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四十八章 捐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二日庞雨早早出门,阮大铖派了一个家仆当向导,先去朱雀街兑了五百两的飞票,五百两足有三十斤,包了一个包袱,由徐愣子一个人挂在肩上,郭奉友跟在他身后,一路上目不转睛的盯着银袋,但凡有人靠近就一副高度警惕的模样。
    几人经太平里过大中桥,来到宽阔的崇礼街。
    一路行来,除了挑夫力役之外,街上无论男女都衣着华美,女子衣裙虽以素色为主,但样式多变,发髻形制也各有特色,很多还画了浓妆。
    途中所遇马车轿子也装饰精美,轿厢上往往都雕刻有图案,有些还上了彩色。
    行走在街道上,便有一种在安庆感受不到的奢华气息,从街上行人和两侧典铺中情况看,经济也非常活跃,不像安庆那样略显冷清。
    崇礼街上行人更加密集,两侧典铺多售卖价格昂贵的罗绸、瓷器、名贵木材等,更让他们惊奇的是,还碰到了两三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
    何仙崖三人都是第一次见洋人,都直勾勾的盯着对方,连聚精会神的郭奉友也忍不住转头看了几眼,然后又重新盯着银袋。
    但周围行人却视若无睹,几个洋人向他们投来鄙视的目光,显得庞雨一行都是土包子一般。
    看完洋人之后,经崇礼街往东,便是南京的留守机构,也就是庞雨要办事的地方。
    明初靖难之役,朱棣打败侄儿之后,便定都于北京,但在南京保留了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所以应天府又称为南京,以作为明朝廷的备用。
    多年来南京从未启用过,即便是土木堡之变万分危急的时候,最终也没有迁都于南京。
    实际起到的作用不大,但这一套机构仍是完整的,因南京机构齐全,级别又高。
    往往成为过气大臣的养老之地,或是新人混资历过渡的地方,因为级别是一样的。
    庞雨几人在正阳门内的路口往北,便到了洪武门,洪武门内就是千步廊、承天门,再往前走就是皇城了。
    不过庞雨是进不了洪武门的,南户部在千步廊的右侧,庞雨在青龙街上一路往北,六部都在这条街上,庞雨仔细观察了一下顺序,工部排在最尾,户部则处于吏部和礼部之间,排在第二位,基本上就是朝廷里地位的排序了。
    阮大铖派的那个管家就带到此处,庞雨自行进去捐贡。
    南户部下设十三清吏司,跟京师的设置基本相同,但权力就差得远了。
    南户部主要管辖南京各卫所屯田、屯粮、储备、仓库,还有便是发放南京官员、军队和胥吏的饷银。
    最重要的权力,便是监督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个布政司的赋税缴纳,虽然这些赋税不入南户部的腰包,但监督之责也是重权,可以算是南京各部中有实权的部门。
    庞雨进去四处打听,最后到湖广司办理捐监业务,湖广司的郎中不在,主事也不在,庞雨足等了半个时辰,才来了一个主事,庞雨让何仙崖送上十两银子,此人态度仍不太好,但很快安排了一个书办处理。
    他查验了庞雨的府县两级堪文,便出具了文书让庞雨去承运库缴纳银两,比庞雨预计的速度要快,大概是因为有工部在竞争,户部害怕丢单子。
    到了缴纳银两的地方,里面坐着两个胥吏和一个银匠,旁边摆着一把戥子,庞雨和何仙崖对望一眼,这种场景他们去年见过不少,不过角色颠倒过来了。
    中间那胥吏约莫四十上下,尖脸下面挂着一把枯黄的胡须,很符合庞雨心中奸猾师爷的形象。
    他抬头瞟了一眼几人,一副土包子模样,扁扁嘴巴后懒洋洋的道,“银子拿来吧。”
    庞雨对徐愣子点点头,徐愣子嘭一声将整个包袱砸上了桌案,把堂中众人都吓一跳。
    中间那胥吏一拍桌子站起,声色俱厉的骂道,“你们待怎地,这是南户部,正二品的衙门,岂容你们几个土包子放肆。”
    徐愣子吓得呆呆的,连连往后边退,虽然他有点呆,但也知道这衙门大,比县衙大好几级,绝对惹不起。
    庞雨连忙对那胥吏道,“大人息怒,我等岂敢在南户部放肆,只是下人不懂规矩。”
    “下人不懂规矩,你这主家也不懂规矩怎地。”
    庞雨给何仙崖使个眼色,何仙崖连忙拿出几个五两银锭,一一奉到几人面前,“各位大人见谅,方才有所冲撞,还请各位大人不要见怪。”
    几个胥吏司空见惯的收了,怒色才稍有缓解,待那站起的胥吏坐下,何仙崖连忙打开包袱,将银锭一块块的拿出来。
    银夫坐在旁边,随手拿起一块翻看着道,“七成银色,过称。”
    何仙崖迟疑一下道,“官爷,这是从钱庄刚取的,确实有九成银色。”
    “官爷告诉你七成便是七成,你再说便是六成。”
    “这话…”何仙崖打住话头,原本这话都是他说的,现在他变成了纳税的花户。
    他回头看看庞雨,庞雨也在皱眉,他们都是干衙门活的,对这种情况有所准备,特意取的五百两,只是想着户部总会比基层好一些,不会如衙役那么臭不要脸,但没想到一上来就是七成。
    如果按七成算,他取的五百两银子只能算三百五十两,一会过称的时候,天平和戥子定是动过手脚的,两成是必定要吃的,三成也不是没可能,五百两最后只能算二百八十两以下,就肯定不够了。
    认了七成银子不够,不认七成事情办不成,总之都是办不成,除非他们再去兑换一张会票,最后还不知得加多少进去,难堪的沉默了片刻,庞雨思索片刻准备开口。
    此时郭奉友的声音在后边道,“少爷,他们不收便罢了,咱们去工部办去。”
    “岂有此理。”
    那中间的胥吏又一拍桌子站起,“又一个放肆家奴,你以为拿出工部来吓得着我们户部,那工部排在最末,何处不看我等户部眼色。
    皇上金口玉言,捐纳监生一律入户部,那便是王法,他工部谁敢收。
    胆敢去那里办,我保你少爷捐不了监生。”
    另一个胥吏和呵斥道,“你堪文也入了司了,去了工部也办不了捐监,不懂事的下人,你这是耽搁了你家少爷。”
    庞雨却心中赞赏,转身对着郭奉友打个眼色,口中怒道,“谁让你多嘴多舌,你懂不懂规矩,虽然咱们还有堪文,但捐监当然是在户部办,钱粮等物哪有过工部的道理,回去自己拿来家法,一百棍少不了你!”
    他骂完又转回户部胥吏这边,换上笑脸道,“几位官爷,下人不懂事,在下回去一定严加管教。
    但若是按七成算,今日在下带的银子确实不足,恐怕办不了捐监,只能待在下回去凑够了再来,劳烦各位大人了。”
    那胥吏迟疑了一下,方才那家奴说了工部,这少爷又说还有堪文,一般来说只能开一份堪文的,但地方衙门那里,只要有银子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更离谱的他也见过。
    来办捐监的俊秀子弟都是土豪,在地方都是有头有脸的,衙门里面吃得开,没准这少爷真有两份。
    这人一旦走了,恐怕真的会去工部捐监。
    工部虽然排位最低,但论挣钱的能力能排在第二,总赋税里面有相当大部分是入了他们的库。
    崇祯确实说过让户部专管捐监,但只是口头的,朝廷并未形成规则,也未行文各布政司,工部一直在小规模的继续捐监。
    工部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体系,他们会直接把名册上报京师工部,然后报给吏部,根本与南户部没关系了,什么保证办不成之类的都是空口威胁。
    只是工部因为是偷偷摸摸的,吏部未必给足名额,所以有时候会有拖延,庞雨看来这是不可知的风险,所以优先来户部办理。
    那胥吏指指桌上的包袱道,“这一包便是不足,也相差不远,你等可以再凑一凑便够了,或是有其他会票可取,正阳门内便有各家钱庄,派一人去片刻功夫便到。”
    “确实未带足够。”
    庞雨凑近一点道,“大人明鉴,这包袱里是五百两,无论如何便是这些银子了。”
    那胥吏眯眼怀疑的看着庞雨,庞雨丝毫不慌,微笑着压低声音道,“大人大可看看,除了方才查验那块银锭是七成,其他都是八成的,过称一定刚好三百五十两。
    如此大人办了差,小人免了回乡凑银,正是两下方便。”
    庞雨的意思就是给五百两,多出的一百五十两是给他们的,再要多的便没有了。
    最让三人迟疑的,是这个公子爷很可能从这里出去后,便直接去了工部捐监,这样他们凭空少了一笔收入。
    庞雨给了他们一道选择题,如果他们此时坚持七成计算,就会颗粒无收,如果放弃七成计算,就会收入一百五十两,胥吏的选项是很明确的。
    两个胥吏和银夫互相交换一下眼色,最后那中间的胥吏转向庞雨,“看在主家明事理,便不与这些下人计较了。
    我看着有些银子也是八成的,那便快些称量了,把由票给这位相公。”
    “有劳大人。”
    ……从南户部出来,几个随从脸色都不太好。
    庞雨叹口气后笑笑道,“事情办成了就行,你们几人都做得不错,尤其郭奉友那一句是关键,我们便有了反制他们的筹码。
    那句话我来说了,户部几个胥吏下不来台,事情便办不成,奉友来说是正好。
    所以奉友表现甚好,回去我自有奖励。”
    郭奉友躬身连道不敢,但脸上表情颇为兴奋,何仙崖神色平静,只有那徐愣子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庞雨又转向徐愣子,“放袋子时重了一点,不是啥大事,以后来衙门时注意一下便可,还是要大胆办事,办事总会出问题,不要因此就缩手缩脚。”
    徐愣子点点头,情绪还是不高。
    庞雨拍拍他肩膀表示安慰,阮大铖那家仆迎过来问道,“庞班头是否要先去国子监看看,小人可引班头去。”
    庞雨连连摇头,他对国子监没啥兴趣,只是混个名头罢了,他也不准备去那里上课。
    “去城西方家。”
    那家仆答应一声,便在前领路。
    他们出发的地方是南京城东,要去往城西,基本是横穿整个南京。
    来明代之后庞雨一直呆在桐城,就算是安庆也不大,所以对南京的预估出了偏差。
    这一趟走下来,庞雨感觉足有十多里路,中间那家仆还带错两次,又多走了两三里。
    这样走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来到应天府城西清凉门内大街,那家仆带到龙蟠里便停下,庞雨几人自行向北走入龙蟠里,几经询问之后,来到一座宅院之前。
    这座宅院外表十分朴素,而且从院墙长度观察,院落也并不大,跟阮大铖要兴建的豪宅不可同日耳语。
    庞雨上下打量一番,大门上挂着“膝寓”两字,才确定没有弄错,确实是方家的住所。
    上前敲了侧门,开门的是方家一个家仆,从桐城带来的,他也见过庞雨,听庞雨求见方以智,便让庞雨等在外边,匆匆去回禀。
    片刻之后那家仆回来,带着庞雨进了门内,几个手下都留在门房内。
    园内果然不大,很快到了一处像书房的地方,庞雨大步走进去,正要更方以智打招呼,突然却愣住了,里面没有方以智人影,高坐上首的正是久未见面的方孔炤。
    旁边还有一人,正在冷冷的看着自己。
    庞雨笑笑后先向方孔炤行礼,然后转向那人道,“方把总别来无恙,怎地又擅离职守跑来南京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