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迅速平乱
千千 ,最快更新汉天子最新章节!
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耿纯拉开的人正是刘隆。刘隆提着剑,剑尖直往下滴着血,他一边走向刘杨,一边说道:“陛下有令,胆敢图谋造反者,格杀勿论!”刘杨回过神来,他怒吼一声,持剑向刘隆冲了过去,抡起手中剑,恶狠狠劈砍向刘隆的头顶。刘隆只随意的把手中剑向外一挥,就听当啷一声,刘杨就觉得手掌一麻,手
中剑脱手而飞。
刘隆接踵而至的一记侧踢,结结实实地踹在刘杨的胸口处,把刘杨踢得向后倒飞出一米开外,噗通一声落在地上,又往后翻滚出一段距离,他才算停下来。
刘杨趴在地上,挣扎着还想起身,不过一口老血先喷了出来。
刘隆走到他的近前,将手中剑高高举起,对准刘杨的脖颈,便要劈砍下去,这时,他背后传来耿纯的话音:“刘将军,稍等!”此时,耿纯已经把进入眼中的沙土揉了出来,他双眼通红,连眼睛的四周都红了一圈。刘杨都以为自己这次死定了,突然见到耿纯拦住刘隆,他心中顿时生出一丝希望,
急声说道:“伯山,看在你我多年交情的份上,看在姑母的份上,你得救我啊……”
耿纯走到刘杨近前,站定,说道:“刚才,刘将军有句话说得很对!”
“啊?什……什么话?”刘杨诧异地看着耿纯。
“胆敢背叛天子者,格杀勿论!”说着话,他挥手就是一剑。
剑锋在空中画出一道半月形的寒光,由刘杨的脖颈处一闪而过。刘杨的脸上还带着惊骇之色,但项上的人头已然从肩膀上掉了下来。耿纯之所以拦住刘隆,并非是想救刘杨,而是刘杨必须得他亲手解决,这也是他向天子表忠心的一种方式,毕竟他和刘杨存在亲戚关系,刘杨暗中谋反,耿纯难免会落人
口实,由他亲手解决了刘杨,别人也就不会再说三道四了。
低头看眼身首异处的刘杨尸体,耿纯沉默了片刻,转头对刘隆苦笑道:“刘将军不会怪我抢功吧?”在刘杨谋反这件事上,耿纯处境尴尬,刘隆能理解,他也明白耿纯为何要亲手杀刘杨,他淡然一笑,倒提着佩剑,拱手说道:“高阳侯说得哪里话,只要乱臣贼子伏诛,死
于谁手,并无所谓!”
听闻这话,耿纯动容,向刘隆深施一礼。
房间里,刘让也没跑掉,被陈副等人砍下首级。谁能想到,刘杨、刘让、刘细这三兄弟,竟然在自家的门口,被人给一锅端了。刘秀称帝之后,刘杨便正式成为真定王,以他对刘秀的功绩,以及他和刘秀、郭圣通的关系,只要他本本分分,世代罔替,他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在真定这里做土皇帝。
可是也不知道刘杨脑中的哪根神经搭错了线,竟然想到取代刘秀,自己称帝。
倘若你暗中悄悄行事,不让别人知道,那也就罢了,刘杨倒好,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神石的大戏,还编出一句‘赤九之后,瘿杨为主’的谶语。
古往今来,敢于像刘杨这么明目张胆造反的,还真没几个。
刘杨、刘让、刘细三兄弟的死,完全可以说是蠢死的,咎由自取。
他们以为,驿站外面有己方的一万兵马,足以震慑住耿纯、刘隆、陈副,可是他们太高估自己的一万兵马,也太低估耿纯、刘隆、陈副的胆识了。
当他们打开驿站的大门,提着刘杨、刘让、刘细三兄弟的人头走出来时,外面的一万真定军都惊呆吓傻了。耿纯将手中的佩剑向地上一插,高高举起刘杨的首级,大声喊喝道:“刘杨妄受天恩,预谋造反,现我等奉天子之命,将其就地正法,以儆效尤!尔等若继续忠于反贼,执
意背叛天子,当如是下场!尔等若能迷途知返,向天子效忠,可既往不咎!”
他这话,让在场的真定军将士都冒出了冷汗。一名真定军将官翻身下马,屈膝跪地,大声说道:“末将不知大王……刘杨有谋反之举,末将对天子,绝无二心!”
刘杨是真定军的主心骨,他若说反,真定军将士二话不说,都能跟着他一起干,但现在刘杨已经死了,他们还跟着谁去造反?
有将官开了头,在场的其余将士,纷纷屈膝跪地,异口同声道:“我等对天子绝无反意,还请高阳侯明察!”
耿纯和刘隆、陈副等人,没有费多大的口舌,提着刘杨的脑袋,很轻松的便把驿站外的一万真定军收服。
接下来,耿纯带着这一万真定军,返回真定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刘杨一系的党羽。别看刘杨是真定王,但平定刘杨之乱,刘秀这边还真没费多大的劲。在耿纯等人成功杀掉刘杨、刘让、刘细这三个核心人物之后,真定群龙无首,刘杨的党羽跑的跑,死
的死,被捉的被捉,刘杨一系,几乎是一夕间便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刘杨的家眷,也一个没跑掉,都被耿纯等人擒下。稳定了真定城的局势,耿纯让刘隆回京复命,将真定这边的情况,如实汇报给刘秀。
按理说,谋反是重罪,犯下这个罪,必然要被满门抄斩。不过在处理刘杨谋反案上,刘秀表现出了性情温和仁慈,且宽宏大度的一面。
对刘杨,他给予厚葬,对刘杨的家眷,他非但一个没杀,反而还册封了刘杨的儿子刘得,让刘得继承真定王王位,继续在真定为王。
刘秀的做法,极大赢得了刘氏宗亲、士大夫以及百姓们的好感。
谁都不希望天下出个残忍好杀的暴戾皇帝,谁都希望天下能有个宽宏大度的仁爱天子。而刘秀,恰恰满足了人们心中的期盼。
另外,他又做了一件事,把自己的声望再次推高了一大截。在刘杨因谋反被杀后,刘秀不仅没开罪郭圣通,反而将郭圣通册立为后,并册立刘强为太子。
立郭圣通为后,刘秀完全是顺水推舟之举。他本打算立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坚持不肯接受,刘秀没有别的人选,他也只能立郭圣通为后了。
如果没有出刘杨这件事,他立郭圣通为后,对他的声望也没有多大提高,但巧的是,刘杨就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谋反,无形中,刘杨算是给刘秀做了一回垫脚石。
反贼的亲外甥女,天子还能将其立为皇后,这得是多宽大的胸怀?无论是士大夫,还是百姓,皆对刘秀的做法和德行赞不绝口。
其实,天下人倒是有些误解刘秀了。如果刘杨没有谋反,刘杨没死,刘秀要立郭圣通为后,还真的需要再三琢磨,再三思量。
刘秀是太学生,学得又是尚书,对于历史上的那些前车之鉴,他都有牢记在胸。
前朝是怎么亡的?就是亡于外戚之手。外戚的权力过重,导致王莽成功篡位。
郭圣通的背后有真定王,立郭圣通为后,刘杨既是王,又是半个国丈,权力实在太大,弄不好就会重蹈前朝之覆辙。
而阴丽华不同,她虽出身于阴家,但阴家只能算是名门,并没有多雄厚的实力,立阴丽华为后,也绝不会出现外戚专权的情况。
刘秀一再想册立阴丽华为后,其一,他对阴丽华确实迷恋,有很深厚的感情,其二,预防外戚专权,这也是他很重要的考量。
屁股决定着脑袋,坐上了皇位,成为至高无上的天子,很多时候,便无法一味的感情用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都说皇帝无情,只不过是考虑事情的出发点不一样。皇帝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去考虑问题,而是要站在天下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
一旦以整个天下作为自己的立场,很多时候,皇帝就显得冷酷无情,甚至是薄情寡义。
刘秀刚刚称帝不久,属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在皇帝这个需要极高专业素养的职业里,他只能算是个毫无经验的实习生。
他自己也在边做边摸索,到底如何才能做个既能一统天下,又能深得百姓们爱戴的好皇帝。
刘杨谋反一事,并没有牵连太多人,随着刘杨的儿子刘得继位,真定的局势也迅速稳定了下来。
不过让刘秀糟心的事,并没有就此告一段落,还在一桩接着一桩地等着他呢!吴汉奉刘秀之命,率大司空王梁、执金吾贾复、建议大将军朱祐、大将军杜茂、扬化将军坚镡、偏将军王霸、骑都尉马武、刘隆、阴识,合计九员大将,统兵十万余众,
兵发魏郡和清河郡,欲将盘踞在二郡的五校军、檀乡军,一举剿灭,彻底根除这两个心腹之患。
身为大司马的吴汉,自然是全军主帅,拥有全军的指挥权。
不过在如何剿灭贼军这件事上,吴汉和王梁发生了分歧。
按照吴汉的意思,己方先兵进清河郡,如果清河郡境内的贼军与己方死战,那己方可顺势将其歼灭,如果贼军不愿和己方力战,那么必然会向魏郡逃窜。
到时,己方可在魏郡与贼军打一场大决战,现在魏郡太守是铫期,有铫期相助己方,己方歼灭贼军,可事半功倍。
不过王梁觉得吴汉的策略太过冒险。
不平定魏郡的贼军,而是先跳过魏郡,直接进入清河郡灭贼,太过冒进。
要知道贼军很可能是与刘永有联系的,己方若冒进到清河郡,刘永军一旦从兖州方向攻打过来,与贼军前后呼应,己方将面临着被敌人两面夹击的险境。
王梁的主张是,己方要稳扎稳打,先打魏郡贼军,然后再一步步地向清河郡方向推进。对于王梁的策略,吴汉无法苟同,正因为贼军很可能与刘永有联系,他才要先打清河郡,彻底切断贼军与刘永的联系,倘若按照王梁的策略来,最后很可能会把贼军统统
逼到兖州去,不能根除贼军,他们早晚有一天还会卷土重来,还是个祸害。
在如何灭贼这件事上,大司马吴汉和大司空王梁,发生了严重分歧,一个主张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个主张兵行险着,跳跃歼敌,两人谁都说服不了谁,争执不下。
最后吴汉也恼了,拍板道:“我是大司马,乃全军之主帅,此战,就按照我的部署来打!”
王梁见吴汉搬出大司马的头衔来压自己,心里也极为不痛快,他说道:“倘若吴公执意要先打清河,那么,你我二人分兵作战,你打清河,我打魏郡!”吴汉都差点气乐了,谁跟你分兵啊!我是全军主帅,全军将士,理应都听从我的指挥,把一部分兵力分给你,我又拿什么去和贼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