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核冬天
“核冬天”的理论,是1982年联邦德国保尔·克鲁兹恩博士和美国约翰·伯克斯博士提出的:多枚核弹爆炸产生的滚滚浓烟,能在长达数周或更长的时间内截断北半球大部分地面的阳光,进而引起半球尺度的气候变化。
随后,一些科学家以美国和当时苏联为主的核武器相互投射30%———相当于50亿吨的爆炸力来模拟认为,这样巨大的爆炸力所冲击起来的大量烟尘,可在一两星期内笼罩整个北半球,然后越过赤道,弥漫南半球。这种遮天蔽日的烟尘经久不散,地球表面只能得到极为微弱的太阳辐射能,温度随之显著下降。受影响的地区年平均温度低于零下10摄氏度时,这里的水体就要冻结成冰,终年不化。随着冰雪面积的逐渐加大,因而地面对微弱太阳辐射能量的吸收就更为减少。在这种作用下,结冰区迅速向低纬度发展,全球普遍降温———可降至零下15到25摄氏度。长此下去,地球将进入可怕的“冰河时代”。
后来科学家进一步指出,“核冬天”的悲惨后果不仅仅限于上述的灾难,尤为严重的是:由于黑暗、酷冷、冰冻的气候环境,植物光合作用急剧减弱,粮食生产陷于停顿,海岸地带受到异常凶猛的风暴冲击。有些物质燃烧可产生大量毒化大气的有害气体。中纬度放射性成倍增加……这一切还可引起许多生物在几周或几月内大量死亡,甚至灭绝。据测算,全球绝大多数的生命也要被核死神夺去。即使免于死亡的幸存者也将面临着水荒和毒物污染的可怕环境。到后来,虽然大气中的烟云终于消失,但因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太阳紫外线将使地球所有生物再次罹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