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八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八

    连续不断的大雨一直下到了元旦。热带大洋气候地区,往常如果有暴雨就一定会伴随着大风。现在的雨却不是这样,这大雨下的绵密而稳定,伴随着不停的雷鸣电闪,暴雨如注一刻不停的连续好几天,起点岛就如处在一个宽阔无比的瀑布之下一样。

    暴雨倾注之下,起点湖的湖水开始上涨,起点河也从一条淙淙小溪变成真正的河流。河里,湍急的水流打着旋急速向山下泻去,将几个月来人类活动的遗迹和残渣也一股脑的带进了大海。山谷里,除了那一排新建的房屋和仓库,似乎回到了以前人迹罕见的时候。

    李海铁和船长赵旗坐在值班室里,望着窗外的大雨,心事重重的一边喝着用野生薄荷沏成的“茶”一边聊天。

    “这雨下了有一个礼拜了吧?”李海铁无聊的问道。

    “到今天为止八天了,航海日志都记着呢。”船长赵旗喝了一口“茶”说:“指导员,你说这雨光是我们起点岛下还是全世界都在下?我看这雨的范围可不小。”

    “是啊,核爆炸彻底破坏了原来的大气系统,造成了全球性的气候紊乱,一切都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再加上核爆炸产生了大量的灰尘、烟尘、气体,会长期悬浮在大气层边缘,阻挡了阳光,使光和热不能到达地表,所以赞成造成了核冬天。”

    “那么,这核冬天要持续多久呢?这些灰尘总不能老漂在天上吧?”

    “这个是很难说的。战前,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有科学家提出核冬天理论,三十多年来核冬天理论虽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也在不断完善。1988年5月23日联合国警告世界,核大战不仅可以直接杀伤数十亿人的生命,而且严重地破坏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使地球上出现毁灭绝大多数生命的核冬天。核冬天在地球上以前没有出现过,战前的地质学家认为恐龙就是由于宇宙物体撞击地球造成森林大火,碳灰弥漫空中,犹如核爆炸,使地表气温下降,气候恶化,导致恐龙无法适应而灭绝。那是一个类似核冬天的结果,而这次是核冬天真的来了。

    八二年,德国科学家提出造成核冬天的条件是美苏两国30%的弹头爆炸,也就是大约50亿吨的当量就足以造成核冬天,这样巨大的爆炸力所冲击起来的大量烟尘,可在一两星期内笼罩整个北半球,然后越过赤道,弥漫南半球。这种遮天蔽日的烟尘经久不散,地球表面只能得到极为微弱的太阳辐射能,温度随之显著下降。受影响的地区年平均温度低于零下10摄氏度时,这里的水体就要冻结成冰,终年不化。随着冰雪面积的逐渐加大,因而地面对微弱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就更为减少。在这种作用下,结冰区迅速向低纬度发展,全球普遍降温———可降至零下15到25摄氏度。长此下去,地球将进入可怕的“冰河时代”。这是德国科学家对50亿吨当量的爆炸所做出的预言,而这次大战却爆炸了17000枚核武器,至少超过200亿吨的当量”

    “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人类,整个人类都是失败者。他们用自己的科技最终毁灭了自己。”

    “是啊,以后的新世界,新人类在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李海铁也感慨的说:“至于核冬天究竟会持续多久谁也无法准确预测。过去,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世界核大战之后,核冬天将会持续三到四年。但是我想,这三到四年的说法也许是指核冬天和它带来的直接影响而言的。因为气象问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核冬天的产生是人为的,所以它是突然的。而核冬天的消失,则是一个逐渐量变的过程。比方这场大约,如此的绵密持续,就不象低空对流云层运动的结果,而像是高空平流云层在下雨。”

    李海铁指着木墩上放的一只玻璃杯说,“你看那是我在开始下雨那天在外面直接接的雨水,你仔细看看也许会能看出点什么来。”

    船长赵旗端起玻璃杯走到门口,借着天光仔细看了看说,“这雨水有些混,下面似乎还有沉淀的灰尘。”

    “不错!”李海铁点点头说:“这雨水不象热带地区正常的雨水那样清澈,而是混浊的。说明这是雨水在生成和下降过程中携带了大量的灰尘。这都是造成核冬天的元凶啊,现在被雨水带了下来。那天我用盖格记数器测了一下,这雨水的放射性要高于湖水的放射性,虽然已经不至于对我们有危害,但是说明雨水带下来的灰尘是核爆炸中飞扬到高空的灰尘。”

    “这么说,雨水会把这些灰尘带下来,就像雨水把空气洗刷一便一样?”

    “可以这么理解。按照以前的核冬天理论,这些灰尘本来也是会渐渐降落的,不过依靠自然沉降他们会降落的很慢。一些比较轻的粒子例如直径小于50微米的粒子会长期悬浮在高层空气中。由于云层覆盖地球,造成空气对流缓慢,太阳的热动力也减弱,海水蒸发减少雨量减少,这些粒子悬浮的时间会更长,所以核冬天就会加长。但是现在的情况和他们以前预言分析中的情况不一样,阴错阳差使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空气的湿度很大,这些悬浮的粒子会附着这空气中的水滴上面,或者说是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到灰尘就有了一个核心,于是形成水滴。等到水滴形成雨水滴中的灰尘和它们下降过程中遇到的灰尘都被带了下来。”

    “这么说,以前的科学家没有想到核冬天里会有这么大的降水?”

    “也许是的。最提出核冬天理论的德国科学家只是假设美苏两国的核大战,双方用30%的核武器在对方国土上爆炸的结果。他没有想到真实的核大战是所有的核国家共扔出了一万七千多枚核弹头,而且有几千个核弹头在海中爆炸。这几千次海中核爆炸的结果是大量的海水化为蒸汽被带上天空,它们将加剧核冬天的后果,但是也能加快核冬天的结束。”

    “对!水蒸气终究要变成雨雪下来的,它们下来的时候会清洗高层空气,把灰尘也带下来。”

    “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只要看这场雨雪究竟是多大范围的。”

    “是啊,我们这里虽然下雨很冷,但是下的还是雨。要是在我们的中国大陆上,恐怕大部分地区下的就是暴雪了。恐怕几米厚也不止啊!”

    “你瞧见外面那个啤酒杯没有?”李海铁指着门外不远处空地上放的一个被雨水灌满的啤酒杯。“我算了一下,那啤酒杯被雨水装满的雨量相当于120毫米。这几天几次测量都是四个小时左右就被装满。说明我们这里雨量每天接近1500毫米,这是多么大的雨量啊!”

    “这雨量要是化成雪,那不把什么都埋住了啊!就是有人也会被这大雪闷死的!”

    “我们起点岛在大洋的中心,自然雨量会大些。陆地上的降水量也许不会这么大吧?”李海铁思忖一会又摇摇头,“那也够戗。这大雪对生灵万物都不是好事啊!”

    “我看这暴雨暴雪洪水也许还是好事。起码促进核冬天快些结束,再者洪水和积雪将要化成的水会把残余放射性尘埃冲刷干净。”

    “不错,洪水肯定会起到很好的洗消作用的,经过这场洪水,陆地上残留的放射性应该大大减少,有利于生物和残余人类的活动啊!”

    “但是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海洋里有这么多的核爆炸,洪水又把陆地上的放射性沾染尘埃冲刷到海里,那么海水中岂不成了放射性最严重的地方了?”

    “不会的。虽然海洋中有这么多核爆炸,海洋的面积又这么大,放射性尘埃沾染本来就比陆地更加严重。加上被洪水冲刷下来的沾染物尘埃,看上去很多,但是海洋的包容性太大了,这些放射性尘埃在海洋中也算不得什么的。”

    “那为什么啊?核爆炸的主要放射性沾染半衰期至少几十年,为什么在海洋中会消失不见呢?”

    “第一,陆地上的放射性沾染都在地面土壤中,是薄薄的一层,所以放射性集中,显得比较强烈。而海水中的放射性尘埃沾染一部分沉入海底,逐步被海浪的活动带到深海海底;另一部分分散、溶解、悬浮在海水中,是立体的,自然放射性比较分散,相对比较弱,达不到危险的成度,你就可以当做它并不存在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