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章 父子谈心
西寰的车驾经由永泰门一路停在车场,太子遣彦聪引西寰驱步前往玲珑阁。
彦聪是太子姜蛰护将彦平的长子,而这位太子护将彦平也真够倒霉的,今年五十有九,明年就六十了,放眼中原历朝历代,估计也没一个太子护将六十还没转正的,这位算是开了先例。
来到玲珑阁外不远处,西寰看去玲珑阁一扇扇窗明几净的透明玻璃,不禁心生羡慕,她停下脚步问彦聪道:
“彦将军,这便是玲珑水晶窗吧。”
“回太子妃殿下,正是玲珑水晶窗,去年底刚刚装好。”
“此窗果然如传言一般,通透如无物,晶莹如清水,远观乍还以为前方无物,实则别有洞天。”
玲珑阁装修使用玻璃的消息西寰是知道的,但也仅仅是听到,由于晋军在北地屯兵,边境关系吃紧,她也不想无事生非只为进宫看玻璃与咸王照面,故而还未曾亲眼看过。
玲珑阁使用的玻璃非普通平板玻璃,而是百里燕为化工机械医疗仪器仪表等行业研制的几款强化特种玻璃。
性能上虽远不及钢化玻璃,但强渡和厚度要高于普通的钙钠玻璃硅酸玻璃,透光度和厚度则好于当下所有普通玻璃,碎裂后形成大块残片,而不会一碎到底,因而首次采用大幅落地窗样式,结合榫卯飞檐的古朴背景,西寰不免有些飘飘然。
此后宫中装修都将使用工业特种玻璃,尽管价格会贵不少,但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划算的。此外宫中采购的量大,有利于前期研发和设备添置成本的摊薄,为之后大量工业化成产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能拉低生产成本,使之迅速生产,有利于今早普及。
此时在玲珑阁东院三层阁楼上,咸王与太子在阁中正襟危坐叙谈家事。阁楼下第一层坐着三排琴师,两排钟师鼓手,轮番演奏钟鼓琴瑟,时而荡气回肠,时而小桥流水,俨然一派古代交响乐的大合奏。
咸王欣赏着悦耳的鼓乐,心中遐想无数,下刻,他问道太子说:
“蜇儿啊,如今诸侯暗弱,我咸国独强,你对当今市局有何看法。”
“回父王,攻守易形自古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今日诸侯暗弱我独强,来日也会我弱而诸侯强。故而儿臣以为,国强者不应恃强凌弱,弱国亦有图强之时。因此各国应互尊礼法订立誓盟,才能永享太平不复兵戈。”
“哦……”咸王轻叹一息,没有对太子的话做点评,随后他又问:“永兴侯治国二十余载,蜇儿以为可有不妥之处?”
“呃……”
姜蛰犹豫,偷瞥了一眼父亲脸色不见异色,心中拿不定主意。他对自己父亲的心性多少还是了解的,永兴侯的问题上,绝不是他能随便说三道四的。
见太子不语,咸王这时又说:
“今日只有父子,没有君臣,蜇儿无需顾虑,但说无妨就是了。”
“那孩儿今日就斗胆向父王直言。孩儿以为永兴侯治国二十余载,成效有目共睹,堪称中原千年来第一大治,孩儿发自内心敬重永兴侯。论功,永兴侯当之无愧是我咸国第一功臣。”
咸王平静看着自己的儿子,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起伏,似乎对儿子恭维之言丝毫提不起兴趣,下刻他轻叹一息说:
“哦……那可有不妥之处?”
“父亲明鉴,孩儿以为永兴侯在三件事上做的不妥,至少有失公允与大统背道而驰。”
“哦,何事与大统背道而驰?”
“其一,永兴侯用人不公,只用庶民不任公卿望族,是乃偏私排挤。其二,永兴侯以人浮于事为名,早年裁汰官吏阁员,大减能吏,却在最近十数年间,私设府衙扩充官吏,不免有结党营私扶植势力之嫌。其三,永兴侯终究是歧人,虽有姻亲相维系,但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孩儿以为还是应当加以约束才是。”
太子反应的情况基本属实,百里燕执政以来,推动自上而下的改革举措,人事制度是第一位的。
二十年前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书籍和知识分子多数集中于权贵手中,因此很大程度上为官的最高标准是识字,基本上你识字都得看过一些经典着作,肚子总有三两鸡油墨水,总能说出些道道。
所以将人事任命的范围局限在了既有的群体中,来自中下层的人才补充少之又少,不是门派子弟就是贵族门客,即便是平民,也都是花费高昂学费就读与私塾学拜师学习,教育资源的稀少决定了官吏多数只能来自于权贵阶层。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百里燕若是以单纯庶民身份从政,是很难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至多封一个上大夫公卿,歧国贵族的身份和咸王的联姻无疑提供了政治机会。当然,不可否认他当初的两把刷子还是打动了咸王。
百里燕执政之初,将农业和土地改革摆在首位的同时,并没忘记推动基础教育的投资,网罗教育人才和一切可用资源,建立了基础规模教育和初级技能教育。
教育的蓬勃发展直接改变了社会的群体结构,科学进步和先进理念的出现加速了社会觉醒和群体阶层自我意识。
但不可否认,同时期权贵子弟同样接受了先进教育,但作为既得利益群体,他们身居高位躺在功劳簿上,主观积极能动性差,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不知变革谋求发展者比比皆是。
继续扶持这些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旧贵族势力,不仅不会继续推动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相反日益出现的先进技术和生产力扩张,将加剧他们的贪婪,阻碍改革发展,扶持平民和技术阶层出任技术官吏势在必行。
而新的社会结构,层出不穷的政治经济现象,使得传统的官僚体系无法适应新生事物发展时,必然需要建立全新的政府机构加以管理和规范,订立合理的规章条例,以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有鉴于传统官僚体系的强大和必要性,全部推倒重来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百里燕只能在既有的官僚体系上不断的打补丁,同时所有新建职能机构均被挂靠在大司农治粟内史军械司名下,官吏也由他一手委派,太子说的一边裁汰冗余,一边扩充自己“势力”就是这么来的。
裁汰冗余裁的都是窝囊废和干吃饭不干活的,而新增的职能部门,都是应社会和时代需求应运而生的职能机构。
裁汰酒囊饭袋是为了提曾行政效率,新设职能部门同样也是为提曾行政效率。但到了太子眼里,就成了结党营私培植势力,收买人心培植党羽。归根到底,还是权利集中于一人之手,损害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曾几何时为避免与多数权贵集团发生冲突,百里燕做了出相当让步,并拉拢卤侯轩亭两系,始终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他相信,只要精心维系好这个平衡,在他有生之年,时间和社会改革足以压制贵族势力的复辟。
但这种平衡关系总有打破的一天,不幸的是,打破平衡的这天整整提前了三十年。
对于自己儿子,咸王非常了解,就像了解自己的手指一样了解自己的儿子,哪根长哪根短,他都了如指掌。咸王没有就前两个问题表态,但对百里燕是岐人一事重点表明了立场:
“蜇儿啊,如今我咸国百姓几何。”
“回父王,我国有民一千七百余万人,比志卫晋长孙徐国都少。”
“那是四年前啦,而今我国有民逾一千八百万,日后还会更多,而这一千百八百万姓中,土生土长的咸国人却不到七百万,其余有近半数是孙国旧民,约百万为中原归附民,其他皆为卫国志国长孙歧国燕国陈国赵国民。
换而言之,寡人这个王,不是咸人之王。倘若寡人的臣子都是咸国本民,寡人日后如何治理其他外民,蜇儿日后又如何统御更多的疆土更多的新附民众。
永兴侯是岐人不假,但也是咸国人,是你的表妹夫。用人不能光看其出身,还得观其行听其言,看其一言一行是否对国有利,对大局有利。”
一千七百万人口是盛元646年第二次人口统计的结果,第一次人口统计始于盛元641年,排除当年难民流入和隐户黑户等非正常迁入增长率,咸国在籍人口年自然增长率在百分之一点七左右。
百分之一点七的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加相当之高,约四十年人口将净增加一倍,一百年后咸国人口会逼近一亿。
然而在缺乏医疗条件的农耕时代,卫生条件和医疗救助措施的缺乏致使幼儿夭折率极高,产妇因为难产生亡这十之一二。加之常年战争,人口损耗极大,因而实际有效增长并没有一点七。
为此百里燕大力培养赤脚医生,发展医学和疫苗研究,建立以县城为站点的基层卫生所,展开全国性幼儿病种防治工作,以提高产妇和幼儿存活率。
由于卫生条件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是,使得人口大幅净增加成为可能。
至盛元646年,全国可查总人口达到一千七百余万,盛元648年进行了抽样调查,局部地区人口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二点八,最低样品也达到了百分之一点九,这其中还不包括御客迁入的劳力以及云仓派拐来的人口。
扣除夭折意外死亡等,全国人均人口增长率达到百分之二点五左右是没有问题的,尽管百分之二点五的人口增长率高的惊人,但对于整个中原四五千万平方公里的有人区而言,人口总量仍然偏少,质量更谈不上。
因此年间虽未进行普查,常驻户籍人口理论上突破了一千八百三十万。
在没有外来移民情况下,约在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间,人口将增长一倍,达三千七百万至四千万。如果领土不断扩张,人口迅速增加,外来移民涌入,未来三十年间,人口完全可能破亿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