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六百六十五节 疯狂的铁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唐廷枢先是以铁路公司总理的身份面见了负责清理官产的户部侍郎苟富贵,接着将自己的股权书呈递给对方,示意他现在是铁路公司的大股东了,应该在铁路公司中有发言权。

    他要求建立董事会,就铁路股票的发行问题进行讨论,他认为户部将铁路公司贱卖了,这大大的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苟富贵十分好奇,铁路公司才出售了第一批股票,听说销售顺利,一天之内售罄,融资一千两百万两,之前都是官产,哪里来的什么董事会,也没什么股东,但此人显然是一个懂行的,知道董事会这些个事。

    苟富贵也是懂行的,他是在英国学习会计回来的技术派官僚,之前一直负责管理官产,别说铁路公司了,兵工厂都归他管,只是郝可久哪里插不进手而已。

    以前没有股东,现在有了,显然今天卖出去的股票感情都被这个唐总理给买下来了啊,苟富贵不由的刮目相看,能一次拿出一千万两银子的人,放在哪里都不能小觑。

    于是才认真的跟唐廷枢谈了谈铁路公司的事物。

    铁路公司是皇帝坚持要卖掉的,第一为了日后筹集资金方便,第二则是希望让民众能够持有这家公司的股份,皇帝说这种大众使用的公器,就该大众所有。

    至于官府,其实很不重视,大多数人都认为铁路不该私卖,因此将章程公布之后,就草草上市了,至于这个唐总理,后面等着给他穿小鞋的人多着呢,有的是人想看他的笑话,上次兵工厂敢召回自己的伙计,没有大人物在后面撑腰,郝可久也不敢把事情做的那么绝。

    说白了,就是这个唐总理,挡了太多人的路了。

    但唐总理的见解确实有独到之处,让苟富贵大有知音的感觉,他哪里知道这就是买办们的本事,靠的就是八面玲珑,四处讨巧。

    于是苟富贵决定将唐总理也是唐股东的意思上报。

    但唐总理可没闲着,经过这么多事,他已经大概弄清楚是什么情况了,什么人想要给他使绊子他都能猜个**不离十,还是能人太多了,这事放在满清哪里,恐怕反而没这么多的事儿,因为满清的大人们可不太懂这些,大明的大人们就是有太多人懂这些了,才暗中挖了一个坑。

    铁路公司能不能卖的上价钱,这些大人们不关心,因为钱到不了他们口袋里去,可要是铁路公司筹集不到足够的资金,这些大人们可就有理由认为他唐廷枢办事不得力了,同时也能证明,铁路公司就不该私有,到时候一个征用法令,就能把铁路公司收归国有。

    唐廷枢弄清楚这些问题后,他知道他的摊牌恐怕起不到什么作用,接下来还是不会有人支持他,即便能真的按照法律召开董事会,官府象征性的派一个人来,大概也不会向他唐廷枢说好话,而官方股份现在还有九成,这还是一个官府说话的公司。

    唐廷枢需要更多钱。

    于是他将刚刚购买的铁路公司股票做了抵押,他找到的是渣打、有利和丽如三家银行,这三家英资银行更懂铁路,他们确认这些是大明铁路公司的股票,而且高达一成的总量后,马上决定给予唐廷枢大额信贷。

    从这三家弄来了一千万两,又从老东家怡和洋行手里筹借到了一千万两,当然这些都是要利息的,而且不低。

    几天之后,铁路公司第二批股票上市,唐廷枢一面大笔吃进,一面高价售出,说白了,就是他个人在倒卖,目的是抬价。抬价的目的则是吸引眼球,果然不正常的价格变动,吸引了交易所里很多的注意力,有些闲钱的商人开始跟进,票面一百的价格炒到了两百两。

    但这并不是唐廷枢真正的目的,他是要给报纸制造一个噱头,然后自己暗中收买两家报纸,写点软文,大肆报道铁路公司的前景,很快就有更多的报纸报道,有的是人关注这些新生事物。

    而且最后变成了大争论,那就是铁路要不要私有,是官产经营还是民间经营更有前途,还有人引出了世界各国的铁路情况,德国多是官营,英美更多私营,有人据此认为,官营为好,因为德国铁路更准点,效益也更好,美国铁路暴涨暴跌,常常陷投资者于破产的境地。

    有争论就好,成了热点,那些大人们就不能暗中操控了。

    接下来就是要将铁路公司的股票超高,报纸免费做了一次广告,但最终得有人投资才行,洋人很感兴趣,但户部招股章程中写明,不许外国投资者入股,铁路股票仅限于国人购买。

    所以唐廷枢还得找有钱的国人,伍家、潘家这种政商是不会参与的,他们鼻子灵敏,知道这次有政治力量在后面博弈,他们是不会牵扯进来的。而有钱的国人,又跟政府比较疏远的,无非是他们这些买办了。

    唐廷枢秘密拜会了几十个香山买办团体,有在香港做买办的,在广州做买办的,甚至有在日本做买办的,凡是有交情的都上门游说,这些人也是比较开通的人,大都对铁路效益比较看好。

    但这些买办商人的实力还是不够,这些人可不会像他唐廷枢一样,把一切都压上去,因此最多能融资两三千万两。

    唐廷枢还得找更多的钱,他翻开铁路公司的账册,从一个个大客户里找投资人,掠过那些洋行、政商,剩下的大客户一家家拜访,东莞的永泰棉纱厂,还是有交情的老关系了,经营棉花的时候,没少打交道,游说他们投资铁路公司,告诉他们自己将来肯定会想办法给永泰棉纱优惠价。

    东莞新兴的几家棉纱、棉布厂一家家拜访,许诺优惠价格游说他们投资。

    顺德等地的缫丝厂都是走水路,就没办法去游说了。

    可是大明的铁路可不仅仅只有广九铁路一条,广江铁路、东清铁路都是盈利的铁路,广江铁路主要是各个商号,也去一一拜访,但有实力的不多,因为江西的货物主要是茶叶、陶瓷和铜矿,茶叶主要是伍家在做,做陶瓷的商行数量众多,但实力有限,而铜矿则是兵工厂开发的,显然不可能投资。

    可是东清铁路的客户里,有一群实力强劲的人物,晋商。

    俄国人依靠恰克图张家口铁路,从晋商手里抢走了茶叶生意的主导权,晋商就开始利用东清铁路,从大连将茶叶运往满洲里进入俄国境内制衡俄商,目前双方商战打的激烈,正处于焦灼状态。

    现在晋商资本,尤其是茶叶资本,大批南下大明,在福州建茶厂,制造砖茶,然后直接走海路到大连,避开了清政府一系列关卡,将自己的老根据地汉口拱手让给了俄商,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

    其中最大的两家是大德玉和大盛魁,这两家都是康乾时期就开始经营的老号,制作的茶砖深受俄国人和蒙古人喜欢,可是自从俄国人在汉口开始机器制茶之后,他们就失去了垄断地位,不得不跟俄国人激烈竞争,但俄国人在满清境内的税率,竟然比他们低一半以上,这导致他们不得不寻找更便捷的商路,他们早年就在福健有茶庄,从福健买茶制茶也是顺理成章,甚至还有在日本制茶,然后走海路到大连的。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绕不开东清铁路,正是他们跟俄国人竞争的关键时刻,如果打输了这一仗,也许他们就要永远推出经营了几百年的俄国市场了,这是事关生死的大事。

    唐廷枢知道这种经营了百年的山西土财主实力极强,没人知道他们那幽深的大院里,到底埋了多少银子。

    但铁路只能让国人认购,晋商显然不是大明国人,所以他只能借。

    条件还是优惠运价,他是铁路公司的新任总理,又是铁路的大股东,说的话足够力道,但这些晋商不是国人,为了让他们相信,唐廷枢直接代表铁路公司跟他们签订合同,并且借款也是给他们利息的。

    这些晋商拿到运价优惠合同后,痛痛快快的借给了唐廷枢三千多万两银子,真的有钱,其实大盛魁和大德玉的常家,都是年营业额两千万,资产上千万的巨头,更何况同样经营茶叶的,可不止他们两家,山陕会馆里大批这样的商人。

    接着又拜访了几家在东北经营米粮生意的粮商,这些人的净资产不多,但也是铁路的大客户,且买卖稳定,如果他们有意愿,可以借款投资的话,那也是一大笔资金。

    一圈跑下来,唐廷枢自己借的,加上说服故交好友投资的总资本已经有上亿两了,足可让他发起一场商战。

    铁路公司第三次挂牌交易的时候,股价很快就从两百两涨到了三百两,四百两,最后以五百两收盘,再次引起了市面轰动。

    当铁路公司第四次挂牌之后,户部终于不能再安如泰山了,户部尚书亲自接见唐廷枢,跟他商讨召开董事会,并将之后的上市操作交由董事会负责的事宜。

    唐廷枢听说,此事已经惊动了皇帝,户部已经顶不住压力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