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封功臣
千千 ,最快更新汉天子最新章节!
贾复现在不在洛阳,执金吾一职暂时空缺,刘秀便让王梁暂时来做兼任。
执金吾可是直接掌控着京城的治安,刘秀把这么重要的职务让王梁来担任,能说刘秀不信任王梁吗?
对于帮着他打下江山的这些功臣们,刘秀的确很宽容,即便他们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刘秀也能一再容忍。
吴汉军在清河郡作战顺利,连战连捷,将五校军和檀乡军杀得一败再败,迫使这两支起义军只能放弃在清河郡打下的根基,被迫往魏郡方向撤退。
五校军和檀乡军直奔魏郡的郡城邺城,企图攻下邺城,再以邺城坚固之城防,来抵御吴汉大军的进攻。
目前,镇守邺城的正是魏郡太守铫期。
铫期初到邺城的时候,可谓是内忧外患。郡府人心思变,全郡各地,贼军四起,就连邺城附近,都有贼军占山为王,公然和官府作对,打劫过往行人和车辆。
了解的魏郡这里的情况后,铫期当机立断,先击邺城附近的贼寇,做到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邺城周围,不是只有一支贼寇,而是有好几支贼寇,他们并非起义军,但却打着起义军的旗号,拦路抢劫,杀人越货,对进出邺城的百姓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其中最为猖狂的一支贼军,是卓京。
卓京本为太守陈康的部下,陈康投靠刘秀之后,卓京便辞官不干了,在邺城附近占山为王。
刚开始,他还只是小打小闹,手下的弟兄也不多,五校军和檀乡军流窜到魏郡之后,卓京的胆子才渐渐大起来,四处招收部众,并不断的打劫过往商队、百姓。
发展到现在,卓京的手下已经数百号人,由于他以前是魏郡郡府的官员,即便是现在,郡府里也有许多他的旧同僚。
卓京暗中联系这些旧同僚,鼓动他们与自己联手,来个里应外合,共同打下邺城。
对于卓京这个人,铫期是一点没客气,率军直接攻打过去。铫期到邺城走马上任,带来的部下并不多,只两百人而已。
但由铫期亲自率领的两百汉军,硬是把数百号人的卓京势力杀得大败。
卓京负伤而逃,麾下部众,战死百余人,被俘百余人,就连卓京的妻儿都没跑掉,被汉军生擒活捉。
铫期一到魏郡,就灭了卓京势力,可以说是给了那些蠢蠢欲动之人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打跑了卓京后,铫期在郡军中的威信大增,接下来,铫期又率领着郡军,先是平定邺城周边的贼寇,然后又领兵进攻繁阳、内黄的贼军。
一番征战打下来,魏郡岌岌可危的局势总算初步稳定了一些。
解决了外部的危机,铫期接下来又着手处理郡府内部的危机。
陈康担任魏郡太守期间,他是没有造刘秀的反,但他也不管事,任凭魏郡的局势不断恶化,理都不理。
现在铫期接任魏郡太守,接手的完全是个大烂摊子,郡府里的官员,与贼军私通者不知有多少。
铫期没有时间去一一辨别郡府官员中谁为忠,谁为奸。
一郡之府,那么多的官员,若想一一详查,起码得查上个一两年。铫期也不可能把郡府里的所有官员都替换掉,那样,魏郡只会变得更乱。
他采用的办法是抓典型。铫期选中的是郡府里的门下督。
门下督的全称叫门下督盗贼,简称门下督,或称督盗贼。这个官职后朝也有延用,用品级衡量的话,是七品官。
魏郡的门下督名叫李熊,李家是邺城的豪强大户,李熊其人,也是在邺城里横着膀子晃,没人敢招惹的主儿。
李熊和他的兄弟李陆,与檀乡军的关系极好,往来密切,这哥俩有事没事的就凑到一起密谋,如何才能迎檀乡军入城。
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李熊、李陆两兄弟与檀乡军密谋之事,很快便被人捅到了铫期那里。
铫期得知此事后,不动声色,过了几天,在一次郡府的议事中,铫期出其不意地擒下李熊。铫期当场责问李熊,与贼军有无私通。
李熊这个人,倒也挺光棍的,当场就承认了,自己确实和檀乡军私通了,倘若太守大人想杀我,现在就杀我好了,如果不解恨,灭我李氏一族也行。
都被自己擒下了,李熊还能这么横,这个人也真是有点意思。铫期在接到举报之后没有立刻动李熊,而是在暗中调查李熊的家世。
李熊的父亲已经过世,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还有一个弟弟李陆,不过李陆现在并不在邺城。别看李家没有多少人,但在邺城,乃至在整个魏郡,李家的人脉都很广,与许多的名门望族往来密切,倘若自己真杀了李熊,连带着杀了李熊的母亲,恐怕会惹出更大的
乱子。
铫期看着耍横的李熊,意味深长地说道:“如果你认为当差尚且不如做贼,那么,我现在就可以成全你!”
说完这句话,铫期命令手下人,将李熊,连同他的母亲,一并带出邺城。李熊本以为自己这次死定了,连整个李家都危险了,没想到,铫期不仅没杀自己,还把自己连同老母,都给放了。李熊和他的母亲被带出邺城后,便去投奔了李陆。见面
之后,李熊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给李陆。
李陆听后,也很是感动,而后,李陆跟随着李熊和母亲,回到邺城,在邺城的西门外,向铫期请罪。
铫期还没出城内,李陆已先在城门外自尽了。等铫期出城,看到李陆的尸体时,他忍不住连连感叹。
他下令,以礼厚葬李陆,对李熊与贼军私通之事,不再追究,且让李熊官复原职。铫期的做法,不仅赢得了邺城百姓,乃至名门大户们的好感和尊敬,也让郡府的众官员感触良多,至此以后,郡府内,已再无官员与贼军私通。铫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后
,迅速平定了魏郡郡府的内忧外患,极大的稳定了邺城乃至整个魏郡的局势。
五校军和檀乡军,被吴汉一路追杀,逃到邺城。当贼军企图攻陷邺城之时,才猛然发现,以前那些与他们私通的郡府官员们,现在都成了拼死抵抗他们进城的人。
这两支贼军,遭到以铫期为首的郡军迎头痛击,数次攻城,数次被打退,损兵折将甚巨。无奈之下,五校军和檀乡军只能选择退兵,撤退到邺城东面的漳水一带。
他们刚退缩至漳水,以吴汉为首的汉军主力也杀到了。双方于漳水岸边展开了一场大决战。
这一战,吴汉军联合铫期的魏郡郡军,对贼军展开夹击之势。双方由白天战到入夜,最终贼军被汉军杀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贼军的战死者、淹死者,不计其数,光是被俘的贼军数量,就有十好几万人。
此战打完,无论是五校军还是檀乡军,皆元气大伤。仅存的少量残部,纷纷向北方逃窜。
至此,魏郡和清河郡的贼军之患,算是告一段落,吴汉率领大军,凯旋而归,班师回朝。
吴汉率军回京后不久,刘秀开始了第二次的大规模封侯。刘秀在诏书中写得很清楚,“人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之后,最怕的就是贪图享乐,只顾一时之快,而忘了国典法度。诸位将军功业远大,又想将名利代代相传,更应如履薄冰
,兢兢业业。”
在诏书的后面,刘秀还非常体贴了加了一句:“有显著功绩者,而未得封赏,未扬名,未封官者,需及时报于大鸿胪,大鸿胪呈报于我,我再分别录用、封赏。”
刘秀大规模的封赏功臣,但凡有显著功绩者,基本都被封了侯,这让许多士大夫心存不满,也看着眼红。有博士直接向刘秀进谏:“古代之帝王,所封诸侯,封地不足百里。朝廷强大,地方弱小,这才是正确治理国家的方法,而现在,诸侯大至四县,已不合法度,还望陛下三
思!”
他说的大至四县,自然就是指邓禹了。邓禹的封地,有四个县,是刘秀所封功臣中,封地最大的一位。
听了这位博士的进谏,刘秀哈哈大笑,不以为然地说道:“古代亡国者,皆因国君昏庸无道,我还从未听说,有因功臣封地过大而灭亡者。”
当时,博士是官名,掌管着书籍文典,通晓史学。通俗点讲,博士阶层,就是一群老学究。
刘秀没有采纳博士的进谏,继续对功臣们进行封侯。他派出谒者,给受封者送去列侯印绶,不过每一位受封者,都有听到谒者传达的刘秀口谕。“身居高位,而能做到不骄不躁者,哪怕地位再高,也不会有跌落;身家显赫,而做到谨小慎微,谨守法度者,哪怕再显赫的家世,也不会溢出。愿你能敬肃戒慎,把爵位
传给你的子孙后代,永为汉家藩属!”
听闻刘秀的这番口谕,但凡受封者,无不感激涕零,跪地叩首谢恩。
刘秀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完全是两个极端。
刘邦称帝后,忌惮功臣,总怀疑有人要造自己的反,对待功臣们,也是再三提防。
而刘秀则恰恰相反,好像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完全不去考虑会不会有人造自己的反,只要我用了你,我就会信任你,只要你有功绩,我一定要封赏你。
这就是刘秀与刘邦为人处世、做事风格的明显不同。刘邦与开国功臣们的关系,是渐疏渐远,而刘秀与开国功臣们的关系,则是始终如一,亲密无间。就自信方面,以及情商方面,刘秀的确要比刘邦高出许多。他不怕任何人造自己的反,你即便造了我的反,我也有能力灭了你!这就是刘秀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