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322章 全民教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甘元峰等人的到来终于把岳山从大量繁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让他迅速的完成了对厌次和渤海两县的把控。
    至于为什么只有两个县而不是全部的六个县,原因很简单。
    一方面是没有那么多可用的人,另一方面是不能。
    大唐毕竟姓李,不姓岳。朝野默认德州是岳山的地盘并不是说德州就真是他的了。
    这个所谓的地盘是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试验自己的施政方针。
    你要是有个什么关乎国家层面的决策,一时间大家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可以在实验田进行试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宋朝王安石变法,最开始朝廷就是在局部地区给王安石划分了实验田。这里的主要官员都是王安石的亲信,以方便推行他的改革计划。
    在实验田推行成功了,再全国推行。
    同时这个实验田也是培养嫡系的地方,朝中够资格的大佬都有自己的实验田。
    但这并不意味着岳山就可以在实验田为所欲为,比如现在,他就不能把所有的官吏换成自己人。主要官吏可以是自己人,但不能是所有人。
    实验田也是国家的土地,不可能让他为所欲为,该有的平衡啊什么的都要有的。
    其他大佬也可以在这里安插亲信,但他们的亲信不能主动阻挠别人在这里搞实验,也不能在背后搞小动作就是。
    他要是真敢把德州上上下下全换成自己人,估计分分钟就有秘旨解除他的职务押解回京。
    所以岳山只是全面接管了两个县,至于其他县,一边清洗一边选拔官员就可以了。
    德州虽然偏僻文教不兴,但人才还是有一些的。岳山把原有的官吏清理掉之后,提拔了一部分比较亲近他的本地人,又留出一定名额让朝廷派遣官员接任。
    这项工作用时一个多月才算完成。
    岳山做的第四件事情就是兴建学堂。
    他自然不会忘记自己的老本行,这也算是长远计划,就是竭尽全力搞教育。
    可以这么说,教育才是一个民族长盛不衰,文明承传不绝的核心所在,而且还是唯一的核心。
    至于武力什么的只能排在第二梯队。
    华夏文明经历了数次大的低谷,可始终没有沉沦,教育就是最大的功臣。
    所以说,这里应该吹一波孔夫子。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个他有什么关系。
    另外一个和我们国家截然相反的例子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吹孔子。
    提起非洲大家的印象肯定是愚昧,落后,懒惰等等负面词汇。
    然而真的如此吗?
    非洲内陆因为地势原因确实比较原始,但沿海的国家和部落也曾诞生过灿烂的文明。
    只不过他们的教育始终是精英教育贵族教育,平民是没有资格读书识字的。
    当西方殖民者到来后,把那些会读书识字的贵族和精英抓走的抓走杀掉的杀掉,剩下的全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平民。
    黑奴贸易三百年,三千万非洲人成为黑奴,但非洲损失人口超过一亿。
    而这一亿人里面,大部分都是掌握知识的精英阶层,剩下的都是文盲和软骨头。
    结果是什么大家就都看到了。
    西方殖民者进入中国后难道不想搞这一套吗?当然想。
    然而他们发现根本不可能,因为中国教育是面相全民的。想把中国的知识阶层毁掉,就等于是把全中国所有人都杀掉,根本不现实。
    而且文明的中国人也一直没有放弃抵抗,不停的在谋求强大。最终我们重新站起来了。
    后世有些人崇洋媚外习惯了,加上公知的迷惑,把儒家贬的一文不值,孔子也成了被喷的对象。
    岳山虽然没有喷过,但难免也受到影响,对孔夫子并没有多少感觉。
    一直到他看到这两段历史对比的时候才深刻的理解,为啥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
    他打破贵族对读书识字的垄断,仅此一件就足以为后世人铭记感恩。
    言归正传,正是因为了解一点,岳山对教育始终有些别样的感情在里面。
    他开书院可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培养嫡系,他蛊惑李世民建设学政系统可不仅仅是为了对付世家贵族……
    真正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扫盲,为了让更多人学到知识。
    德州既然成了他的实验田,那自然要搞书院。他的计划是先在厌次和渤海县搞两座大一点的书院,多招点学生。
    教材什么的就用龙首山书院相同的,他举荐的那十几名书院出身的官吏可以客串教师。
    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年龄最好大一点,学个一年半载的速成班。
    等他们毕业后就扩散到德州六个县所有地方开书院。
    至于开书院的钱……德州就是海盐制作中心,最不缺的就是钱。
    岳山相信,如此过个三五年德州的风貌肯定让人大吃一惊。要是过个三五十年,绝对会成为大唐独一档的地方。
    搞书院光有先生不行,还要有个德高望重的总负责人。本来甘元峰最合适,可惜他是主簿事情繁忙没那个时间,其他一同来的也差不多。
    就在岳山想着要不要从书院调一个过来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找了过来。
    见到来人,岳山笑了:“于刺史,这可真是稀客呀,哪阵风把你吹过来?”
    被岳山算计,又亲眼目睹了公审大会过程和后续砍头的过程,于克训对岳山是又恼又怕,所幸眼不见心不烦。基本躲着他走。今天破天荒的找过来,岳山确实有些惊讶。
    听到调侃,于克训脸色当即就有点不好看,于是冷冰冰的道:“学风。”
    “学风?”岳山也是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个“学风”是什么。但明白过来之后就更惊讶了。
    “于刺史也会打哑谜了,难得难得。”岳山不露声色的道。
    实际上他确实有些不明白于克训的意思。
    “听说你要开书院?”于克训也没有在拐弯抹角,或者说他更想三言两语把话说完,然后再也不见岳山。
    “是的。怎么,于刺史想去当先生不成?要真是如此,那真是书院之幸,学子之幸啊。”岳山开玩笑道。
    然而于克训接下来的话缺让他再也无法掩藏内心的情绪,当场愣住了。
    听见岳山调侃自己,于克训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顺势道:“好啊,就这么说定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