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357章 新模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百里燕(既魏贤)料定,叛军披甲马车之内定是装载了大量电石和水,只等冲到城门下,一股脑堆在城门口洒水放火。

    “白合,命人准备沙土,叛军如若烧门,即刻往翻斗之内装填沙土,给我埋喽,但凡靠近城门扒土者,以滚木檑石还击。”

    “诺!”

    叛军意在用以甲车携带水和电石火烧城门吊桥,仅以沙土掩埋一次两次可以,时间一长,叛军定然会发现这个规律,势必要组织人马前来掘土,重新点燃电石。

    白合负责城门段防御,所以前番叛军扔进城内的石块,百里燕令人收集起来,一多半都集中在城门上,就是为了沙土掩埋电石之后,轮番用石头砸,阻绝叛军士卒扒土。

    与此同时,百里燕调苏洪骁骑营与新兵三千,负责南城墙西段的守御,百里燕自领新兵三千人坐镇南城墙东段,陆肇羽箭营弓弩手居中放箭,司空南豹韬营为预备队,在城下被弹安全区【注1】之外待命,辎工营三万人负责补充和抢运伤员送医救治。

    随着一声号响,叛军弓弩手踩着鼓乐节奏,开始向城墙运动,距离从两百步,迅速缩短至一百五十步,接近至一百二十步之际,陆肇一声令下:

    “各营听令,弓手张弦!”

    瞬时嘎嘎作响的绷弦声此起彼伏,弓手仰天四十度仰角朝天,陆肇咬紧牙关,目光紧盯不离,待叛军弓弩手进入百步范围,随即一声令下:

    “放箭!”

    一声彻耳的激鸣划过长空,数千箭矢迎着烈日如疾风骤雨一般直扑叛军,箭矢接敌刹那间倒地者络绎不绝,少时哀声此起彼伏嚎声不绝于耳。

    “放箭!”陆肇毫不心慈手软,又是接连两阵齐射凌空而下。

    常言道阵前不过三箭,事实上是指两军对垒阵前对阵之初,双方弓弩手相互攻射敌方步军的现实情况。

    双方步军厮杀,往往相距百步开始冲锋,百步之内弓弩手阵前列阵,以直射、抛射,甚至侧射等,多个角度同时齐射数千乃至数万支箭。

    即便是训练有素的老军,这个距离上至多也就放两三阵齐射,而后己方步卒投入搏杀,弓弩手退居步军身后继续以抛射,向敌军冲锋路上身后放箭杀伤敌军,藉此覆盖己方阵前四十至百步之内的敌方冲锋步兵。

    当然,战卒可以举着盾牌披着甲衣,硬顶着铺天盖地的箭矢冲锋陷阵,但不是那回事儿,根本没那么简单。

    两军阵战厮杀,首波冲击生还率可谓是希望渺茫,但凡是训练有素的军阵,弓弩手无不是在同一时刻,从不同方向,同时对一个局域目标发动齐射覆盖。

    可以试想,三箭之内,每一阵都是三万支箭同时集中覆盖一个冲锋路线,三阵箭就是九万支箭矢,对于阵战、野战,受到通信技术和战场调度的制约,结阵大军数量一般而言不会超过十五万。

    第一波冲击至少得要七八千乃至是上万精锐,结果遭遇的是九万支箭簇,即便九万支箭簇最终只能杀伤三五千人,这也是不小的伤亡比。

    除了阵前双方的弓弩手,阵后,尤其是长杆兵器步阵身后还有弓箭手,不断以抛射方式向前方抛箭,因此箭簇会像暴雨一样下个不停。

    除非像罗马人那样,组成龟甲阵,亦或者技术和物质发达,能装备起大量的重步兵,而且还得是上下全身罩着的板甲,即便被射成刺猬也无所谓,否则腿上中一箭,后边的踩也能把你踩死。

    所以面对成千上万的如同雨点一样的箭簇,根本是毫无招架之力。

    除非像三国典韦那般猛夫,里外披挂两套玄铁甲,盾牌上再绑上一副玄铁甲,强顶着敌军狂风乱箭带人硬冲,最后即便被射成刺猬,也安然无事的这种猛人。

    不过能如典韦这般强人的毕竟是少数,对于普通人而言,能穿一套玄铁甲就已经够呛,三套玄铁甲,怎么也得一百四五十斤朝外了,没人能在背着六十多公斤的东西,合上兵器头盔等等,少说要一百六七十斤的家伙冲锋陷阵

    所谓的“箭不过三阵”,实则是道听途说不知所以。

    此时陆肇已放三阵齐射,待叛军弓弩手以最快速度攻入射程之内,迅速调整姿态,即刻开始还击,同时叛军弓弩手身后石炮车、床弩持续发威,攻击频率达到了前所之未有。

    百里燕的策略是步军继续龟缩在掩体工事,陆肇率领弓弩手齐射过后,叛军弓箭手抵近城下也不还击,咸军弓手人人配一面盾,头顶着盾牌都蹲下,谁也不要冒头。

    首先,还吃不准叛军什么时候攻城,叛军必然要以远程兵器,手对城墙守军进行最大程度的杀伤,城墙通道的占地面积有限,这意味着总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他百里燕在城墙上安置弓弩手的数量有限。

    而叛军是两阵弓弩手,每阵六千人,其占地面积自由度大,弓弩手密度高,这个时候顶风还击那是找死,没那个必要,而且叛军车弩、石炮车还在工作,贸然将人马堆在城墙上,那是自寻死路。

    其次是广信缺箭。别看一支箭簇挺简单,实际上箭杆都是一种原始的木工机滚刨加工而成,受到当下技术的制约,此种木工极生产效率不是太高,广信这么多年都忙着置办兵器铠甲,箭簇的储备严重不足。而且还是守城,箭矢射出之后捡不回来,没办法回收。

    叛军一阵齐射临空而下,噗噗哧哧落在城头,陆肇的弓手头顶着木盾蹲在地上,九人为一组,紧密拼成一个大面,箭簇就像钉子一样,纷纷落在盾牌上,有的射中了掩体工事的沙土袋矗立在那,而有的流失翻过了城墙落在了城内。

    巨箭、飞石的威力此刻凸显无疑,城头上密集的人群给以了极大的受弹面,飞来的石块稀稀拉拉到处开花,九人一组的盾阵,掀翻四五组,紧随而至的巨弩箭和流失像蝗虫一样长了眼睛,直扑被石块击中倒下的兵士,转眼便被射死数人。

    并非箭长了眼睛,而是叛军箭矢的密度,足以将大片区域全部覆盖。

    叛军数阵齐射,龟缩在阵后的铁甲马车在皮鞭的挥动下脱离阵线,直扑南门吊桥门而来,这时叛军攻城队仍旧不动如山,丝毫没有攻城的打算。

    此前百里燕曾有预见,电石出现之后,必然改写时下攻守双方的战争规则。

    正常情况下,攻城都是攻门和登墙战一起进行,既用冲车、攻门锤破坏城门,同时使用云梯车、攻城塔往城墙上输送兵员,临车、巢车载运弓弩手推至城墙前三十步,居高临下放箭

    电石出现之后,现在是先破门再登墙,为避免巨大伤亡,叛军通常先以电石烧门,而攻城大军不动,弓弩手压制守城军。等到城门被烧穿之后,再催动攻城大军强攻城池。

    这样的好处是,叛军可以从城门与城墙同时攻入城池,分散守城一方的兵力,打击守城军的士气。

    如果只坐等城门烧穿,而要异想天开的从城门内攻入城中,这是痴人说梦。

    且不说守城军一旦发现叛军不打算登墙,而是直接从城门杀入,届时便会调动弓弩手和长杆兵器,在城门内侧的两侧列阵,这个时候冲进去多少人死多少人。

    仅仅信这座大城,不论质量单说数量,守军兵员极多,即便是从城门杀入,很快又能给你堵回去,而且城门下的争夺,攻城一方将更显劣势,伤亡只能更为惨烈。

    因此城门攻破之后,叛军同时登城,让守城军首位不顾,既能分散守城军的兵力,同时也是对守城军心理和士气的巨大打击。

    自从电石出现之后,叛军的新式攻城方式,大大加速了攻城速度。叛军此前攻打一座十万人口的城池,在兵力占有绝对优势之下,即便强攻也需要十几天,甚至一月。现在往往就需要三五天就能破城,而且伤亡极大的降低。

    就因为四个城门同时被烧穿攻破,加之城墙争夺陷入胶着,叛军经由城门攻入城中是必然结果。

    铁甲马车一路飞驰,烟尘滚滚杀气冲天,雷霆此时置身高塔目眺南门,心理就觉得纳闷,刚才还见咸军放箭,这时怎么就偃旗息鼓呢了,一点动静都呢?

    思索之际,铁甲马车在叛军弓弩手掩护之下,在向左转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转弯后,横着多冲到吊桥门外,铁马车面向吊桥的一侧赫然打开一道铁门。

    铁门上伸出一块长半长,宽一丈的铁板,铁板就缩在铁马车顶棚之内,车停稳后,用人力推出正好顶住了城门亦或是跳桥,形成一个铁棚,铁棚下支起两根大腿还粗的原木作为支撑,无论城墙上扔什么东西,铁棚都是无坚不摧。

    此时五个力士身披铁架重甲躲在铁棚之下,迅速从车马上将一袋又一袋的麻袋搬下马车,同时还有几桶水。

    御守城门段的白合此时头顶盾牌,跃出女墙往下探去一眼,就发现铁马车停在吊桥门下,伸出一张大铁板,正好将铁板下的叛军和马匹都罩住,什么也看不见。

    【注1】被弹面:既弹丸、破片,箭矢等物理攻击覆盖的面积大小,被弹面越大,杀伤覆盖率越高,泛指越小。理论上人体头部或脚部的被弹面最小,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做不到,因此卧倒是完全暴露平面地形上,无法躲避和隐蔽时,被弹面最小的选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