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百零三章 商人之觉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就在大家震惊无比的时候,那群商人也炸锅了。
    九十五万金,这等于利润被压到了极点,可赚到手的所剩无几了!
    “巴兄,你……你这竟价,毫无利可图啊?”
    “是啊,虽然眼下雇用灾民,成本极低,但秋收将近,秋收过后,人工成本就要恢复正常,而且秦陵伤亡事故频发,安家费亦是不少的一笔,你这……所图为何啊?”
    “…………”
    一众商人,一脸的懵逼,完全傻眼了,一时之间诧异纷纷。
    这也不怪他们会诧异,虽说大家拼着抢着提出各种解决饥荒的优势,看似是为了国家,为了灾民,慷慨激昂的在争抢这些工程。实则,他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前面有一场投标会,一个八十万金的阿房石材承包项目,有人竟价五十万金,另一个竟价五十五万金,但是却给了一系列解决灾民的承诺。结果,那个项目竟是让后者中标了。
    也就是说,大秦之所以会愿意将这些国家工程拿出来交给商人去做,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他们解决眼前的饥荒困局。
    如果只是单纯的竟价,并没有取胜的把握,相反,如果你更有优势解决灾民问题,哪怕竟价稍高,这些工程都更容易中标。
    只不过……就算如此,那也得给自己留着利润啊。
    每个商人争着抢着这些工程,不就是为了在这些工程上面分一杯羹么?
    嬴政及文武百官,也纷纷诧异地望向巴适,很想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哈哈!”
    只见巴适爽朗的笑了两声,拱手道:“谢谢诸位关心,实不相瞒,此次我巴家竟标,是响应中丞相之号召,当此大秦灾荒之年,大秦商人须众志成城,为国解忧。中丞相曾说,没有国家,哪里有家,没有太平,哪里来的经商环境。一个人,一个群体,其地位之高低,唯看他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之价值而论。”
    “故而,当此大灾之时,国库空虚,唯我等商人略有钱粮,此时若不出力,不为大秦、为社会发挥作用,何谈提升商人之身份地位乎?岂不坐实了唯利是图之奸商之名了?所以此次竟标,我巴家实则纯粹是为我大秦,为天下灾民,尽我微薄之力,亦是向天下为商人正名,故而我巴家从未想过要在此中谋利。”
    一众商人听完此话之后,全都沉默了。
    是啊,商人之地位,极为的低下。
    自商朝时期,就有了专门做买卖赚钱的商人群体。周朝灭商后政府允许商朝遗民继续做买卖,并称之为商人,当时商人受严密监视。
    其后商人地位一度有提高,但商鞅变法时期,秦国严厉打击商业,借此提高农业的地位,直至现在一直沿用重农轻商的政策。
    所以,商人群体地位在政策打压下,经商被世人视为贱业,商人亦被视为利字当头的奸商小人。
    一直以来,商人们梦寐以求的其实并不是钱财,而是想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比如吕不韦,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但是,虽然吕不韦后来高居相位,但商人之身份地位依旧没有丝毫提高。最后,就连他自己都落了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而这一切,实则是因为吕不韦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地位,而不是为了提高天下商人的地位。
    而要真正提高商人的地位,就如巴适所讲的那样,唯有商人自己发挥出对大秦,对社会的巨大作用,如此才是真正提高商人之地位的办法。
    当然,这些实质道理,也是在竟标之前,李阳告诉巴适的,要他以极低的价格竟标,将来才有更加广阔的前途。
    “一个人,一个群体,其地位之高低,唯看他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之价值而论……”
    众商人在心里重复着念叨此话,最后所有人都心中一震,突然双眼一亮,这时他们突然才恍然发现,原来商人之所以无法提升地位,实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眼下,因为世人视商人不事生产,只是贩卖为利,故而对国家,对社会来说毫无价值。而眼下确实是商人发挥巨大作用的机会。
    为国,为灾民解忧,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价值的事情乎?
    想到这里,一众商人纷纷拱手,齐道:“巴兄至理名言,我等受教矣!”
    巴适拱手回礼笑道:“此至理名言,皆出自中丞相之口。”
    众人赞道:“中丞相真是独具慧眼,洞如观火,清源正本,直击事情本质,让我等有一种拔云见日之感。我等商人,确实应该尽量发挥价值,以体现商人于国家、于社会之作用。”
    商人地位之低,世人鄙视,这些只有商人自己能切身体会其中难言之苦。这其实就好比是解放初的地主们一样。眼下的商人,被迫迁到咸阳,被国家严密监视,被百姓鄙视,只差没有“斗地主”了。(ps:这也是第三章巴家会用五成股酒楼的股份笼络主角的原因,被很多人抨击为毒点,我真搞不懂,都沦为被监视,连家产都要造册登记的地步了,商人为了自保,怎会不愿意拉笼一个有可能成为权臣的明日之星,好比解放初之地主的地位,哪个地主不想有一个权力中心的人保护呀?)
    这样一个被国家,被人民都敌视的身份地位,可以说,提升商人这个群体的地位,是每个商人梦寐以求都想去实现的事情,为此也愿意付出一切。
    一位商人叹道:“此次项目我等倒是无力与巴兄相争了,只能看看后面的项目,能否拿下一二,也好为大秦,为天下尽些绵薄之力了。”
    “是啊,此秦陵项目,我等便不与巴兄相争了。”众人纷纷点头。
    巴适笑道:“此次国家工程,总共不过百余,而我咸阳城之富商,便有十二万之数,能竟得项目者,千人里只一人也。不过,中丞相也说了,项目虽百余,但实则十二万富商,人人有份。”
    “哦?巴兄此话怎讲?”众商人不解道。
    巴适道:“我巴家得了秦陵项目,难道真可一家完成否?非也!雇用五十万灾民劳力,粮需否?菜需否?石料需否?工具器械、盐铁需否?但凡诸位经营之货物,皆必不可缺。用中丞相之言,我等皆是大秦江山之砖石,人人皆可发挥作用,缺一不可。!”
    一众商人连连点头,心情激动,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懂商人者,唯中丞相也!
    谁说商人作用不大?
    国不可无商,民不可无商,商人何其之重要乎?
    与此同时,嬴政和文武百官们,却全都惊呆了!
    眼前的一切,完全颠覆了大家对商人的认知。
    商人之觉悟,如此之高!
    商人之爱国之心,如此之赤诚!
    商人之作用,如此之重要!
    嬴政沉默了……
    他突然间发现,以往推行的重农轻商的政策,兴许是错误的。
    大秦有此赤诚之心的商人,何尝不是大秦之幸?
    更重要的是,那个巴适之所以会有今日之行为,显然是受了李阳之感化。
    官商勾结?
    想到御史们的参奏、诋毁和攻击,嬴政就觉得这是多么的可笑。
    更重要的是,那些文武百官们,在此次饥荒乱象当前,不仅一个个束手无策,反而还对一个为大秦献计献策,呕心沥血,赤胆忠心的臣子群起诋毁和攻击,这是多么的讽刺。
    就连一直被鄙视的商人,亦比那些朝堂上的文武大臣更明事理,可晓如何为国解忧。
    这一刻,嬴政厌恶的回头扫视了一眼冯去疾和那群御史们,冷然道:“此便是尔等说的官商勾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