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八十五章 雅言正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文林馆,一场学术研讨会,演变为大规模“舌战”,使得本来优雅的文学场所,瞬间变成大型地域歧视现场。
    身处其中的李笠,听着各地学者、大儒、经学名家之间的“舌战”,感受南北地域矛盾的总爆发,无奈至极。
    想说些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一如学渣坐在高端学术研讨会时懵懵懂懂的状态那样,默默坐着。
    眼睁睁看着南北两个阵营的文人集团“激战”,却使不上劲。
    双方“交战”的原因,是关于雅言正音。
    那么什么是“雅言”?
    雅言,即官话,可以理解为后世的普通话。
    普通话的历史不算不长,而这个时代的“雅言”,却源自商周。
    那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周天子的时代,官话是什么呢?
    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洛阳雅言,因为东周的国都便是洛阳。
    所以雅言标准音(正音)的基础,应当就是在洛阳一带。
    这里,是以洛阳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于是,雅言又称河洛语、河洛话,即洛阳话。
    春秋时期,孔子讲学,门下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口音各有不同,那么,孔子讲学时,必须说“通用语”。
    据传,孔子是用洛阳雅言来讲学,《论语·述而第七》中有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到了两汉时期,延续传统,以洛语为国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
    魏晋时期,继续以洛阳雅言为国语。
    到了永嘉之乱后,洛阳沦陷,琅琊王司马睿在江南建康建立朝廷。
    大量士族南下,寓居江南,他们口中所说的洛阳雅言,难免受当地吴语影响,形成了“建康雅言”。
    与此同时,洛阳在战乱中失去了国都的地位,沦为各方势力争夺的要地。
    没有南下的士族,纷纷返回家乡避难,上百年过去,他们口中的洛阳雅言,不可避免地掺杂了本地方言。
    所以,魏晋时纯正的洛阳雅言,在南北士族、官员的口中,部分发音已经有了变化。
    虽然有“切韵”这种注音法,来保证每个字的读音,切合“洛阳雅言”的“正音”(标准读音)。
    但是,南北长期分裂、对峙的结果,就是连部分字的切韵,也有了分歧。
    这是训诂学(包括音韵学、文字学)的学术问题,李笠是不懂的。
    而他想要用“拼音法”来给洛阳雅言“定音”,在全国范围“推广普通话”,依靠的是训诂学权威顾野王。
    顾野王是眼下无论南北都承认的训诂学大家,但是,正音之争涉及到“正统”,北方的学者不争一争,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问题还是出在李笠身上:若他开始就以征服者的姿态发布政令,以建康雅言为基础,修正出“全国版”的洛阳雅言,哪来那么多事。
    但李笠想要集思广益,尊重北方学者的意见,所以召开讨论会来讨论,而不是自己乾纲独断。
    既然他表明了“欢迎各方踊跃讨论”的态度,要以学术讨论来定洛阳雅言的标准读音,那么南北两方学者阵营间的学术讨论,演变为“地域歧视”,也就在所难免。
    因为地域歧视这种事,自古以来就屡见不鲜。
    三国归晋时,中原的士族,对江南地区人士的看法就带着明显歧视,文化上也是如此。
    中原大乱之后,没有南下的士族,自认为算是留守故土,仍居中原之地。
    而南渡的士族,则被北人认为是逃到“茹毛饮血”的吴越之地,和吴姓大族混居,血统不纯了。
    语言自然如此。
    北方士族、学者的这种心态,以及如今对雅言发音的争论,李笠觉得若用后世的某些事物来比喻,就类似于:
    纯正的英语发音?那当然得是英式英语,美式英语那是土鳖暴发户才说的。
    而英式英语,又分许多口音,爱尔兰口音、苏格兰口音,威尔士口音,都是乡巴佬口音。
    英格兰地区的英语,当然才“正”。
    然而英格兰地区的英语,又有很多口音,不同区域的口音区别很明显。
    你要是说中部英语,譬如一口伯明翰腔英语,容易被嘲笑(伯明翰腔因为口音重,常被喜剧演员用于搞笑)。
    若说的是中北部英格兰地区英语,譬如曼彻斯特、利物浦地区口音英语,也会被上流社会看不起,因为这是外地产业工人口音。
    那好,说一口伦敦腔英语,总该纯了吧?
    不好意思,你说的若是伦敦东区口音的英语,还是被上流社会看不起:伦敦东区,是工人区。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 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号可领!
    所以,最纯正、最代表上流社会的英语口音,是RP英语,牛津腔。
    这才是上流社会说的贵族英语,代表着大英帝国...
    反正很高贵就是了,侬晓得伐?
    同理,现在北方学者阵营质疑南方学者“建康雅言为正统”的论据,就有建康雅言已经被粗鄙的吴语“影响”一条。
    要说正统,那么请问,你们的建康雅言发音,到底是台城口音(台城即皇城),还是青溪口音(青溪是富贵人家聚居区)。
    是城南长干里的口音(长干里如今多为平民聚居)?是城西石头城的口音?
    亦或是侨置州郡三吴地区口音?
    若说是台城口音,司马皇帝被刘皇帝取代,口音会不会受彭城话影响?(刘宋皇族据说源自彭城刘氏)
    亦或是被京口口音影响?(宋武帝刘裕,是北府兵出身,北府兵长期驻扎京口等地。)
    萧齐代宋,那么兰陵萧氏的口音,到底正不正啊?
    毕竟南渡前的兰陵萧氏,不是什么显赫士族,南渡之后,兰陵萧氏族人聚集在侨置的兰陵,说话口音难免被当地口音(吴语)影响。
    影响了两百多年后,建康那边的雅言,口音正么?
    当然,南方学者的反击也很尖锐、刻薄:哎呀呀,北方士族服侍夷狄之君两百多年了,真是辛苦呢....
    辩论辩到这份上,学术问题已经让位于地域歧视,李笠见白发苍苍的顾野王,和北方学者辩论辩得面红耳赤,忽然有些恍惚。
    仿佛身处两军阵前,而诸葛丞相和王朗已经开始了骂战。
    诸葛丞相骂着骂着,突然冒出一句话: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听后,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可眼下,他越看越觉得可能会倒地、气绝身亡的人,是白发苍苍的顾野王。
    老人家年纪大了,心血管疾病隐患多,情绪激动的和别人高声辩论,鬼知道什么时候会爆血管。
    真要是闹出人命,可不好。
    李笠还指望顾野王帮他完善“拼音法”,所以这位老专家可不能出事。
    他使了个眼色,负责维持会场秩序的礼官心领神会,赶紧把辩论缓一缓。
    李笠让辩论双方先喝几杯茶,等气氛“冷却”下来,开始定调:
    “朕听了多场辩论,诸位的观点,都了然于心,都觉得有道理。”
    “那么,言归正传,朝廷要定洛阳雅言正音,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定谁是正统,而是....”
    他环顾众人,语气平缓但中气十足的说:“而是为了中原一统之后,无论是河北、河南、江南、岭表...”
    “亦或是荆襄、益梁,以及关陇、代朔地区,朕希望,天下各地的读书人,都能够以正确的发音,为洛生咏。”
    “何为洛生咏?洛阳书生讽咏声,其实就是洛阳读书人的口音。”
    “既然是洛阳雅言,那么,当然以河洛话为正音,如今诸位关于洛阳雅言中某些发音的分歧,朕以为,很好解决。”
    “洛阳,已为朝廷收复,那么,有分歧的发音,就看现如今洛阳书生怎么发音,以其为正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