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六百六十八节 唐郝合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让人不耻的是,李鸿章也是这群骂左宗棠的人中的一个,而且骂的很凶。

    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像明治维新那样走向成功,跟中国朝堂上的内斗绝对脱不了干系,洋务派们从来都只是在理念上趋同的一群人,从来没有真正形成一个派系。

    比如曾国藩一家独大的时候,慈禧就扶持李鸿章对抗,曾国藩死后,慈禧力推左宗棠,支持了左宗棠的塞防而不是李鸿章的海防政策,等左宗棠又死了之后,硬生生捧起张之洞。

    这些重臣好像玩偶一般,就这么让一个老娘们玩弄于鼓掌之间,难道他们不清楚吗?

    他们心知肚明,甚至还乐在其中,因为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安全,总之这是一群并不打算争夺天下,只想守着自己手里的权势过日子的文人。

    而他们之间的内斗,一方面是做给上面看的,所谓的自污之术。但慈禧看不明白吗,她也看的明白。左宗棠一副高傲的样子,不时贬损曾国藩,可谁都知道曾国藩的厉害之处,骂曾国藩不过是在表态而已。但问题是,左宗棠事实上真的不可能跟曾国藩自成一派,因为当他独立于曾国藩之后,他左宗棠手下也已经有了一批依仗他的势力了。

    所以不管曾左李三人面子上分分合合,只要他们各自都带着一帮子手下,他们就不可能拧成一股绳,因为没人都有不同的利益。这才是慈禧的高明之处,她玩的是阳谋。对比她老公咸丰时期,每每是曾国藩打了胜仗,皇帝就担心,就开始克扣军饷,然后让太平军又一次做大,多次反复,在手段上,咸丰真不如他媳妇。

    李鸿章跟左宗棠不合由来已久,坊间传闻很多,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利益之争。大家都是搞洋务的,经费就那么点,你拿的多了,他就拿的少了。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既不是出于个人恩怨,也不是出于理念不同,就是最直接的利益。犹如日本的海陆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海陆军之间的冲突都大是一样的,就是因为日本资源少,而现在洋务派内斗可能比洋务派跟顽固派争斗还要激烈,就是因为资金少,狼只有在实在吃不饱的时候,才会穷凶极恶,甚至敢去捕杀老虎。

    现如今的满清,比历史上还有窘困,一场大灾刚刚过去,灾区还得豁免钱粮,目前两大财源,一个靠鴉片,一个靠海关,但依然不够,只能借债度日,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跟左宗棠争夺的自然也就更激烈了。

    李鸿章上书说,西北之地部族林立,本就不属中原,本朝乾隆年间才内附为藩,且久不服王化。如今宇内刚靖,国用匮乏,弃新疆,于大清肢体无伤,认为大清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

    李鸿章这是把曾经控制西域的汉唐时期完全忽略了,一口咬定,新疆是乾隆时期平准格尔之后才收入疆域内的。

    所以李鸿章反对进兵新疆,还建议朝廷停撤西北部队,令其“严守现有各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图进取”。

    李鸿章恨不能把老对手一直流放到西北去种地呢。

    至于新疆,他倒也没说过彻底放弃,他还是想玩外交手段,建言,“招抚伊犁、乌鲁木齐、喀什等回酋,准其自为部落,如云贵之苗瑶土司,越南、朝鲜之略奉正朔”,李鸿章认为,如此则既可以挫败英、俄兼并之心,中国也不必劳师远征,实为“经久之道”。

    李鸿章是打算以允许新疆各个部落独立,扶持其相互牵制,只要这些部落无法拧成一股绳,也就不会给大清带来威胁,李鸿章所追求的,不过一个安稳。

    借助朝中舆论,打击一下政敌的主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李鸿章还是要办事的,还是愿意修铁路的。

    唐廷枢提议连通九江跟汉口,为此能给左宗棠好处,不可能不给李鸿章好处。

    所以驳斥了左宗棠要进兵新疆是贪功冒进的举动后,李鸿章又开始上折子批驳左宗棠支持的铁路公司。

    他上书称,铁路一通,东连海疆,西接秦晋,一路过关不息烟火,不纳一分厘金,致使中原千里之地税制废弛,才有如今窘困之地。

    李鸿章认为大明以救灾为由大修铁路,如今灾荒已解,应该拆除铁轨,恢复税关。

    李鸿章的建议,倒是迎合了一群顽固派的想法,可惜没人敢下这个决定,拆大明的铁路,那不是要跟大明开战吗。

    自有一派人跟李鸿章争执,这些人是不是李鸿章安排的不知道,但最后争执辩论的结果是,慈禧让李鸿章代表总理衙门,跟大明铁路公司商议,由铁路公司代为抽纳厘金。

    这就是李鸿章办事的手段,怎么能办成怎么来,直着来能办事就直着来,直着来办不成事就绕着来。

    经过争论,朝堂都认为,如果能让大明铁路公司答应帮忙抽纳厘金,倒也不失为收回了利权,犹如让洋人监管海关,大清不费一官一粮,却可得千万两之库入。

    之后就只需要演一场双簧罢了,铁路公司提出,代收厘金可以,但要求将九江跟汉口连接,否则大大影响了厘金的抽纳。

    李鸿章上奏,慈禧太后准允,不就是区区三四百里的铁路吗,中原之地几千里都修了,不在乎这一点。

    最终的结果就是,左宗棠挨骂,李鸿章打击了政敌,办好了事情,取得了利益,铁路公司也得偿所愿。

    唐廷枢马不停蹄,马上就开始建设,力争年内通车,尽快盈利。

    同时一群湖南绅商,通过各种门路,见到了曾国藩,游说湖南修铁路的利害,希望曾国藩能上书朝廷,允许湖南人自办铁路,与其被大明与洋人相争,不如操之于湖湘子弟之手。

    曾国藩完全没吸取左宗棠挨骂的教训,还真的就上了一封奏疏,为湖南绅商请命。

    意外的是,这一次曾国藩完全没有挨骂,因为既然李鸿章前几年争取到了京汉、京沪和成昆三条铁路的筹备权,且京沪铁路已经在英国人的积极促动下,早就开工了,那么曾国藩提出在家乡修铁路,也是有了前例可循的,李鸿章当时说与其让洋人争夺了去,不如大清自己修,现在湖南人要自己修铁路,又有什么理由阻止呢。

    当然不和谐的声音肯定有,老顽固们除了摇头叹息国将不国之外,毫无办法。

    湖南人要修铁路,这当然是唐廷枢推动的,他不在乎湖南境内的铁路是谁修的,关键是这条铁路将连接进入大明的铁路网中,那么湖南丰富的物产就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大明,而大明铁路公司将大大受益。

    就在唐廷枢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不断的推动铁路公司的铁路成网的同时,大明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企业是其中最大的助推力量。

    铁路修建带来的商机,让重工业率先获利,郝可久完成了兵工厂私有化后,现在再也没人能掣肘他了,接着铁路的商机,不断的扩张产能,将生铁生产量扩张到了百万吨级,已经跟施耐德并驾齐驱了,从此兵工厂不再只是一家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还是一家冶铁巨头,目的则是保证继续在铁路建设领域保持份额。

    也正是希望继续在铁路业中获利,这才给了唐廷枢机会。

    唐廷枢亲自登门拜访,满口答应铁路公司将优先采购兵工厂的铁轨和设备,但铁路的修建,还得继续拜托兵工厂。

    俩人一番长谈,一拍即合,铁路公司优先采购兵工厂的铁路设备,兵工厂则继续全力支持铁路公司的铁路建设,当然,他们是以承包铁路公司工程的方式,这又是一笔好生意。

    郝可久和唐廷枢的合作,让铁路公司的铁路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很快九江到汉口铁路动工,广州到桂林铁路动工,广州到南宁铁路动工,广州到上海铁路动工,四条铁路线同时动工,声势浩荡,唐廷枢计划发行的一亿两新股,也在这股利好消息带动下顺利销售一空。

    除了直接跟铁路建设相关的产业获利,棉纺织业多少也受到了铁路交通发展的带动,东莞现在已经成了棉纺织中心了,这里位于广九铁路中段位置,一头连接广州,一头连接九龙,九龙是最大的棉花交易中心,广州是最大的棉纺织品市场,而东莞的地价和人工,却要比两地要低的多,结果棉纺织业在这里扎根,并且很快就膨胀起来。

    虽然还无法改变大明最广大的消费者改变消费思路,土布依然是大家的最爱,但纺纱工业却以向土布作坊提供原料而发展起来。另外大明工部引进的美国粗布生产机器,也成功推广开来,挤占了相当大一部分土布的市场。

    去年、今年两年,东莞的棉纺织业,从寥寥一两家,瞬间就出现了十多家之多,家家获利颇丰,又吸引了在建工厂数十家,连唐廷枢本人,也因为经营棉花行,春江水暖鸭先知,第一个感受到棉纺业的前景,在东莞投资五十万两,兴建了修华纱厂,纱锭数量高达三万,瞬间就成为东莞第一大纺纱厂,占整个行业纱锭数的十分之一。

    随着棉纱业的兴盛,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开始诞生,但新生产业的规模总体上,跟老支柱企业缫丝业和制茶业还差的很远,南番顺三地缫丝工厂林立,不算手工作坊,仅仅是采用动力机器生产的工厂就有两千多家,可是缫丝业今年春天开始,突然遇到了麻烦,产量大减,因为原料来源蚕茧接连歉收。

    发源于欧洲的残瘟病,终于传播到了大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