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但诉前情枉真假 二
开元四年(716年),大唐历经了几年的动荡,终于得到了平复,步入正轨。玄宗深思熟虑,立志将重回‘李家’的大唐天下治理好。不少曾经跟随他建立功勋的大臣都前来献策,玄宗谨慎采纳。时间久了,玄宗深知安定升平的时局来之不易,其中几人虽多善谋划,但“时与履危,不可得志”,遂以种种理由将他们逐放。而后昭告天下为朝廷选拔人才。
不久一系列的告示,瞬时飞到了大唐各地。有识之士们纷纷来到长安城,拜帖、待引荐,都想一朝入仕途天下知,光宗耀祖。这次招贤纳士不同往年,是由玄宗及宰相姚崇亲自把关。由于时局刚刚稳定,新到任的各地官员,几乎都是玄宗身边的心腹。
各地经过这么多年的萧条,如今又逐渐繁华了起来。
安居乐业。
只是世人忘记了一个重要的“看客”,那就是—“江湖”。江湖中的风起云涌不曾离开过,还会愈演愈烈,时而春风微雨时而虎啸龙吟,往往尘世萧条与繁华阻挡不了“江湖”的来去自由。
716年四月十五,这日长安城内恰逢集市,辰牌时街上已是人熙攘攘。长安城在喧嚣中开始了新的一天。
那些做生意的人们都是早早的摆好了货摊,有杂耍的,卖小吃卖胭脂水粉的,也有美丽的胡姬在酒摊前或酒肆中,当垆沽酒,也会伴着达卜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独具异域风情。
时值孟夏,阳光温暖,景色盎然,正是孟夏柳絮送春去,桃花灼灼溢楼台。
路两边的酒肆、衣肆,迎来送往,店外的旗幌迎风招展,路上车流吱吱呀呀,吆喝声不绝于耳。这会儿,也乐坏了小孩子,东奔西跑你追我赶。
这东街正中有一家装饰大气的客栈,门楣中间的匾额上是四个醒目的行书大字—“运来客栈”。各位看官一定猜着了,这家客栈掌柜的就叫“运来”,是一个四十多岁留着一字胡的中年人,此人为人朴实,乐助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胆子有些小。
掌柜运来是早年摆蒸饼摊起家,有一道名吃就是“运来蒸饼”,因为蒸饼好吃,街坊四邻,都常来光顾。时日久了,生意也做的大了起来。
周边酒家客栈的掌柜们十分羡慕,几次三番地上门讨“生意经”,他都会乐呵呵地长篇大论一番,然后一手捋着八字胡,摇着头笑道“一切都不重要,就是这名字起的好。”
跨入运来客栈的大门槛,店小二都会飞奔前来,热情地招呼上“客官,里面请”
这不,有客人进来了。
“张小哥,赵大哥,熟客熟客,两位里面请”随着店小二一声吆喝,见来人是一位年青人和一位三十左右衣着讲究的男子。
两人进去后在门口左边的一张桌椅坐下。“赵大哥、张智半年不见,怎么?就忘了兄弟几个了?还不快来这边坐”他俩边聊边喝着茶,忽听到有人叫他们,循着声音看去,坐在门口右边的几人正向他们招手。
“今日真巧,在路上遇见了赵哥,来这儿又遇到了你们,进来人多太吵,我和赵哥只顾说话都没看见你们。”两人笑着走了过去,张智道。
原来,这个叫张智的年轻人是城东池中村的一个狩猎人,同他一起的男子,叫赵铎,是一家衣肆的管事。这几人都是二人儿时好友,陈中陈友两兄弟,还有钱东、殷树秋。适才叫他们的是陈氏兄弟中的老大陈中,身材瘦小,兄弟陈友则中等身材很壮实,他两人经营着从祖上传下来的木工手艺,大到木架门窗,小到精雕细琢的玩器样样在手。
坐在陈中左边的是钱东,身材魁梧,从小跟着父亲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如今在城外的王员外家当护院。在他旁边坐着的是殷树秋,一位白面书生,喝着茶,在把玩着手里的折扇。
谈笑间,客栈里的人来来去去不知多少波了。
这会儿,客栈里进来一位年轻公子,见他身穿一件浅蓝白缘回纹衣衫,腰束着蓝色竖格浅纹腰带,脚蹬一双银丝黑底单靴,右手中拿着一把系着灰蓝剑穗裹着深灰布制剑套的宝剑。店小二给一桌客人上完菜,见有客进来,便跑过来将年轻人带至左边靠窗的一个空桌坐下。
年轻人把宝剑放在桌上,将包裹放在了桌子左上边。
“公子请,您吃点什么?”店小二躬身笑道。年轻人整理停顿,向店小二示意点了点头“谢了店家,你们这儿‘状元红’可有?”
店小二边倒茶边乐呵呵道“公子,有,您真有见识,我们店里的‘状元红’可是上等的,那是远近皆知啊,是我们掌柜的用独家秘方自己酿制的,哈公子,您饭菜还来点什么?我们有招牌美食‘运来蒸饼’这是我们客栈一绝啊,还有”
年轻公子双肘伏在桌上,看着店小二微微一笑,道“店家,一壶状元红,‘运来蒸饼’就不用了,来两碗槐叶鱼香面和一盘羊肉,就可。”
“是,好嘞,公子,您安坐稍等”店小二高喊了一声“公子,状元红一壶,槐叶鱼香面两碗,羊肉一盘”笑着小跑去了后厨。
年轻人一袭乌发散落后背用一条浅蓝布巾将前端两侧散发高束,系着浅蓝窄抹额,五官俊朗,英气十足。
看着客栈里来来往往的人们,看着窗外长安城街上的熙熙攘攘,他心里有种久违的安逸。
他那明亮的目光移到了那把宝剑上,左手下意识的轻轻一拂,一对如画的剑眉轻锁,坚定有神的眼睛—闪过一丝哀落,心中隐隐“十年了,又回到了长安城,变化如此大,不知此来还能不能找到记忆里的那个家,那个被烧成灰烬的家,能不能找到那个让我一夜间失去所有亲人的凶手?在长安?越州?还是”想到这,他心中苦笑“那个地方肯定还是有的,可是家何以能找的到?早已化为灰烬早已成了泡影。”
他脑海中,一一飘过的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抹不掉的往事
十二岁时,他经历了失去父母失去家的痛楚。从那之后,他的师父仙行蚺公对他格外地疼爱
十年前,长安城,城西南五里外义安里,有一个威名远震的武馆—崇武堂,其堂主便是闻名江湖武功高强的李广济。
李广济年轻时,一年行至江南吴兴,值二月十五“花朝节”,在百花游中,偶遇了江南才女如兰,后来两人相知相爱。后结识了一个落魄的江湖剑客李来贵,李广济见此人为人忠勇且憨厚,便让他做了崇武堂的管家,又先后收了几十名徒弟。
李广济育有一子,起名崇飞。在崇飞八岁时,李广济便让他习武,遂拜了鹤鸣山“化极神功”传人,江湖人称“仙行蚺公”的岳蚺为师。小小年纪的李崇飞,习武读书极其用功,白天去学堂,晚上习武,一直练到很晚眼睛困得睁不开了才罢。这样安静有序的生活一直延续到李崇飞十二岁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