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乱棍打出
袁绍陈兵的目的,曹操能看得出来,陈宫同样看得出来。
所以,袁术北上,如果曹操和吕布,真有哪一个敢阻拦的话,陈兵威吓就会真的成为举兵南下了。
斟酌厉害关系,曹操和吕布都决定,放袁术一条生路。
一是袁术已经去掉了帝号,等于是认错了,放他北上也不算是失大义。
二是袁术真的成为了冢中枯骨,早晚必死,杀了他也没多大的意义。
三是眼下曹操和吕布最大的敌人,是张济,而不是袁术。
曹操和吕布准备放袁术过去,但祢衡的计策却不是这样,他是要让袁术死在兖州或者徐州的境内。
这么一来,袁术死在哪里,哪里的诸侯就彻底得罪了袁绍。
如果袁术能死在兖州或者豫州境界,能引得袁绍大军压境兖州,曹操的五路诸侯讨伐之计,自然也就破产了。
可惜的是,袁术手下也有高参,他并没有选择北上豫州,而是选择了徐州。
得到消息之后,张济有点暗暗可惜,但也没办法去改变了,只能继续执行计划。
祢衡的这个计划倒也是很简单,就是在徐州境界大肆散播消息,说是袁术准备北上河北之地,将传国玉玺送给袁绍。
传国玉玺啊,绝对是能让很多人都眼红的东西。
尤其是,对于曹操集团而言,他们挟持的天子刘协,就缺了这样东西。
这个消息,立即在整个徐州引起了空前的轰动,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死死盯着袁术一行。
糜家的作用,也终于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不单单是传播这个消息那么简单,糜家对徐州境内的许多山贼啊,黄巾余孽啊等,了如指掌,暗中跟其中一些勾结,许之以好处。
袁术入境之前,曾经派人跟吕布接触过,吕布在陈宫的劝说下,以及曹操派人通知,答应了放袁术北上。
但是,吕布也有条件啊,就是袁术的兵马不能过多,最多不能超过三千。
袁术虽然不愿,多方交涉无果,最后只能答应下来。
为了保证能应对突发事件,袁术又做了一个糊涂透顶的决定,放弃所有的家眷,轻装上阵。
当时,张济计破寿春城的时候,目标主要在皇宫,是以,阎象等人接到消息的时候,就立即派府中私兵,将家眷集合了起来。
所以,袁术的一众嫔妃、宫女都陷落了,但阎象等人的家眷却都带着呢。
人这一辈子,所求者,无非是名利,以及后代传承。
眼下跟着袁术,名利什么的都没了,去了河北之地就是寄人篱下,所以,后代传承就不能再丢了啊。
袁术这么命令一下,阎象三人就一番商议之后,一同找袁术请辞,说是要留在淮南养老,请袁术能准许。
袁术自然勃然大怒,暴怒之下想杀了三人,却被纪灵给死死劝住,说是阎象三人跟随袁术已久,功劳甚大,又是天下名士,万万杀不得。
一番斟酌之后,袁术听从了纪灵的劝谏,没有杀他们,但却命人将他们乱棍打出。
对于一名士人,名誉比性命更重要。
乱棍打出一名武将,倒也没什么,但对于士人如此,等于是最大的耻辱。
历史上,张松献地图,先找曹操,因曹操看不起他,而故意揭了曹操的短,生平几次败绩全被他抖出来了。
曹操准备杀死张松,却被荀彧等人劝下,但曹操的气不小,就故意让人将张松乱棍打出,以作羞辱。
阎象三人他们跟随袁术多年,忠心耿耿,更是立下过汗马功劳,到头来竟然被袁术如此羞辱,自然是又羞又怒。
三人离开的时候,纪灵来送。
阎象对纪灵说道:“纪将军,眼下主公大势已去,此番北上,能否安然进入河北之地也未可知,纪将军一路须得小心。”
“另外,此番北上,无论是否顺利,纪将军都要考虑一下自己啊,不可荒废了这一身好武艺才是。”
纪灵皱了皱眉,听出了阎象的言外之意,问:“三位大人莫非是要投奔张济?”
阎象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并非我等要投奔张济,而是那张济乃当世雄主,礼贤下士,极重人才,有图霸问鼎之心。”
“张济若是知道我等留在淮南,必然会招揽我等。眼下,桥蕤等人已然投靠张济,若是我等再去,则张济麾下的淮南势力必然大增,日后必受重用。”
“纪将军跟随主公时间最长,也知其并非明主,今次若去河北,必然再无建树。纪将军将主公护送到河北,也算是已尽君臣之情分,当为自己及子孙考虑也。”
纪灵听了,呆立良久,才叹了口气,一拱手道:“多谢先生教诲,容灵考虑一二,再做决断。”
阎象知道,对纪灵这样愚忠的人来讲,能说他考虑一二,已经是对袁术失望之极,已经是微微心动了,切不能逼他太急。
“好,既如此,我等告辞。”阎象三人向纪灵也拱了拱手,“我等就在宛城恭候纪将军的到来,辅佐新主,共谋天下。”
分手之后,阎象等人带领家眷,直奔寿春而去,纪灵则是保护袁术北上。
却来说徐州。
徐州,虽然是吕布的天下,但也有一股特殊的势力,就是臧霸团伙。
臧霸就跟隋朝时候的幽州总管罗艺差不多,听宣不听调,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势力。
以吕布的性格,当然不容许臧霸这样不听话的势力存在,可吕布新得徐州不久,而臧霸却早就跟随陶谦。
历史上,直到臧霸出兵占领了莒城,因为跟吕布分赃不均,才导致吕布挥兵北向,跟臧霸交手,后来因为僵持不下而和解,可见臧霸势力之大,连吕布都奈何不得他。
这个时候,开阳城中,臧霸的大本营,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敲门的礼物竟然是十箱珠宝。
这位不速之客,是一位近四十岁的中年文士,双眼精光闪闪,给人一种智者的印象。
这个中年文士不是别人,正是新近投奔张济的李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