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方美臻有个聪明的小脑袋,同时还能听进去正确的意见,便不再难受,开始盘算起到了京城后要买些什么。
祖孙三个在外面逛了小半天,下午时才回去。
时间过得飞快,老太太还没出来活动几天,就又要坐进马车里被颠着回家了。
方瑜在马车里待着闷,就没事出来骑马跑跑,累了再回去坐马车。
他现在的心真是闲下来了,人也很轻松,不再像之前头脑总要想着学习和科举。
只有这种时候,方瑜才能发散思维想些有的没的。
他半躺在马车上,感觉有些晃,就想着能不能改进一下马车的构造,让古代的马车旅行变得更惬意些呢?
方瑜开始回想现代看过的资讯书籍,只可惜现代的“她”是个正经文科生,还有点文艺,平生最爱读的书籍种类就是小说。
所幸看了不少古代穿越文,他恍惚间记得,有一个古穿里写得是在马车上加装弹簧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只可惜人家没写在马车的什么地方上装。
这就好比于数学学渣知道原始公式,可一遇到稍微拐弯的考试大题时,还是麻爪的模样一样。
知易行难啊!
方瑜无奈,最后只好把改造马车这事先放到一边,转头开始想起家里的妻女来。
这才回家半个月,就又离家半个多月。好不容易哄到手的大女儿会不会又不认得他了啊?
走了几天到家后,方安成小朋友果然不负爹望地忘了他。
方瑜无法,只能清退下人,四肢着地变身大马,让妻子扶着大女儿玩到尽兴。
冯婉和奶娘一起哄睡了安儿,回到卧房,就看到方瑜呈大字瘫倒在软床上。
“咳咳!”冯婉靠着丈夫坐下,抚摸着他的胸口调笑道:“还有力气了嘛,晚上可还有我呢。”
“小样儿,还反了你了呢!”方瑜翻上身去,活力满满。
一夜的辛勤劳作,外加上路途的疲乏,方瑜这天终究没有早起,搂着冯婉一觉睡到吃早饭的时候。
等到小两口刚吃完饭,方瑜教安儿背了首诗,冯婉就抱着佑儿坐在一旁听。
等吃过了午饭,方瑜和冯婉就去了老太太那边请安。结果到那边才发现,老太太有点感冒。
“我喝姜汤都捂完汗了,晚上就能好!”老太太不想承认她病了,她还想跟着孙子一道去京城呢。
大妮和方宜文已经劝了一上午了,可也没犟过老太太的固执。方瑜来了后说了几句,就好使了。
“现下刚入了秋您就得了风寒,要是往北边的京城去肯定更冷,您身体能受得住嘛。”
其实大妮和方宜文也一直再说这个话,只是老太太不认,最后还得孙子来劝。
“那行吧,我明年快到夏天时再过去。”老太太现在可惜命了,还贴心地嘱咐方瑜:“路上多带些炭火,没事多抱抱汤婆子,再让你媳妇多给你带些厚衣裳。对了,你还是快点动身往京城去吧,再晚就更冷了。”
方瑜一一答应下来。
老太太和孙子叨叨一遍还不放心,又对孙媳妇说了两遍。
冯婉早就把这些都准备好了。她问了出过远门的大嫂和二嫂,将所有要准备的东西都带充足了。
临行前的忙乱和别情就不提了,方瑜特意单独找时间和方宜文谈了谈。
方宜文本人是很希望能去京城看看的,只是她不想太麻烦弟弟。
毕竟都是嫁了人的姑奶奶了,虽然弟弟不在乎这些,可还有弟媳呢,又是住在人家娘家的宅子里,她不可能跟去。
还有就是,她儿子程彦之再过两年也要下场科举了,必须要留在原籍参加考试。
方瑜还让宜文帮她照看家里,定期给她写信,尤其是有关老太太和他爹的事,无论好坏,千万不要瞒着他。
他特意给宜文留下一笔寄信的专项资,这也算是另一重保障,保证他可以更全面地把控方家大小事。
农历九月二十,县城大门外一队人马整整齐齐,在方家人、冯家人和刘家人的泪目远送下,一路向北去。
路上走了一个月零二十三天。因为怕孩子受不了,所以走得比正常赶路要慢。
除了妻女,方瑜还带着方美臻和方乐妍。其余的还有护院家丁十人,丫鬟五人,年轻奶娘一个,中年厨娘一个,从乡下新买来的丫头小子共五人。
这还不算雇来的镖局众人。
所以方瑜这搬家的阵仗着实不小。
十一月中旬,方瑜他们才抵达京城,直接入住京城冯宅。
这里留守的下人早就收拾好了,就等着他们入住。
冯骞是这么嘱咐女婿的,说家里的宅子就安心地住,不用着急攒钱买个小宅子。有那个钱和精力还不如花在仕途经济上,多结交些朋友,和上官也要打好关系。
方瑜知道岳父不是在说客气话,就真心谢过岳父,打算先缓两年,等找到靠谱的赚钱路子后,再一气儿买个合心意的好住宅。
作者有话说:
压线更新!
第119章 探花郎无脑吹捧
毕竟本朝有规定, 除了皇帝嘉赏,其他所有人等在京城只能拥有一处房产。
这应该就是古代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了吧。
京城冯宅里留下来的人还算肯干,将方瑜临走前交待要收拾好的屋舍都打扫齐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