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陈年旧账
只为期五年,为什么不签长一点了,比如写上一万年之内的,那是因为宋晨是一个很有契约精神的人,他觉得特别是国与国交往中,这种精神也很重要。
只要签订了,就准备遵守,他特别鄙视那种思想,契约,一张纸而已,有什么用。
要说如果真的签订了三年的互不侵犯协议之后,宋晨就是转眼捡到了一万架飞机,两万辆坦克,十万支ak47,宋晨也会遵守协议的,要等到三年之后,才会横扫过去。
这算是他的小小强迫症吧。
贾似道作为左相,他先不发表意见,要在最后表态,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发挥了。
有趣的是议和派与‘保持原状派’并没有激烈吵起来,因为保持原状派也明白蒙古人的恐怖,不想过多数量众多的主和派为敌。
不过主和派内部倒吵起来了,他们又分化为主动议和派和被动议和派。
主动议和派主张应该主动与蒙元取得联系,表明和谈的诚意,再积极争取有利条件议和。
被动议和派是这样的,议和可以,要你蒙古先派使者来,礼数做到位了,他们毕竟作为胜利的一方,要‘有尊严地’议和。
两派谁都不服谁,吵得不可开交,大家都没有退步的打算,争执到了白热化的时候,大家听到一个声音。
“老夫倒有一个主意!”很少在朝堂上开口的贾似道发话了。
大家立刻停止了吵闹,别说老贾虽然不被众人待见,但他终究是一位大权在握的权臣,哪时可以怼,哪时不可以,这些道道他们还是清楚的。
果然大家都不说话了,安静下来‘听’。
“郝经,很久前就被蒙古大汗派来议和,现在他居住于扬州会馆,我们可以让他再担负起这个责任!”贾似道突然暴出来一个猛料,这等于他直接承认他扣留蒙古使者的事实,这也是蒙古南侵的借口。
“什么什么,我还以为是那帮鞑子,无中生有地找的一个借口!”
“这事居然敢隐瞒着朝廷!”
“原来是贾相给我们招的祸事!”
“这简直是欺君之罪!”
“臣有本奏!”的声音响个不停,大臣们纷纷准备弹核贾似道,大家伙早就对老贾恨得牙庠庠了,现在他自己抽风,把这个秘密讲出来了。
这里的人纷纷进行指责,但没有一个大臣认为扣留蒙古使者是错的,好像认为这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传统,就好像是一个笑话似的。
“各位卿家,朕知道这事!”皇帝赵禥对老贾爱护有加,看到这样的情景,就立刻想着给他解围。
众臣消停了一秒钟,马上热闹了起来。
“皇上,不要为了贾似道,而故意这么说!”
“是呀,作为一国之君,不能罔顾事实!”
“皇上,不能这样宠着臣子!。”
……
“放肆,你们眼里有没有朕,”皇帝赵禥好像发怒了,不过那充满怒气的声音好像又把自己给吓倒了,后面声音越来越小,“师臣受了多少委屈呀!”
“皇上,不必替老臣开脱!”贾似道这个时候总得表示表示呗,所以表现出了‘高风亮节’的一面。
“朕就要说,想想师臣为我大宋做了多少事情,之前的鄂州大捷对我大宋有再造之功,这次襄樊大捷师臣也是功不可没!”皇帝赵禥说到襄樊大捷时,终究还是没有承认贾似道的首功,他在这个时候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宋晨。
“拘留郝经那是先帝的意思,是他亲口告诉朕的!”赵禥又暴出一个猛料来,惹得下面的大臣议论纷纷。
实在是难以置信,贾似道囚禁郝经动机很明显,其实那次鄂州大捷是很有水份的,那时的蒙古大汗蒙哥在攻打钓鱼城时死了,担任中路主帅的忽必烈要回蒙古与亲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
所以他必须撤军,撤军前忽必烈与贾似道取得了联系,透露了休兵的意图,那时他还不知道蒙哥的死讯,老贾高兴得无法形容。
双方使者秘密往来,当然这些事当时的宋理宗是知道的,贾似道没有胆量瞒着皇帝去与敌国议和,那可是砍脑袋的事情。
最后以并不太‘苛刻’的条件完成了‘和谈’,宋朝向蒙古称臣,纳岁币若干,最后蒙哥的死讯被皇城司弄到了,看到这样的消息,贾似道和理宗皇帝都直呼上当了,自然就对那个议和条件不满。
在皇帝的首肯下,他们并没有对外宣布议和的消息,而是称取得鄂州大捷,蒙古退兵,自此贾似道的声望如日中天,达到了顶点。
北边的忽必烈还想着每年的岁币,当时他走得匆忙,议中中并没有谈这些细节,后面他又派信任的大儒郝经来南宋办理此事,即要钱。
当时蒙古内部正打得不可开交呢,自然贾似道、宋理宗都是抱着翻脸不认人的态度,贾似道就献了一计,那就是把郝经囚禁起来,不让其对外取得联系,这样虽然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但是事情终究被隐瞒了下来。
这一切宋理宗是知道的,甚至是他策动下做的,今天这样的丑事被他儿子赵禥给抖了出来,终究不是亲儿子呀。
“那我们听听平章大人的意思吧?”江万里喊道,他想看看贾似道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老夫认为可以放郝经回去,带去南朝的诚意!”贾似道这样说道。
“贾相居然没有把这个北臣给杀掉!”吕帅孟站出来杀气腾腾地说道。
“无故囚禁对方使节都已经理亏了,正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还砍人家的头,实在是无法让人认同!”还是御史中丞章鉴敢把里面的‘礼’给讲出来。
贾似道还是没有胆量杀掉蒙古大使郝经,还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不时对这个人透露招揽之意,甚至连威逼利诱的手段都用了,以断绝供给,还派了人假伴强盗去骚扰,都没有动摇郝经的决心。
如果不是考虑他是蒙古臣子的情况下,此人颇有苏武遗风。
“郝经在蒙元有这么大的份量不?”文天祥问到关键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