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狄仁杰这一次是真的押对宝了,而且还是大宝。
王无艳所知道的事情,实在是超乎他的想象。
原本以为他是宋志的人,哪里想到王无艳在宋志倒了之后便转投了高峰的门下。
这一次,高峰能回到汴州,就是因为有王无艳打前站。
根据王无艳的说法,高峰吩咐他回到汴州第一件事情便是盯着狄仁杰。
可是狄仁杰每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王无艳只能退而求其次,盯上了每天到处乱跑的老王。
以期从老王的身上能发现些许线索。
不过很可惜,在她什么都没发现的时候,就已经被老王发现,接着便布局将她捉到了柴房。
当然,王无艳的说法狄仁杰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采信。他只是相信她所说的与宋志和高峰的关系罢了。
说来也巧,王无艳在审问的最后还特意说道:“我知道你不会相信我说的,可是就像我前面说的一样,只要不送我去汴州府,其他的事情都好商量。
你想知道的我都告诉你了,应该不用送我去汴州府了吧?”
对此,狄仁杰只是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我考虑一下,这么大的事情,总不能只听你的一面之辞。”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用来形容王无艳的心情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就在她满心以为自己这一次能躲过衙门一行的时候,她已然被人接着月色的掩护,装在运送泔水的大车里送出了城。
当然,王无艳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出城,在宋三思和齐叔精心调制的安眠药的作用之下,王无艳只当自己依然安然的睡在齐叔的柴房里。
不知为何,睡梦中她反倒对这间柴房生出了些许温暖的感觉。
“只要没有那个该死的糟老头子就好了。
那糟老头子太坏了,改日老娘必定报仇,不把他打成猪头,老娘我就不姓钟!”
“喏,这个咬牙切齿的货色就交给你们了。”宋三思打开木桶,迎面就看到王无艳咬牙切齿的模样,当下心里觉得好笑,便笑着对一旁的人说道。
许是扶她出桶的不良人动作太大了些,刚刚落地,王无艳便悠悠转醒。还没等迈上一步,他便注意到自己的身边站着一个笑呵呵的糟老头子。
一时间,王无艳再也股不得其他,大喝一声“老娘跟你拼了”就要冲上去暴揍宋三思。
不过很可惜,在不良人的控制下,王无艳也就只能逞口舌之利罢了。
一时挣脱不得,王无艳这才主要到自己被人制住了。再一看制住自己的人并非身着青衣的官人,当下脾气就来了,对着众人破口大骂不止。
事实证明,这个世上除了宋三思之外,还是有人可以下狠手打女人的。
就拿两个制住王无艳的人来说,听着王无艳不停地口吐污言秽语,两个人当时就忍不住对着王无艳的嘴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王无艳也是够横的,只要不是身着官服的人,她通通不怕。她哪里知道,制住她的两个人乃是阎立本亲随。
这两个人跟在阎立本的身边多年,见过的案犯何止百人。然而,就算他们再见多识广,也没有见过这种货色。
眼见王无艳不仅没有消停,反而越骂越凶,两人对视一眼,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留下一声“稍等”便合伙拖着王无艳去了一边的树林。
只停叮叮咚咚一顿乱想,万籁俱静,夜空下再也听不到王无艳呱噪的声音。
看着鼻青脸肿,满眼畏惧的王无艳,宋三思悲悯的说了一声:“何苦呢?”
“她就交给你们了,没有别的事情我就先回去了。”
“这封信,拿回去交给你家大人。”
“不该看的别看,记住,亲手交给你家大人。”
两个人一人嘱咐了一句之后,这才把信交给了宋三思,拖着死狗一样的王无艳往远处走去。
顺着他们离开的方向,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远处似乎有一架马车停在那里……
宋三思并不是一个勤快的人,这一次能心甘情愿的拉着泔水出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见一见阎立本。
既然见不到阎立本,他也没有了立即动身回城的动力。
一个人推着大车走到了离城门不远的地方宋三思就停了下来,靠着大车打起了瞌睡。
等他再次醒来,已是天光大亮。
宋三思随便找了一个农夫,给了他几个人铜板,吩咐人把大车给推回城里,自己则是慢悠悠的晃着。
回到城里吃过了早饭,回到了录事参军府,他这才想起来,自己怀里还有一封阎立本的亲笔信要交给狄仁杰。
“老王,狄大人呢?”当着外人的面,宋三思也不好直呼狄仁杰的姓名。
“管那么多干什么,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老王没好气的回了一句,不过在他跟着宋三思进了房间之后,马上就说道:“一大早的时候大人就被石大人给喊了过去,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情。”
“哦?凭你在录事参军府的顺风耳,难道还打听不到?”
宋三思难得夸奖一次老王,不过这一次老王却没有什么开心的,反而皱着眉头说道:“听说两个人在石光的房里待了很久,至于商量了什么事情,没有人知道。”
“那你也不用愁眉苦脸的吧?”
“在这么一个节骨眼上,你难道不觉得奇怪。万一……”
老王话还没说完,宋三思便打断了他,“你这个脑袋是被门夹了吧。要我说啊,准是这年中盘点出了问题了。”
宋三思说的没错,年中盘点确实是出了问题,而且还不是问题。
别的不说,单说土地这一项。从狄仁杰目前审阅完的情况来看,户曹和田曹至少有一千亩的良田去向不明。
按照田曹的记载,今年年初的时候,田曹新增近五千亩良田。其中有四千亩良田或是以官员俸禄,或是转让或是其他名目不再归属田曹管理。
暂且不提这些名目是否都是合理的,只是这数量,便已然对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