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章 吴国死磕! 4/5
“诺!”众都尉校尉神情也都带着愤怒的应道。
不光古兀愤怒,全军将士也都愤怒了,你们吴国太子被我们俘虏,我们都好吃好喝待着,而你们却斩我们使者,实在是太过分了!
一段时间之后,古兀将吴国斩使者的消息传了出去,坐实吴国杀使之名。
与此同时,天京城、王宫、藏书阁!
魏琊正在批阅奏简,司忠正认真的磨墨,这时,小六子轻轻走了进来,对着魏琊弯腰作辑禀报道:“王上,相邦大人求见!”
魏琊放下毛笔,抬头淡然道:“宣!”
“踏!踏!”一阵脚步声传来,只见孟歌一身“白鹤驾云”朝服走了进来,神情恭敬的弯腰作辑道:“王上!”
“嗯!”魏琊应道一声,开口问道:“有什么事吗?”
“有三件事!”孟歌轻声回道。
“说!”魏琊语气淡然道。
“第一件事,百里将军传来捷报,这是百里将军上传的奏简!”孟歌从大袖中掏出一道奏简,双手奉上,司忠连忙走下去,结果奏简,小心翼翼的放在魏琊案桌前展开。
魏琊看到奏简的内容,淡淡一笑,“好啊,夺下这么多城池了,吴国也无兵了,大喜!”
其实夺下这么多城池,魏琊早就知道了,系统连连播报,总奖励是魏国今年全境粮产加成2300%,虽然没有奖励实体粮食和矿产,但魏琊也满足了,毕竟魏国土地现在很多了,不想之前那么点土地。
现在的魏国若是一次大丰收,足以消耗数十年之久。
“是啊,吴国已经陷入无兵可征,无卒可用地步,但吴国依旧没有派使者前来议和,看样子是要与我们死磕!”孟歌先是带着笑容,后是带着一丝凝重。
虽然以吴国目前实力要与魏国死磕,并不会对魏国产生大额伤害,但却拖慢了魏国东征时间,对国内消耗也日渐增长,自开战伊始,除了第一次携带一百万石粮食,后面就追加了一百五十万石,总计消耗两百五十万石。
粮食是其次,时间倒是重要,按照孟歌所想,他希望吴国割地投降,让魏国吸收吴地,壮大一分实力,再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亡吴国,接通东海,接海边之天险,南征北战,为一统天下做准备。
“死磕就死磕,吴国灭亡已定,继续打,打一年两年都不成问题,反正,我们魏国西南北三个方向,并无敌人,可以全心全意进攻吴国!”魏琊丝毫不以为然道。
吴国已经没有跟魏国死磕的能力了,军队都打光了,拿什么死磕,莫非要动员吴国数百万百姓一起上?哦,天啊,若真的是这样,魏国还真的无法灭亡吴国。
但可惜的是,以吴王的威信,根本没有资格让吴国百姓为他卖命,而且魏国又不是残暴之军,每攻一城就会屠城,那样的话,百姓还会为了自保,自告奋勇去抗击魏军,但魏国是出了名的仁者之师,自己也是出了名的仁君,百姓根本不会抵抗,反而拥戴。
孟歌点了点头,随即又道:“第二件事,是关于土地,据国户司统计,至王上发布五等农爵制以来,魏国的新田达到五十万亩之巨,并且还在继续扩大,具体数额,需要各级郡守、太守汇报才可得知!”
“那就是说,我魏国有两百万亩地了?”魏琊带着一丝笑意反问道。
“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让臣颇为感到惊讶,一些百姓团结起来,互相帮忙开垦,开垦土地先挂一人名上,等开垦土地够三等爵位“农枭”就换另一个人,并且,联合开垦的土地,也联合耕种,所产粮食一同分!”孟歌带着一丝意外之色说道。
魏琊听到这番话,也微微一惊,联合起来?想起来,这还真是一个好办法,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的力量是无限的,看来,百姓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大智慧还是有的。
“好啊,百姓大愚若智啊,对了,楚国有多少亩耕地?”魏琊忽然问道。
楚国是天下最强的一个诸侯,魏国想要一统天下,必须要超越楚国,才有资格涿鹿中原,一统天下,虽然魏国目前在钱财方面,甩了楚国十八条街,但其余地方魏琊还真的不清楚,比如耕田。
“这个...”孟歌眉头紧锁,陷入回想,待想到之后,当即回道:“楚国人口七百余万,一百八十万里疆域,耕田七百万亩,每年粮产在七千万石左右,目前还在迅速增加,说到这里,臣不得不说一下楚王熊奈了!”
“怎讲?”魏琊挑了挑眉。
“楚王熊奈登基之前,楚国耕田三百余万亩,但在楚王熊奈登基之后,楚国良田迅速增长,鼓励百姓开垦,开得一亩,可得现粮一石,不过,他们百姓开的新田,并不归百姓所有,而是隶属朝廷,朝廷在将田地分配给各地贵族,交给贵族掌管!”
“虽然这并不对百姓产生很大利益,但楚王熊奈确实让楚国强大一倍,王上,臣认为,我们魏国一统天下最大的绊脚石,莫过于楚国!”孟歌神情带着凝重道。
魏琊点了点头,“是啊,楚国疆域辽阔,是我们八倍,人口也是我们三倍之多,但孤相信,灭了吴国之后,我魏国在疆域人口一方面,就缩小对楚国的差距,然后在灭几个国,我们魏国,就是最强大的诸侯国!”魏琊嘴角带起一股笑意。
超越别人,这是自己最爱干的事了!
“哈哈,以我们魏国如今发展速度,超越楚国只需数年时间罢了!”孟歌这时露出轻松的笑意。
若是换在六年前,还是区区一个谏议大夫之时,打死他都没有想到,六年的时间,魏国就从一个弱的不能在弱的小国,成为江南诸国不可忽略的强大力量,本质实力甚至已经超越了齐越!
“孤登基多少年了?”魏琊忽然问道。
孟歌一阵疑惑,轻轻回道:“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