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三十三章 独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二日清晨,木石始清醒过来,抬眼望见从洞门缝隙中照射进来的几缕细小黄红色阳光,伸臂扭转了几下脊椎,缓缓起身。打开木门,哗的一下,清晨的太阳光辉穿进来照满山洞一侧石壁,木石恰似站在光幕之中,周身泛出圣洁的光芒,不免一时一阵眼晕。

    他将木门在洞口侧壁糸好,爬下悬崖溜到地面上,拍了拍衣服,信步向峡谷中走去。

    四周人迹全无,林中唯有鸟儿在树梢欢快歌唱,一只二尺长的红嘴长尾蓝鹊见有人来,停止了一声声犹如哨音的悦耳长鸣,振翅飞向远处,姿态优美。

    木石寻了一处青石平台,迎着朝阳练习起了五行第三式猿行,此式心法在于舒展,唯有身心舒展,气血交融,方能养肝。

    初练此式,难堪无比,逐渐适应后方可修炼,不但需要在地面行走,而且要跃起空中奔行,只有身姿协调统一,收放自如,方能做到在山地林中转折奔行自如,木石如今已能做到猿行一千轮,也许在深山中修炼无人惊扰,或是此地灵气触动了木石悟性,此次修炼增至一千二百轮。

    木石缓缓收功后,擦了擦汗水,向谷底走去,他在谷底青石堆里寻了一眼山泉,水质清冽甘甜,取出锡制水壶盛满泉水,休息片刻后,向山林走去。

    木石在山林中寻找了一些可以食用的果子,又随手甩出飞刀,於草丛中打了两只野兔、山鸡,剥洗干净后,用火镰生火,将鸡野烤熟,食用了一部分,随后用土将火堆埋灭,以免山风吹燃引起森林大火,剩余的食物也用阔叶包好,藏在一处阴凉之地,并用石块堵好。

    午时,木石寻了一处蔽日石崖休息,下午依旧习练武艺,晚上回到悬崖石洞内睡眠。

    离洞口不远处有几颗高大树木,午时恰好可以遮挡住直照的太阳光,使得山洞颇为凉爽。为了便于观察外面情况,木石又在木门上开了一个小窗,可以打开向外观看。

    就这样,木石在十万大山之中居住了下来,却也是艺高人胆大,并不惧怕猛兽巨禽,山精鬼怪。

    约有月余的时间,木石将猿行式练至二千轮,至此单臂之力增添到六千斤,清晨午夜修炼观想时,心府、脾脏、肝脏均能吸收日月精华,三脏格外强壮起来。

    继后,木石修炼起了通背诀第四式猿跃,此式名‘跃’,即跳跃之意,传闻猿类中的大圣一个跟头可以跃出十万八千里,此乃神仙矣,图有令人羡慕。

    猿跃此式主炼肾脏,跳跃发力可以震动腰间肾脏,增强其活力,使肾脏更为坚实。

    肾五行属水,主后天之精,兼排毒。

    木石每日按照心法在青石堆中跳来跳去,由高至低,由低跃高,亦左右跳跃,空中翻腾。

    最初仅可跳跃丈余,随着每日持恒练习,已然可以跃起三丈,运转猿跃心法达到八百轮。

    木石在练习第四式猿跃的过程中,发现第二、三、四式似乎可以相互结合练习,形成一套轻功身法,猿戏轻盈悠然随意,猿行舒展转折变幻,猿跃腾空下盘发力,三式动作可随机结合转变,缺一不可。

    此身法在空中可以轻盈穿行,随意拧转身躯,突而拔高沉低皆可,犹如山猿穿行在树冠之上,随意自如,变幻莫测。

    因此轻功身法出于通背五行式,木石便称它为‘白猿身法’。

    每逢夜晚月光大盛之时,木石亦放出虚灵珠内的小猴灵魈,任其在山涧峡谷游玩戏耍,灵魈经数年时间的吸收月华,形体逾加清晰起来,只是阴性身躯聚形艰难无比,尤自只能日落以后出来活动,抑或白日躲避在阴暗之地。

    夜晚,木石回到悬崖石壁下面,伏身蓄力一跃而起三丈,踏入石洞之内。

    自从领悟了白猿身法,不必每日上下攀爬石壁,直接跳跃进入即可。

    入得洞中,关好木门,木石坐在狼皮褥子上,歇息下来,此刻石洞外厉风嚎叫,呜呜之声连绵不断,木石对此不闻不问,盘膝坐定,手数草珠,轻声念起佛号来。

    “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声音浑然起伏,令人心静,仿佛可以包容万物,与石洞、山石、森林、河流、风声、夜色容纳成一片,在木石心中形成一个禅定世界。

    日子一天随着一天,木石丝毫不觉清苦,山谷森林陶冶洗涤了他的心灵,武技亦逐渐增进,在十万大山之中,他与猛兽飞禽为邻,整日行走在峡谷悬崖之际,穿行于森林河流之间,似乎忘记了人间的忧愁悲伤,这里没有人与人的勾心斗角,利益争夺,唯有天地间的生存法则。

    狂风也罢,骤雨无妨,任何事情也没有撼动木石坚强的意志信念。

    偶尔,木石也在山间寻觅一些矿石,从虚灵珠内取出锻铸工具,将矿石用坩锅熔炼,铸成块条形状,计有铁、铜、锡、银,并拣了一块核桃大小的狗头金,可算是意外收获。

    木石将锻铸技艺全当闲时消遣,却也打制了不少百炼钢飞刀,又用陶泥制范,铸成一个三足青铜鼎,铸造时随性在青铜内少量加入金、银、锡、铁、晶、玉、草药、香料等物,鼎三足竖立,底半圆,炉口两侧立耳,其上半圆珠钮鼎盖覆之,双耳间可横插木枝逼紧鼎盖。

    此鼎色泽青黄,间有异形斑点,通体无纹,显然并不以纹饰取胜,讲究浑然朴质,厚壁耐用,加入诸多宝物,只是为了祈求通灵。

    木石在森林中拾了一些黄檀柏脂,置于鼎中燃起,云烟冉冉升起,香气四溢,倒也算是焚香凝神佳器。

    按其形制,又可以用来炼制丹药,新炉无神,当以多多使用为善。

    黑夜,木石居于洞中,燃起一小块香料,放于青铜素鼎中的灰烬之上,烟云缭绕而上,顿时石洞内一股暗香上下浮动,令人心醉。

    木石一时性起,从虚灵珠内取出一枚夜明珠,放入石壁小龛之中照明,他取出笔墨纸笺,在一块拳头大小的下凹青石中滴入清泉,磨好松墨,又在一截树橔上摆好纸张,执笔默写起《通背诀》竹简中的篆隶文字来。

    此诀他早已背诵得滚瓜烂熟,今夜书写文字只求感受笔墨落在素宣上的细微触觉,原来万事理通,书法亦求章法走势,每个字之间笔划左右相应,上下错落,犹如太极阴阳相争、相生、相融、相离,难怪古人将读书的儒家也列入武门大宗,其实,若是明白了事理,从任何事物上都可追求大道,超凡入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