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阎立本想了想,自己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太适合去前堂,便答应了狄仁杰的说法。
“大人,事出紧急,还望大人莫要责怪下官的无礼。”道了一声歉,狄仁杰转身出门。
过了片刻,他边带着汴州刺史马生一起回到了房间。
马上进房间,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到阎立本的床前,关切的问道:“阎大人,你的身体如何?”
“不碍事,不碍事。可是有阎洛一的行踪?”
马生摇了摇头,说道:“封了城门之后,下官已经安排人在全城搜捕,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点消息。想来,阎……公子他应该是……”
沉默了许久,阎立本开口说道:“是老夫的责任,老夫对不住你了。”
马生一惊,赶忙说道:“大人,大人何出此言……”
“若不是老夫轻信于他,许他去广德楼,也没有这么多麻烦事情了。”阎立本摇了摇头,神色颇有些懊悔。
马生还要出言劝解,就听阎立本接着说道:“此时与本官有莫大的关系,本官便不再参与了。另外,请马刺史主笔,将此事如实写明,本官与你共同上书。”
“这……这……”马生真的是犹豫。这么大的事情,若是如实上书给皇帝,阎立本就算再受皇帝信赖,估计也要遭受不小的责罚。
便是狄仁杰,也非常意外阎立本的决定。
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上不上书,均在阎立本的一念之间。
上书,他要受罚,不上书,虽然他本人不会受罚,可是追捕阎洛一的事情却不会落下。
“怎么?你们现在都觉得老夫说的话没用了吗?”
见众人没有一个应声的,阎立本忍不住说道。
可是不知为何,一句话说完,阎立本更是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马生咬了咬牙,狠下了决心,答应道:“大人有命,下官自当遵从。”
“好,那就有劳马刺史了。”
马生客气了一句,又劝了几句阎立本让他多休息,这才出言告辞。
不过,刚刚走到门口,马生就停了下来,回头问道:“大人,全城搜捕的事情,您说要不要……”
没等马生问完,阎立本便说道:“此事怕是要马刺史自己做主才好。”
马生明白阎立本就为了避嫌,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他着实有些拿不定主意,这才想听一听阎立本的意见。
可是阎立本既然不想参与,他也不好勉强,苦笑了一声便离开了阎立本的房间,准备回去和别驾等佐官商量商量。
马生回去和众人一商量,依旧是拿不定主意。
不是说他们都没有主意,而是谁都不想开这个口。
众人都是为官多年,封城门缉拿逃犯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什么时候关城门,什么开城门,他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清楚楚。
不过就是因为这一次牵涉到了阎立本的儿子,所以这一次的事情才难办了起来。
虽然阎洛一的事情是阎立本自己说出来的,封城门也是阎立本提议的,可是眼下开城门,却还是个难题。
城门开的早了,担心阎立本说他们不尽责抓捕。
开的晚了,担心阎立本有些别的想法。
“说起来,阎洛一很有可能已经出了城。”马生说道。
“就是说啊,除了他还有谁能用河南道的令牌出城……”
“不妥,万一是故布迷阵呢?
诸位莫要忘了,广德楼一出事,城门就已然关了。
从广德楼的位置赶去西门,一般情况下需要一炷香左右的时间,而从衙门赶去西门,也差不多是这么长时间。
而且当时事出紧急,官差动作又快。
所以我看啊,阎洛一究竟是不是出了城,真不好说。”说话之人乃是别驾。
同样的内容,他们已经争执了好一会儿了。
虽说众人都有各自的说法,可是实际上,终归是想看阎立本的意见。
毕竟,阎立本要上书朝廷,这件事情的性质已然不同。
“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本官再去问一问阎大人。”
马生去到阎立本的房间,把众人的担心和顾虑一股脑的都说了出来。
阎立本看了看马生,并没有直接告诉马生究竟是开城门还是继续全城搜捕,只说需要考虑考虑,便打发马生先出去。
马生尴尬的看着阎立本,有心想要解释一番。
不过看着阎立本有些颓然的模样,马生无论如何也张不开口。
几次欲言又止之后,马生咬了咬牙,坚决的说道:“大人,下官以为……”
没等他说完,阎立本便摆了摆手,说道:“这件事情老夫自有考量,你就再等一等吧。”
马生还想再说,那边小苏已经打开了房门,做好了送客的准备。
见此情景,马生只能苦笑了一声,退出了房间。
“你觉得怎么样?”待房间内只剩下他与狄仁杰二人之后,阎立本轻声问道。
从刚刚开始,狄仁杰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此时阎立本提起,他便说道:“大人,下官觉得诸位大人说的都有些道理。”
乍一听到这话,阎立本还以为狄仁杰既然这么快就已经变成了和那些老官儿一样的人,心下顿时有些失望。
不过紧接着,狄仁杰又说道:“……不过下官以为,阎洛一应该已然出城。再继续封着城门,未免有些不妥,不若便开了城门。若他未走,城门处严加盘查便是了。
向现在这般全称搜捕,一两个时辰还好,时间一久,民众难免不满。”
“不错,你很好。”听了这番话,阎立本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只听阎立本继续说道:“其实啊,你所想到的,马生他们也都想到了。而且,他们想的比你深,比你远。
也正是因为他们想的比你深,比你远。
这才让他们忘了最关键的一件事情!”
狄仁杰就如一个学生一般,规规矩矩的站在阎立本的身旁,听着阎立本的教诲。
“他们啊,更多的还是考虑着这件事情对他们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而忽略掉了这件事情对生活在汴州城以及那些需要进城讨生活的民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