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四百五十六章 一道所有人都说简单的数学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气温下降的时候,雨水量不是应该减少的吗?这燕京府都快被淹了!”赵桓看着窗外的雨幕,叹气的说道。
    大雨滂沱的砸在了屋檐上,叮叮咚咚的响声不绝于耳,雨水顺着砖瓦而下,形成了一道雨幕,落在了凭栏处。
    外面的小池塘被砸出了一个个小小的水泡,荷花坚挺着绿叶,迎接着滂沱的夏雨。
    【气温的下降和降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受到强对流天气的影响,最近燕京城会有暴雨,请出门时,带好雨具。】
    赵桓无奈的看着窗外,下着大雨,连燕京城大工地都开始停工,等待着雨停。
    而赵桓也少有的歇息了几天。
    从汴京送过来的札子都变得少了些,没什么太多的大事,就是最近汴京城准备官考。
    考试题目上赵桓没什么意见,有一道题,他不是很会做,稍微研究了下,才理清思路。
    “长江纳众水,百折不回头,碧海能容扬涛,日夜向东流啊。这题,有点意思啊。”赵桓看着题目也是挠头。
    数学这个东西充斥着生活,无所不包,这群官考的学子,要受苦了。
    赵桓尝试的算了一下,这题倒不是很难,就是一时没想起来而已。
    朱琏端着一盏茶放到了案上,看到了赵桓在算题,问道:“官人,我能看看吗?”
    “想看就看看吧。马上就要官考了,朕登基来的第一次官考,兹事体大,但是这题目都是算学十四本里的简单变形体,倒不算难。”
    朱琏放下了茶盏,歪在了赵桓的怀里,调整了一下身子,让自己舒适的躺在官家的怀里,她端着札子读了起来。
    “问库有布、棉、絮三色,计料欲制军衣。”
    “其布:六人八匹少一百六十匹,七人九匹剩五百六十尺。”
    “其棉:八人一百五十两,剩一万六千五百两,九人一百七十两,剩一万四千四百两。”
    “其絮:四人一十三斤,少六千八百四十斤,五人一十四斤,适足。”
    “欲知军士及布、棉、絮各几何?”
    “一道很简单的双套盈朒的问题嘛,很简单。”朱琏笑着看了这道题说道。
    双套盈朒,其实就是基础的统筹学,多运用在实际的事务中计算,比如这道题就是军队勤务和保障管理中的军衣制作管理题目,类似的还有很多小的分类。
    是典型的应用数学。
    赵桓点了点头,他也觉得不难,既然朱琏这个姑娘都会,那应该不是很难才对。
    在他的印象里,女孩子的数学一般都比较差。既然她都会,那大宋的学子们应该不觉得难才对。
    赵桓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数学这东西,压根就不论男女,是统统都不会!
    虽然普遍上确实是男性的数学逻辑要强一些,但是和所接受到的教育有极大的关系。
    朱琏坐在赵桓身上,想要把这道题的答案写下来。
    赵桓起身,让朱琏坐下,写毛笔字肯定要坐姿端正,要不写出来字迹,实在是差强人意。
    朱琏的字迹极为娟秀,整篇的作答做到了逻辑自恰,给出的答案也是有理有据。
    “不错啊。”赵桓吹了吹纸上的墨迹,放到了信封里,就按着这个答案就可以。
    不过他很快也写了一份答案,吹干了墨迹,正准备装入信封之中,朱琏好奇的说道:“官家写的什么,能给我看看吗?”
    “不能。”赵桓说道。
    “哦。”朱琏略有些失意,大概是什么军国大事吧,她安慰自己的想到。
    “除非你……”赵桓附耳在朱琏耳边说道,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朱琏羞红了脸,娇嗔道:“官家真是什么时候都不忘记这茬…”
    “那你给我看看。我就应了你。”朱琏红着脸点了点头。
    赵桓哈哈大笑起来,将朱琏一把抱起,下雨天反正也出不了门,又没有札子,美人在侧,安能不食指大动?
    “官人!这是白天啊!”朱琏惊惧的拍打着说道。
    “要的就是白天。”赵桓没有理会朱琏无力的拍打。
    “嘤…”
    信件和赵鼎的车队擦肩而过,来到了汴京城主考李纲的手里。
    一个优秀的宰执,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加大吏治,官家虽然明面上罚俸半年,但是李纲还是读出了赵桓想要给朝堂换血的想法。
    否则为何要在燕京、汴京、临安、成都府四处设立行政学院呢?
    教别人怎么当官?
    李纲并不觉得会这么的简单。
    他端坐在考场上,收到了这封来自燕京的标准答案,李纲一看字迹,就知道这不是官家手书,应该是朱琏写的。
    作答极为正确和优秀,一个后宫的妃子都能做出来的题,没道理寒窗苦读数年的学子做不出来。
    只要是个人,就逃脱不了一种心理学效应,名为晕轮效应。
    当某个人具有某种特征的时候,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当你看到某人有某种特征时,就看不到其他特征。
    李纲看到的是他们十年苦读的诗词歌赋的能力,却忘记了学子们并不是和他一样,长期钻研在军器监,对各种算理,如臂使指。
    他的试卷上,大部分都是如此类的双套盈朒,或者称之为统筹学的数学问题。
    结果在阅卷的时候,李纲看着考卷上的作答情况的时候,不禁挠头,自己出的题难了吗?
    “刘大家,你来看看这道题,这很难吗?”李纲将题目给了刘益,刘益拿着看了一会儿说道:“很简单啊。”
    “这是从燕京传回来的答案,应该是朱贵妃写的,你给看看。”李纲将答案递给了刘益,他自己当然有标准答案,只是学子们做的答案五花八门,让他有些犹豫。
    “置人数左右之中,置所给物名于其上,置盈数与其下。这第一步的摆放,极为正确。”
    “令维相乘,先以人数互乘其给率,相减余为法,次以人数相乘为寄。这一步的十字相乘的算术功底极好。”
    “后以盈乘其上未减者,得上。这一步也没有错误。”
    “以上下皆并之,上并之,为物实。下并之乘寄为兵实,二者皆如法,而一,得兵一万五千一百二十人。则其余三物,皆可解出:布两万匹。棉三十万粮,絮四万两千三百三十六斤。”
    “好!”
    “五步法非常明确,步骤完整,条理清晰,朱贵妃也是个能人啊。官家没给出结果吗?”刘益看完答案问道。
    李纲拿出了一张纸,笑道:“这是官家写的,用了一大堆方外的问字,我看的有些头昏脑涨,不过稍微梳理一番,发现官家这方法也有可取之处,对于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学子来说,可能这方法才好些。”
    “但是咱们是选官,不求甚解怎么可能?”
    “哦?”刘益拿过来赵桓给出的答案。
    方外文字其实刘益见过,毕竟城内可是有乐业人在,他们的文字刘益也曾见过,倒是知道这些方外文字,每一个单独的没有什么含义。
    但是又能代表万物,只是因为书写简单。
    “李太宰啊,你大大的误会了官家,官家并非是单纯的推到了一个公式,更多是一种…一种…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没错就是这个!”刘益看着官家给出的各种假定,推导出来的公式说道!
    “哦?真的有深意吗?”李纲拿过来,好好看了看,依旧是没看出来什么大的内涵。
    刘益哈哈的笑了起来,说道:“方外也不是一无是处,这个答案我且收着,我总觉得这是官家在反复的提醒我一些灵感,可是我却无法领会圣意。”
    “你们这些人,都是修仙求道的人,谁知道你说的什么。”李纲照着朱琏的答案继续批卷。
    糊名批卷,是官家反复强调的教育公平的一种方法和方式。
    赵桓神清气爽的等待着汴京城的国考的结果,不过却先等到了车马劳顿快车而来的一百名学子和赵鼎。
    他们在滂沱的雨中带着蓑衣,来到了燕京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