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生活哲学(3)
买定离手,离开摊铺,百里燕边走边问百里芳:
“你可看出门道来了?”
“没有。”
百里燕又问一旁许捍:
“许将军看出门道了?”
许捍摇头闷笑:
“嘿嘿,我也没有。”
“你看,你们二人都没看出门道,而其他摊主又不会仿制此壶,故而此壶仅此一家有卖,这就是垄断,价格自然随着人家喊,而且因为稀奇,卖的还比别家都好。”
“就因为能壶底能灌水,就卖三倍价钱,这是何道理。”百里芳依然愤愤不平,在她看来技术并不等于价值,甚至技术贱价销售都是应该的。
“那芳儿你可知道,为父做的生意,何尝不是天下诸侯都做不得,而价钱只能任凭为父定价。若照芳儿所想,为父岂不是天下第一大奸商。”
“孩儿不敢!”
“记住,但凡是独门技术,就应该尤其自己的价值,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授之于人。你看这把陶壶,其底下一个洞,但连着这个洞的是一根陶管,你信不信?”
“父亲说的就一定是了。”
百里芳点头道,下刻百里燕接下佩刀,将陶壶置于地上用环首将其侧面敲碎,不出所料,一根陶管连接在壶底的入口处,百里芳见之心悦诚服:
“果然被爹说中了,壶内真有个陶管,爹不是早知道了吧。”
“此壶也是最近才有,之前并未见到。但其原理很简单,你们的自然课本中有过,是液位等差的原理。当水壶方正,水面低于陶管最高处,此壶既不会从壶底透水,而往其中倒水时,只需将壶扬起,即可将水灌入其中,十分至巧妙。”
“既如此,百货堂也可仿制加以出售不是吗。”
百里芳想当然道,百里燕却摇了摇头:
“你以为此种壶能轻易做的,就是能工巧匠也做不来,其中的奥秘只做壶人自己知晓,外人很难仿制。再有,朝廷不能向所有行当都伸手,管的太多太死对经济并无好处,况且朝廷扼断百信的赚钱的门路,百姓如何谋生。
你看着吧,此卖壶之人今日还是小贩,不用多时就能做成大买卖,而且会有更多巧妙的陶器卖到市场,同时也将雇佣更多的工匠和百姓为其做工,如此百姓有活可干,岂不更好。”
经济归根到底是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匹配时,市场供需关系将变成新生事物与既有产品的供需转换。
国家机构不能把市场管的太死,更不能方方面面向各行各业都伸手踩一脚,如此既不利于鼓励创新和资本发展,同时个人资本的削弱,进一步打击市场的活力和劳动创造的积极性,但过度的放开也不利于市场的有序发展。
故而宏观计划和市场自我调控举措并行,更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良性发展。
同时商品的优胜劣汰,也将刺激技术的升级创新,进而以技术垄断获取更高的资本回报,国家通过征收营业税赋也能受益。
“时间也不早了,许捍,带小姐回家去。”
“诺!”
“另外,你以我名义令人去一趟永兴城找宗伯先生,请他去大学堂图书馆找一本《经济纵论》,取来一本给小姐。记住,不可假以人手,禁绝流出。”
“遵命。”
《经济纵论》是百里燕多年闲暇时编纂的经济百科,也有不少是平时上课偶尔讲到,被记述官记录整理补充的内容,记录有一些常见的经济现象和深层原因。
就内容而言,对现代人没有任何价值,网络媒体高度发的现代社会,平头百姓比经济学家更专业,但对当下仍有极高的价值意义。
当世现有的经济现象,刨开权贵经济和政治因素,自然经济成份没有深奥的经济理论。
由于此书较为全面剖析了政治和经济,技术和经济的深层关系,经过长期实践和论证,去年定稿后一共只印了五本,因内容敏感,且通俗易懂,因此禁绝外传。
其中三本在大学堂方便借阅,但不得带出,另外两本作为副本保存于保存室,留作底本保留。
思想作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剂,有其宝贵的一面,但同时作为文明碰撞,政治矛盾的导火索,必须分清利弊,让思想为自己所用,令敌人所不知。
否则超前的思想一旦泛滥,会像火药一样,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与许捍、百里芳城西分手不久,百里燕闲庭信步取道西泰门入宫,避开宫内的“人流高峰”,绕过承宏殿,径自奔广渊殿走去。
见焦木华守在殿外,百里燕上前寒暄:
“焦将军,大王可在。”
“大王正在内殿与诸位大人说话。”
“今日朝议如何?”
“午时才开朝会,只进行了两刻钟便散了,十分顺利。”
“哦……顺利就好,顺利就好呀……”
今日朝议恐怕是咸王登基以来头一次如此顺心,其实归根到底满朝文武都心急如焚。
就好比股市交易大厅的散户们,只看着股票狂跌,愣就卖不出去,心里跳楼的心思都有。
陔陵经济发达之后,满朝文武名下没有产业的近乎绝迹,御史大夫李旭,大司马赵逊也不能例外,如今每天只见银子少,不见钱进帐,赔的血本无归,谁心里都急的跳脚。如今突然阴转多云,还不是抢着回家割肉止损。
少时来到内殿,太子、诺一言、高勋等人皆在,见百里燕而至,咸王喜不自禁起身上前:
“永兴侯来的正好,寡人正欲令人寻爱卿前来,爱卿自己倒来了。”
“臣参见大王。”
“爱卿免礼,事可有办妥。”
“回大王,太子妃殿下说需时日考虑。”
太子闻讯百里燕去见了西寰,忙接话说:
“父王令永兴侯去孩儿府上了?”
“留足舍缺乃永兴侯所提条陈,太子未必能说清楚。故寡人令永兴侯前去蜇儿府上知会太子妃,期她尽速说服晋王与寡人共同进退。”
“哦……孩儿明白了。”
太子应道,不再作声,此时咸王与百里燕说:
“爱卿‘留足舍缺’之法朝议颇为顺利,爱卿准备何时实施?”
“回大王,施行之前,因尽快将缺额金银逐一过秤,而后发往各地官府、钱坊、关市、榷市等金银流通甚大之处,同时将各地官府所属足额金银尽快收回国库,一来一去短则三月,多则半年,最快年底之前能收一些效果。
期间还需备置模具、炼炉、原料等,此外各国需派遣使者将短斤缺两之事逐一告知,但不通告留足舍缺之法,待市场大乱之后,再行宣告天下,如此对我咸国最为有利。”
这时高勋问道:
“依永兴侯之意,最快也得半年后才能见效。”
“也不全是,各地可同时进行调价与足额金银回收,如此从各地回收足额金银,上调货物价格,放出缺额金银开始起,我咸国即止损,当足额金银回收越多,我咸国自可得利。相反仍然蒙在鼓里的各国时间越久,受损越大。
除此之外,钱坊应暂缓新币的发放,以免造成新币贬损,被他国所利用。”
贵金属作为货币的经济环境,铜钱与贵金属实际并没有直接的汇率,是通过市场物价协调,和官府取舍利益之后,强行定价的结果,因此金银贵金属含量变化,最先引起物价波动,进而波及铜钱。
当贵金属含量变少购买力减弱,物价应上扬避免损失,此时铜钱比贵金属实际也应该减少供应。
但由于贵金属的重量理论不变的性质,但事实上已经减少,而官方短时内定死了铜钱与贵金属的比价,由此贵金属减少,而造成物价上扬,铜钱买价却不变的结果,实际就形成铜钱变相贬值。
改变这一结果的手段只有改变铜钱币值和收紧铜钱的流通,前者代价太大,见效慢市场难接受,但好处是全民收益国家亏本。
后者见效快,财政危害小,官府只需公告贵金属含量与汇率比值,令市场自我调整,但坏处是民众受损,国家收益。
因为商人是推动市场运转的重要参与者,尤其是国外商人会为了逐利而利用汇率牟取暴利。要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是加强汇率变动的透明度,尽快将消息发往全国各地,加快市场的汇率转换。
言明其中利害关系,高勋不免担忧道:
“收紧铜钱,国库要为此损失多少?”
“以当下情势来看,要避免全国范围内的贬值,减少百姓的损失,同时遏制商贾投机逐利的行为,在新币减少供应情况之下,今年必须消减一些税赋,让市面上的铜钱更多的留存于百姓手中,如此可增加百姓交易的意愿,商贾即便兴风作浪,不调整铜价比对,百姓手中的铜钱多了,损失仍然要少一些。
据此算来,今年年底国库少说得少七百五六十万贯以上新币的收入,这还仅仅是新币。”
“这么多!”
咸王吃惊,一旁诺一言接过话说:
“钱坊已经少发铜钱,年底国库再少七百多余万贯铜钱收入,一进一出得一千万贯铜钱,永兴侯就别无他发了吗?”
“诺大人,倘若强行改兑币值,国库是不会亏本,但百姓将血本无归。商货都掌握在商家手中,商家可涨价改变货价,从而谋取更多铜钱。
届时百姓的损失恐怕就不止一个七八百万贯,保守估计全国每人一年损失两贯新币是少的。而且这还是在国内,倘若国内铜钱烂价,还将进一步传导至国外诸侯国中,届时损失会更大,咸国币值将急速下跌,由此带来的金银损失难以估量。
若退一步说,此时尽速将足额金银回收国库,金银的收入将有所增加,尽管无法弥补铜钱的损失,但金银的比铜钱值钱,只要稳住了金银,今年损失的铜钱,后年就会补回来。”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帝国行》,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