一落地便被众人捧着,除了面对先帝时会收敛性情,其余时候那就是不可冒犯的天之骄子。
他早就对别人吹捧拍马的言辞免疫了,因为这些话已经是他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日常。
倘若有一日敢有人不对他如此说话,他肯定会觉得这人是粗野疯癫、不可理喻。
方瑜如此精心地吹捧,在皇帝这边看来,就是挺风趣的话,并不是什么吹捧。
和熙帝还觉得,方瑜文采出众,还是个懂画的,不愧是他治下的第一个探花郎。
作者有话说:
我来啦,还算早吧!
谢谢小可爱们的关心,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远离亚健康状态。
第120章 美臻的疑问
和熙帝还问方爱卿是否擅画。
方瑜笑着说幼时家贫, 只是一心求学,并没有多余的闲情雅致作画,还是到了府学后, 得到一位训导先生的看重, 跟着先生粗粗学了半年的花鸟画。
和熙帝是个爱好艺术的天子, 闻言喟叹道:“百姓生活艰辛,一笔一纸得之不易,也不知道有多少不世出的天才因此埋没,寂寂无名于荒野中。”
方瑜拱手恭维道:“先帝和陛下都是爱民如子的圣明君主,这些年来风调雨顺, 又是轻徭役、减赋税,许多百姓家有存粮余财, 已经开始供家中小辈读书了。”
方瑜颂圣的话说得很浅白具体, 与平常官员文人说得那些拗口文言相比更显实在,皇帝听着也入耳,觉得方瑜说的是真话, 并非官样文章。
君臣答对投机,皇帝还让方瑜当场作画, 至于叶盛光, 就是在一旁干站着。
方瑜家里养了好几只画眉和鹦鹉,闲时在家他常陪着两个女儿逗弄鸟雀。心里有素材, 方瑜对于花鸟画那是成竹在胸。
长久地练习使他提笔后便心无旁骛,瞬间就忘了当下身处的场景, 满心里就是构思绘画。
方瑜笔下的花鸟介乎于工笔和写意之间, 有粗枝大叶处, 也有重点细描的点睛之笔。画中最抓人的还是从花鸟中带出来活泼生长之气, 让人见了便心生欢喜雀跃。
和熙帝站在一旁看方瑜作画的过程, 他本就是个爱画之人,一下子就看入了神,等到方瑜停笔画好后才回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