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我不废话
要是能如此的话,肯定是比地里刨食要出息,也赚的多啊。
庄寿是村子里走出去的人,现在既然有能耐了,帮了庄福一家子,那也不能忘了村子里啊。
人人都来找庄寿,这才让庄寿一时糊涂了。
现在清醒了过来,被柴昭点醒,庄寿自己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了。
就自家公子要带着东西到庄家村去,就已经很是给自己面子了。
但是就怕,现在村子里的那些人,红了眼啊。
在庄寿的印象里,村子里的叔叔伯伯们,也不是现在这样的人啊,大家都老老实实的种地吃饭,怎么现在就变成这样了?
庄寿也不禁想起了先前他对自家公子说的那些话。
说庄子上大多都是老实巴交的庄户,靠得住。
现在看来,真的是这样吗?
老实人肯定有,但是红了眼的人,也不少啊。
“想什么呢?”柴昭在前头走着,停下了脚步,庄寿都没发现。
庄寿听到柴昭的声音自后,这才醒过神来。
“回公子,属下在想,要不,公子就别去庄家村了。”庄寿说道。
“为何?”柴昭问道:“先前你不是还说,想让他们在本公子手底下,找个活儿吗?”
“公子,属下仔细想了想,这一趟要是去的话,说不定会让公子您失望。”庄寿说道。
“失不失望,先去看看再说,再者说了,咱们的酒作坊和纸作坊,我还一次没去过呢,就算不去看人,也要看看那两处作坊。”柴昭说道。
庄寿点了点头。
柴昭说买东西到庄家村去,实际上是要去给两处作坊的人发年终福利去了,顺带着去庄家村走走看看,可不是给他们发福利去了,非亲非故的,柴昭何苦来着。
柴昭带了几个柴家的下人,这事儿,还都是人多好办,直接去了西市,粮食布帛,一车一车的买,作坊里有多少人,庄寿是知道的,买完了之后,一行人就往城外庄家村的方向去了
走了约莫有小半个时辰,庄寿就说,现在已经进了庄家村的地界了。
一行人并没有朝着村子的方向去,而是直接往作坊的方向走去,现在虽然已经是冬天了,纸作坊是已经停工了,但是酒作坊没有受影响,依旧在运行。
柴昭在这边的两个作坊,都用高高的围墙给围起来了。
不是他心眼儿小,只不过,扔了些钱在里头,总要自己先尝尝甜头,而且封地的宅子那边,还是个死要钱的工程呢。
到酒作坊门口的时候,就能闻到里头飘出来的酒香味儿,也能看到有人在外头,假装路过的行人,探头探脑的往这边看。
这里又不是什么人多的地方,哪儿来这么多路过的行人?还不是眼馋他酒行的生意,想来探听一二罢了,没成想这酒作坊外头有这么高的一堵墙,他们也进不去。
“庄寿,找人去通知一下纸作坊的人,一起到这边来。”柴昭说道。
“是。”庄寿应声说道。
再过几天就是元日了,这这回买了不少东西,就当是给大家发年货了,有粮食有布帛,一人还能分上两斤肉。
等在这边分完了,他再到村子里去看看庄家村的风土人情。
也算不得是什么风土人情了,就是想要看看这边儿的人如何。
虽然反驳了庄寿的说法,但是不妨碍他在这边挑老实人用,柴夫人把配方还给他,也就是让他去做这门生意了,这两门生意暴力堪比茶叶,甚至三五年后,茶叶都比不上它,所以组建人手,也是重中之重。
约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酒作坊里的人就全都到了前院这边,又一刻钟后,原本已经在家里的那些纸作坊的工人也到了这边来。
两处作坊紧挨着,离着村子都不说远,一来一回还不到两刻钟,从村子里往这边看都能看得到,老远的就能看到这作坊的大白墙,真是让人羡慕的很,家里住的房子,都没这么漂亮的。
“庄寿大哥,今天把人都找齐了,是有什么事儿啊。”村中有跟庄寿是同辈的,因此也亲近一些,率先开口问道。
“这不是快过年了嘛,公子亲自到这边来了,看到那三两牛车上的东西了没?那都是给你们准备的。”庄寿说道。
“公子他亲自来了?”那人诧异问道。
“自然是。”庄寿说道:“人都到齐了吗?”
“都在这儿了。”
“那成,我去请公子过来。”庄寿说道。
这会儿柴昭正自己一个人在酒作坊里转悠呢,好歹是自己的产业,只是给了他们方子,但是没有亲自过来看,一切都是他们自己操办起来了。
“公子,人都到齐了。”庄寿找到了柴昭,跟在柴昭身后说道。
“既然到齐了,那就发东西吧。”柴昭说道。
“公子您就不跟他们说几句了?”庄寿问道。
“说什么?”柴昭说道:“直接发东西就是了,没什么好说的,说半天,让人等着,人家心里也着急。”
这一点,柴昭是深有体会的,提起来就是深恶痛绝。
就四个字:领导讲话。
“说好了,一个人一袋子粮食,两斤肉,一匹布帛。”柴昭说道:“你主持着往下发吧,发完以后,让他们拾掇拾掇作坊,然后就回家过年去吧,等到正月过完了之后,再回来开工。”
临近年关,谁家里的事儿也不少,作坊这边这一批酒都酿制完了之后也就不用人看着了。
就扔在酒缸里放着就成,门落锁,然后安排人每日过来看看,也就得了。
“是。”庄寿应声道。
庄寿回去之后,和柴家的其他下人开始主持着往下发东西。
“所有人,排队过来领东西。”庄寿大声喊道。
作坊里的人很是自觉,一个个排起了队,领完了粮食领布帛,最后是两斤肉。
这些东西带回去,也能过个不错的年了,至少有吃的又有肉,还能给家里人做两身新衣裳。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在作坊里干活儿,到了过年,还有东西往家里拿,平日里的领的工钱就已经不少了,庄寿还真是给他们找了个好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