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仇遮目
这一天夜行晓宿多日的王长生,终于又回到了大忠国京都。也许是改头换面潜行匿迹的缘故,也许是这个世界上飞来飞去的神仙人物确实太少的缘故,这一路大抵上还算是顺利的。
前时王长生曾收到,从前的军师现在的太宰司马法正的书信。信中言说韩铁虎死于文道之手,奇怪的是只是简述并没详细描述。加上王长生此时出面有些不便,是以王长生便欲先去见司马法正。此时正当午后为免暴露行踪,王长生决定入夜时分再行动。王长生戴着面皮,此时是一个中年书生的样子。加上王长生本就酷爱读书,趁着天色尚早王长生便想去书店逛一逛。
“一叶书店”是京都之中最大的书店,号称拥有全天下最多的书籍。王长生刚进入书店,就有小厮迎上来打招呼。王长生便说要寻些有关神仙玄幻之类的书。小厮面现些许讶色,终归没多说什么转身为王长生找书去了。片刻之后小厮带着几本书又回道王长生面前,王长生只打眼一看,就摆了摆手以全都看过为由拒绝接收。
小厮十分客气回道:“凡是出版过的全在这里了,让先生失望了。”王长生确实是看过这些书,书中所载多是些小说演义,与王长生之所求相去甚远。一路之上路过书店无数,最全的也就是这家书店了。来到京都的最大书店仍无所得,王长生确实是失望的。
不过王长生决定再多努力一次,于是抬高了几分声音说道:“与别家所卖皆是一样,看来‘一叶书店’不过徒有虚名。”
这句不太客气的话语,惊动了柜台上的掌柜,一个留着花白胡子的老者。老掌柜将王长生引到二楼,取出一本书递给王长生。王长生黑色的书籍,只见书皮上面写着“化外灵物录”几个大字。书是崭新的却有些古朴的味道,约莫两寸厚。王长生刚要打开,却被老掌柜拦住。
老掌柜道:“这本书看似是新的,其实年纪比我还要大呢!只不过这本书十分奇异,水火不侵外力更是难伤分毫,这才保存的如新的一般。”
老掌柜虽然没有直接提银钱的事,但是王长生心里自然是清楚的很也就提了出来。老掌柜开口要20两纹银,要知道王长生做为三军主帅时年俸才300两。若非是王长生暗中以深厚内力试过,书面竟真如老掌柜所言损坏不了分毫,王长生都要怀疑老掌柜是故意狮子大开口了。这本书的材质如此特殊,想来书中所载定非泛泛之文,最终王长生以20两纹银的天价买下了书籍。
打开书籍第一页讲述的是此书的来历。据书中介绍这本《化外灵物录》,是由一个名为金盛开的修行者编撰的。书中记载的是金盛开游历时,所见所闻的种种灵物。再往下翻却是介绍一些未曾见过的草本植物,并且附带图样。可当王长生翻到第五页时却是空白一片,余下的皆是如此。王长生合上书,刚想询问老掌柜。却见老掌柜目中含笑,正下意识的要递出刚到手的20两银票。
王长生改变了注意,告辞一声转身离开了。老掌柜并不缺钱,与20两纹银相比,老掌柜其实更宝贝那放在店中不知多少年的黑色书籍。其实他不是真的想卖只是想借此戏弄一下,敢在店里出言不逊的王长生。他盘算的是王长生付钱之后,见书只有寥寥几页必会恼羞成怒非得叫嚷退钱不可。哪知王长生非是常人就此收下书籍,空留掌柜惋惜不已。王长生对书籍的坚硬称奇不已,使尽种种手段进行测试终是伤不了书籍分毫。
当天夜里王长生施展轻功,来到当朝太宰司马法正的府邸。借着月光来到司马法正的寝室之外,王长生正要闪身而入。却不成想这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在月光之下的影子有了和自己不一样的动作。接着一柄漆黑如墨的匕首自阴影中出现,直刺王长生的后腰。匕首行刺的速度奇快,而王长生竟似毫无察觉似的一动不动任其作为。奇怪的是匕首在距离王长生只有几寸处,突然停住不再前进分毫。
黑影认出了王长生连忙收起匕首,躬身一礼这才离开了。这时屋中传来一道声音:“可是王帅来了?”原来司马法正已是听到了屋外的响动故才出声询问。王长生一闪身进入屋里,刚点上灯的司马法正见到王长生就欲上前施礼。王长生上前两步以手相搀,说道:“法正先生今日怎得如此?王长生今日到此,希望先生只以朋友之礼相待聊上几句。”
二人落座之后,司马法正说道:“前时听到王帅传来的消息,法正心中一直不安,不知是怎么一回事?”王长生遂将前时路遇老乞丐的事详陈了一遍。司马法正闻言非常吃惊的说道:“难道世间果真还有如飞羽道长一般的高人吗?”
王长生轻叹一声说道:“虽是比不上飞羽道长,感觉却也是相差不远。并且闻听其言语这等人物虽是世间少有,却也不是几人而已。无奈我这才潜行匿迹深夜造访。”
司马法正略一躬身说道:“让王帅为了国家和将士们受苦了。”王长生说道:“只愿国祚昌盛,有功之人能和百姓一起安享太平。”司马法正察觉王长生话中深意,当即一怔说不出话来。
略一顿司马法正自责的说道:“王帅将铁虎兄弟托付在我的府上是对我的信任,我对他关心不够没有照顾好他。”
提起韩铁虎,王长生的脸上有些许的不自然。王长生看似平静的问道:“我那铁虎义弟天生神力又得神僧真传,我想胜他亦非易事,文道怎么能害的了他?难道那些方外之人,连这等有功无过之人也要害吗?”
看着王长生的模样,司马法正有些不忍的说道:“你走之后文道感觉害你无望,便起了歹心要害铁虎以作报复。但以武艺文道是杀不了铁虎,所以他为此送上了自己孙女的性命。他故意谴人暗中促使文敏与铁虎相恋,待事成之后却又极力反对二人交往,如此竟将文敏逼死。铁虎兄弟用情极深,得知文敏死讯当日便自杀殉情了。”
王长生闻言终于压制不住心中怒气,起身怒吼道:“文道老儿,欺我太甚。王长生必杀你。”
感受到王长生的杀意,司马法正身躯轻微一颤。王长生双目微润看向司马法正,双目之中的亲近之意已是不在。重新坐回座位王长生对司马法正说道:“先生乃是人中龙凤,亦有超世之才。我与韩铁虎没读过什么书,一直对先生这样的高才之人分外敬重。尤其是韩铁虎百万军中除我之外,唯对先生最敬。我知道先生心有执念,乃是由于老皇帝昏庸枉杀你父引起。是以这些年来先生一直想辅我上位,而后格杀苏氏子弟。只是那老皇帝已经间接死于你手,仇也算是报了。祸不及妻儿如今年轻皇帝又是年轻有为,我若取而代之于国计民生弊大于利,所以班师回朝之时我便离开了。不知道先生当时有没有领会我的意思?现在看来不管有没有,我的离开终是没能让先生放弃心中的念头。只是我既然走了怎么还会回来?我的义弟韩铁虎死了,我自然是要回来的。文道之智比之先生,犹如萤火比之皓月差之远矣。若是先生有意,那些方外之人又不出手,十个文道莫想害的了韩铁虎。”
听了王长生的话,司马法正压抑许久的愧疚之情终于爆发,泪如雨下的沉默了很久。待司马法正平复之后对王长生说道:“我司马法正被一个仇字蒙了双眼,痴涨了年岁虚度了年华,到如今竟是如此的不堪。这些日来日夜受良心谴责,每每思及铁虎更是寝食难安。还请王帅送我去见铁虎兄弟,以便当面谢罪。”
王长生道:“犹如文道之流残害无辜,想活亦无可能。先生未曾害人只是冷眼旁观乐见其成,于情理有违于法理却是无罪,我不能送你。”王长生之言对司马法正来说,比刀剑更利使其羞愧难当。司马法正说道:“也好,无需王帅动手。”
说着将自己的腰带解下,意欲悬梁自尽 。王长生轻叹一声说道:“前时玄管事传信给我,说通天巫之子已经到了我大忠国境内,加上那些世外的高人又随时可能找我的麻烦,京都我是不能久待了,也可能是没命久待了。我之心愿国可富民可强,有功之人可安享太平。征伐大蒙的将官中有一些是我新从军中提拔起来的,武功虽盛却无利民之术为官经验亦缺。有一些甚至大字也不识一个,这些人还需教导。战事新胜居功者多,居功自傲者亦不少,武人做事又大多过刚不留余地。文人的刀太利,比之蒙刀千柄更甚,我只怕他们没死在蛮子的手里,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这些人还需严加管束安排些力之能及的事情给他们,也免得赋闲生事胡作非为。军中除我与温老帅之外,唯先生可使众将尽服,有所安排无论优劣无敢不从者。还请先生费心吧。”
离了司马法正的寝室,王长生怒气未曾稍减。来到院中喊喝一声:“狂风何在?”一个身穿夜行衣的高大身影出现,单膝跪地应声道:“玄字门暗影卫狂风在。”王长生摸出一块虎头令牌抛给“狂风”并吩咐道:“传我帅令:令骁骑营赵灵宝率领本部人马,擒杀城北大营之中的付体虎,天明之时我要见付体虎的人头。令步兵营周青部,先擒杀国舅李周再进皇城斩杀阉党之首侯关。若有阻挠者格杀勿论。”“狂风”得令而去。当天夜里京都之中血腥之气浓重,有许多人再也没有见过第二天的太阳。
次日天明,京都之中十门十禁。皇城之内朝堂之上文武分列两旁,唯亲王苏世昌·旧帅付体虎·尚书文道三人未曾到场。
文府正门之外,王长生神情肃穆目光沉凝提刀静立,陷入回忆之中不知在想些什么。王长生身后站着十数名不寻常之人,个个身背长弓分列左右。一道微风拂过似是吓着了王长生,使他轻轻一颤。回过神来王长生双目微微一眯,对着身后的众人吩咐道:“好生监察不得使文府中的人擅自离开,亦不得使信鸽飞腾出院。”众人齐声抱拳称“是”。在这之后不过一弹指的功夫,竟各显本领腾挪跳跃消失不见。
王长生抽刀出鞘径向文府行去。许是府中之人早有察觉,竟在同时文府大门洞开六道人影鱼贯而出。这六人皆以黑纱遮面,手中各拿兵刃一字排开挡在门前。王长生被人拦住去路遂停下脚步说道:“本帅今日到此为报私仇,不祸及妻儿不累及亲朋,尔等速退可保平安。”
也不知是六人中的谁接口回话道:“帅爷威名我等知晓,若是它事我等纵死不敢在帅爷面前直身而立。奈何受人恩情不可不报,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亦不能离去。”
王长生虎威一提沉声道:“以尔等的武艺拦不住我,若是不退便是个死。”不知为何六人尽皆沉默并不接话。事已至此王长生亦不再多言,一提内力径向前去。谁知直至文府门前,六人仍只是正身而立并不取兵刃迎战。
王长生见此再次停下脚步说道:“尔等如此作为亦动摇不了本帅。”
六人中的一人躬身施礼道:“帅爷驱除鞑虏深受百姓爱戴我等兄弟亦是敬重,绝不敢用计哄骗帅爷。只不过是身处两难之境无可奈何这才如此,帅爷不必因此为难,我等若死恩情可偿,绝无怨恨之情。只请帅爷在我等死后不要揭去我们遮面的黑纱,以免家中的妻儿老小被我大忠国百姓戳脊梁骨。”说完竟将兵刃齐齐丢弃不做抵抗,不过也不让开道路仍以血肉之躯挡在门前。
世间事千金易还恩情难偿,是故正德君子不肯轻易受人点水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