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做汤圆
整理了菜地出来,李诸每日运一点土到山洞那。在靠近洞口,靠近溪水的地方做了个灶,与家里的一样,分大小灶。与家里一样,搭了个简单的草棚,李诸这次有经验,靠着邓氏搭把手,俩人用了十多日,将个简单的小厨房收拾了出来。
李诸砍了些竹子,扎了个简单的可以挡风的门,架在山洞口。李诸去竹林时挖了些小竹,种在溪水的两边。李诸只是认为这样可以省了浇水,滨滨看到想到的是水土流失。
在李诸家忙碌的日子,李渔偶有过来借牛车拉东西。没有了板车,李诸一家则留在家里习字、读书、绣东西、缝缝补补。
李诸家将小羊照顾得细致,柴房里养着的小羊已开始长毛了,且可以自己站立了,李诸便将它移到羊棚里,冬天近了,柴房里的草及柴是越堆越多了,小羊在柴房里就不太方便了。
李诸及邓氏时不时到大伯家搭把手,帮忙干活,俩老人心里是极高兴的,平日也是紧着李诸家,用李慕的玩笑话就是:不是亲儿子甚是亲儿子。
连续下了七天的雨水,天气渐渐转冷。李诸一家人都装了薄棉衣。滨滨被包裹了起来,手脚不便于转动,但滨滨仍每日坚持伸手伸脚,坚持运动。李诸父子四人也经常动动滨滨的手脚逗趣。平常就托来送东西给慕哥带必买的东西,如盐、醋之类的。日子就平平淡淡的过来了,迎来了冬至日。
冬至这日有吃汤圆的习俗,因为孙大娘喜欢芝麻汤圆,邓氏早早就让李慕帮忙买了些芝麻过来。因为节日铺子里忙,没时间自己做,邓氏做的汤圆好吃,李慕及李权又继承了孙大娘爱吃芝麻汤圆的习惯,李慕也不客气,带了一大带的芝麻过来,让邓氏将他们一大家的都做上。邓氏满心欢喜的应下了,就算李慕不拿芝麻过来,邓氏也打算做上大伯一家人的份。
因为做的汤圆要带上镇上,冬至前一周,邓氏便开始准备了。邓氏将糯米与大米按五比一的比例混合,水浸1天,托张大伯用磨磨细,然后放入布袋内,在厨房悬空吊浆,在冬至前一晚才制成面粉。
两天后,邓氏用小火,在大锅里煮红豆,待熬出沙,用小锅将芝麻炒一下,然后将之前杀猪留下的猪油倒入。
李诸则帮忙用开水和糯米粉,等凉了一点,李诸则帮忙做汤圆,将一小块捏扁,放入熬好的馅料封口揉圆。
李海哥仨看着有趣,洗净手也过来帮忙。李诸则教他们怎么捏,李海哥仨一边做一边玩,也做了些小小的小汤圆。
李诸家没舍得用油灯,从吃过晚饭一直做到天黑看不到,邓氏用东西盖着,打算明日继续。白天邓氏一人做,让李诸带着李海哥看书习字,午时才让李诸帮忙。
李诸一家停停做做,做了二天才将要做的量做完,邓氏这次往量多里多了,将李老爷子、李渔一家及娘家的份也做了。做好后便让张大伯及余老头给镇上的李权、李慕及邓举人一家带过去。
李诸则给李老爷子、李渔一家送过去。
李老爷子爱吃汤圆,不管是什么馅的,但是李嬷嬷不喜欢汤圆,所以从不做汤圆。而以前李老爷子想吃时只能上镇上吃。
当李老爷子接过李诸未煮熟的汤圆时,高兴的问道:“你媳妇会做汤圆?”李诸点点头。因为家里以前从未做过汤圆,所以李诸并不知道李老爷子很喜欢汤圆。
李老爷子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高兴的笑道:“好,这个好。以后咱们家有什么喜事就要做汤圆,圆圆,一切都圆满。”做这汤圆只是花时间,不是什么金贵的事物,李诸听后点头同意下来,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可。
李老爷子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心里高兴,破天荒的拉着李诸叨叨起地里的事。李诸在一旁听着,一边奇怪李老爷子怎么那么高兴。终于在李老爷子说道要追肥时,李诸忍不住问道:“爹,今天有什么喜事吗?”李老爷子一听乐了,道:“也没什么事,就是想到以后想吃汤圆不用跑镇上了,高兴。”李诸奇怪的问道:“爹,以前你都上镇上吃汤圆?”李老爷子想到没带过李诸去吃汤圆,不好意思的道:“不是什么金贵的事物,你娘不喜欢,家里没做,我都是一个人上镇上尝尝的。”
李诸点点头,又一次应下以后有喜事,都做汤圆,李老爷子满意的拿着汤圆回房了。
李渔拿了汤圆给李老爷子后,给李渔一家带了过去。一入李渔家的院子,整齐的摆放了两层的柴禾。李氏看着李诸笑道:“这几日地里忙活,我都没空打理这些东西。还是自家兄弟亲香!”李诸笑笑将汤圆放下便去找大哥李渔唠噎。
李诸见了李渔后,跟李渔说了爹接过汤圆后的不寻常喜悦,李渔笑着道:“爹喜欢吃汤圆,但是娘不喜欢,以前家里都没人做,爹就自个儿去镇上吃。我试过与爹步行几百里上镇上哩,就为了吃多个汤圆。”李诸听后恍然道:“哦。”
李渔道:“媳妇会做这个,但是娘不喜,娘还在家时,就做了一次,被娘骂了,就没再做了。”李诸听后点点头。李诸与李渔唠了一下,才回房。
晚饭与邓氏下汤圆。
滨滨很喜欢邓氏做的汤圆,纯天然的,故然是好的,邓氏怕滨滨不易消化,将汤圆捏个洞,给滨滨吮着吸里面的芝麻,豆沙。滨滨一口气吮了三个,对于平日吃得少的滨滨来说,是件极为难得的事了。
李诸家的猪肉,被邓氏腊了起来,不能够用来包饺子,李诸出外托了余老头明日帮忙买些猪肉回来,李诸家打算包几个饺子,叫上大伯一家及大哥一家,李老爷子,喜庆一下。
人们都是这样,不管平日生活如何俭省,在节日时都是比较舍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