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1281章 易势,移民实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陆伯言回建业了!”
    进入延熙五年的春末,关中天气已经变得微微有些燥暖。
    张大秘书穿着窄裉小袖掩衿暗银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澹黄色缎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蹬着鹿皮小靴。
    手里再拿着一份文书,知书温婉中,又透出隐隐的干练之意,颇有几分女白领的风采。
    看到冯大司马眼睛直了几分,张大秘书白了他一眼,加重了语气重复了一遍:
    “陆伯言回建业了!”
    “哦,我听到了。”冯大司马这才伸手接过公文,随意翻了翻,然后随手丢到桉上,“消息是从哪条路线传回来的?”
    荆州的消息传回长安,一共有三条线。
    最保险的一条,自然就从南郡至永安入蜀,再从蜀地传至关中。
    同时这也是最远,最慢的一条。
    最近的一条,则是从荆州渡过汉水北上,避开魏军的耳目,专寻人至罕见的山径险道,绕过草桥关,再走武关道至武关。
    这一条非必要不用,不但危险,而且暴露的风险太大。
    吴国拿下襄阳后,夹在汉中襄阳南阳之间的上庸,成了魏国的半飞地,也可以说是鸡肋之地。
    不管是吴军从襄阳逆流而上,还是魏军要从南阳去支援,都要提防被对方袭击侧翼甚至抄后路。
    这也是为什么陆逊拿下襄阳后,没有立刻发兵上庸的原因之一。
    唯独汉军,可以毫无顾忌地从汉中顺流而下。
    所以冯大司马开口索要上庸,那是有底气的。
    汉魏吴三国,都对上庸虎视眈眈。
    而风暴中心的上庸,则是人心惶惶,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
    混乱的局面,就给了有心人的可趁之机。
    快把荆州渗透成筛子的兴汉会,自然不可能漏过这条路线。
    这条线,不但近,而且风险较低。
    果然听得张大秘书答道:
    “从上庸进入汉中,再从汉中走子午谷传到长安。”
    相比于冯大司马的澹然,张大秘书眉眼之间,颇有喜意。
    但见她提了一下裙裾,坐到冯大司马身边,喜滋滋地说道:
    “看来阿郎写的信,还是有效果的,就连陆逊也不敢掉以轻心。”
    想要针对陆逊布置出那等死局,不但要深刻了解人心,特别是孙权的心理。
    而且还要把吴国朝堂博弈,甚至荆州及上庸一带各方势力的军事都考虑进去。
    再加上一点点的前瞻性——历史的前瞻性。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季汉的底气。
    强大的底气,才是根本。
    能参与到这等谋国庙算的大事当中,让张大秘书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毕竟从一开始,就死心塌地地跟着眼前这个男人,图的可不就是一个自由自在,以及能证明巾帼不让须眉的快意?
    “夷陵一战,先帝败于陆逊之手,令国家危难已极,几有倾覆之忧。”
    “但丞相仍是决意重新与吴国联盟,甚至后面还承认东西两帝并尊,何也?”
    冯大司马似是早料到这种情况,面色倒是平静,“彼时汉弱,有求于吴也。”
    “然今日不比往昔,汉吴强弱之势易也。孙权也好,陆逊也罢,再怎么不愿意,当知逆大势之难。”
    “还有就是,”冯大司马语气悠悠,轻松写意中又带着掌握先机的自信,“孙权老暮矣!”
    此时此刻,除了冯某人,大概还没有人意识到,吴国太子孙登病亡,对吴国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孙权晚年之昏昧,是被后人常提起的一大诟病。
    特别是他故意挑起了南鲁两宫之争,让吴国朝堂几乎所有重要臣子,都深陷入党争的漩涡。
    这在后世许多人看来,简直就是谜一样的智熄操作。
    然则,当冯大司马亲历了这个时代,他这才隐隐猜到可能的原因。
    孙权的这个操作,智熄有可能,但一点也不谜。
    原因很简单:
    孙权老矣!
    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上天可能也不会再给他机会,像培养孙登那样,再培养出一个接班人。
    为了从诸多儿子中挑出合格的继承人,所以他只好采用最激烈最残酷,同时也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手段——养蛊。
    而与此同时,他也正好借此机会,为孙家的后来者,扫平朝野的一切障碍。
    功高震主,又镇守吴国豫章以西半壁江山十余载,朝野声望无人可及的陆逊,必然是孙权的目标。
    更别说陆逊还是江东大族代表人物。
    不说为了孙家未来皇帝的地位稳固着想,就凭孙氏与江东大族的恩怨情仇,陆逊基本就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但凡孙权有点政治脑子,都不可能把陆逊留给下一任皇帝。
    或者说,把手握实权的陆逊留给下一任皇帝。
    而冯大司马,只不过是顺势在吴国君臣后面,轻轻推了一把。
    “若是陆逊去了建业以后,再没有回荆州,那就可以肯定,孙权定然已经对他有了芥蒂之心。”
    冯大司马收敛起笑容,甚至还似有若无地叹了一口气:
    “我的信,不过是给了孙权一个借口而已。”
    为什么有调虎离山这个说法?
    因为只有想办法把老虎调离它熟悉的地盘了,才好找机会下手。
    孙权如果把陆逊调离荆州,亦是同样的道理。
    张大秘书面色有些古怪地看着冯大司马:
    “听起来你还颇为可惜?”
    “是啊,”冯大司马在张大秘书面前,倒是不怕否认这个,“陆逊此人,可谓大才,忠诚恳至,为吴国立下诸多大功。”
    “可惜孙权此人,看似豁达大度,实则刻薄寡恩,若是他对陆逊有了看法,陆逊怕是难以善终,可惜了……”
    张小四的脸色就更古怪了:
    “你自己把人家算计成这样,又在这里可惜人家,此可谓炫玉而贾石耶?果真是巧言令色!”
    冯大司马“啧”了一声,不满道:
    “我对陆逊惺惺相惜,是因为他的为人,他的才能;我对他下手,是因为他是我的对手,两者又不冲突。”
    看了张小四一眼,“若是易地而处之,陆逊说不定也会如此。”
    “易地而处之?”张大秘书目光一闪,“你这什么意思?”
    她下意识地看了一下外面,然后又转过头来,放低了声音:
    “宫里最近没什么动静吧?你这是……”
    “想什么呢?”冯大司马又是“啧”了一下,觉得跟这个疑神疑鬼的女子说不清楚,“说孙权和陆逊呢,怎么又扯宫里去了。”
    “哦,我还以为……呵呵。”
    张小四这才确定自己是想多了,有些不太好意思:
    “话说回来,阿郎设法把陆逊调离荆州,又让马谡辅左你那两个弟子前去攻打上庸,倒是爱护他们。”
    “只盼他们能体谅你这个做先生的一番苦心,莫要让人失望才好。”
    “败了也无所谓,哪有人天生就是会打仗的?不都是一步一步练出来的?”
    冯大司马倒是不在意,“反正上庸就在那里,又跑不掉,败了第一次,总结经验教训再打一次嘛。”
    陆逊离开了荆州,襄阳吴军诸将已不足惧。
    而南阳的魏军,想要救援上庸,也没那么容易。
    上庸可不就成了新手刷经验的好地方?
    罗宪和傅佥这两人的天分都不错,再加上一个马谡,打上庸绰绰有余了。
    马谡这些年,一直被摁在下面干实务攒经验。
    眼高手低的毛病,这么多年也应该改过来了。
    毕竟就算是一头猪,经历这么多事情下来,也知道自己拱食了。
    “南边的事,我们看戏就行,不用太过操心。”
    “南边的事不操心,那说说北边的事?”
    “北边有什么事?”
    “上党太守石仲容,动作倒是快得很,这天气一转暖,就把第一批要流迁九原的人送过来了。”
    “哦?”
    冯大司马一听,精神就是一振,坐直了身子:“多少人?”
    “四百有余近五百人呢,全是当地的豪族人家,罪名不是通贼就是资贼,主谋者诛,田产没籍,三族流放河南地和河间(即河套)。”
    张大秘书吸了吸气,感觉牙齿间,有一股凉气,凉嗖嗖的。
    冯大司马看了一眼张小四。
    四娘还是比她的阿姐心软多了。
    若是换成是张星彩,怕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证据确凿吗?”
    “大多是被人举报出来的,暂时没有发现凭空捏造的。”
    “那就按流程来,不管送来多少人,只要不是被冤枉的,就一律按定下的规矩办。”
    至于为什么会一下子牵连出那么多人,那还用问吗?
    因为有人想快点在关东种棉花,有人想借通邑积累资本,继而东山再起。
    自己人弄自己人,那才叫心狠。
    再加上官府的推波助澜。
    滚滚大势,汹汹潮流,总有人要成为这个时代的燃料和代价吧?
    会是谁呢?
    第一批燃料和代价,肯定是赌输的那些人嘛。
    谁叫你们站错了队?
    -----------------
    以长安为起点的秦直道,在它建成的第一天起,就犹如一条大动脉,把关中和河南地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控制了河南地,不但意味着可以有源源不断的战马,而且还意味着关中北边,有了最厚实的屏障。
    甚至还可以“广中国”,以此作为“灭胡之本”。
    秦、前汉、后汉数百年,从来没有正式放弃过尝试对河南地的控制,最大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此。
    早年冯大司马不远千里,从凉州领军向东,进入河南地,屠胡人数万骑军。
    后又建议朝廷设九原都督府,再一次实际控制这个关中屏障。
    待季汉天子迁都长安,为了关中的安定和军中战马,也不可能放弃延续了数百年的国策。
    这些年来,虽然季汉苦于诸贼未灭,府库紧张,但从未想过要放弃河南地。
    相反,在冯大司马的推动下,朝廷不断地通过各项政策,想尽办法,让那里重新成为真正的汉地。
    而想要那里成为汉地,则需要汉人。
    而此时,一支汉人队伍,正行走在蜿蜒盘桓于桥山的秦直道上。
    他们的方向,正是北边的九原。
    桥山上的秦直道,皆是修在山嵴上,行走在上面,可以直接俯瞰山下。
    此时的桥山,林木葱郁,从秦直道放眼望去,眼底尽是莽莽苍苍。
    回头望去,群山层叠,极目不尽,长安已是不可见。
    让人蓦然生出一股悲凉之意。
    “不要停下,不要回头,不要磨蹭,还没到休息的时候。”
    耳边传来了呵斥声。
    冯传连忙收回了目光,重新低头走路。
    他的身边,男女皆有,不少人脸上皆是露出悲伤之色,却又不敢放声哭泣。
    待翻过了桥山主峰,继续向北,山势越来越低,直至进入了平地。
    桥山山脉,就如同一头巨兽,伏卧在他们的身后,阻挡着他们回头,再次回到家乡,回到中原。
    越来越多的人,由悲伤变成了绝望,最后只剩下了麻木。
    只知道木然地跟着队伍向前,向北。
    遮天蔽日的林海,渐渐变成了稀疏的灌木丛林。
    又由灌木丛林,变成了齐腰高的荒草场。
    晚上的时候,甚至能听到不远处传来饿狼嘷叫声。
    不过幸好,冯传这支队伍,一直是在秦直道上行走。
    经过这些年的修整,虽然秦直道不似鼎盛时,道路两边布满驿站、兵城、乃至宫殿。
    但每隔一段路程,季汉朝廷都会建起一个邮驿。
    不少邮驿旁边,甚至还有属于兴汉会的临时仓库和客舍。
    以邮驿为中心,渐渐形成了一些往来商旅的休息地。
    这些地方,可以给冯传这些人提供热水吃食,以及休息处。
    路上,甚至还可以偶尔见到有马队往来。
    虽然只是偶尔,但表明着北边和关中的联系正重新变得日益紧密。
    越是往北,栽于秦直道两旁的树木,就越是被破坏得厉害。
    冯传还注意到,在被破坏的路段,两旁有一些尚未长大的树木。
    很明显,这极有可能是朝廷特意派人重新种上的。
    得益于秦直道的便利,比起想像中的流放边疆,冯传这些人的实际待遇,似乎要好上很多。
    除了可以在邮驿的地方补充吃食,甚至队中还有随队医工。
    虽然除了两个医工看起来有些经验,剩下的几个都是年纪轻轻,连唇边的绒毛都没褪去。
    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一点点希望,也能让人自我安慰。
    正是由于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冯传等人,在经历了从悲伤到绝望,继而麻木之后,又不由升起一丝丝希望:
    或许,九原那边,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这等心理,与其说怀着万分之一的希望,不如说是不到大河心不死,自我安慰一番。
    渐渐地,过了荒凉无人烟的荒草地之后,前方的景物似乎又开始有了变化。
    不但口鼻间觉得湿润起来,同时吹拂过来的微风,还隐隐含着一股膻腥味,以及牛羊粪便的味道。
    待他们看到一条无比巨大的银带,以银带周围那成群的牛羊时,五原到了。
    。m.yetianlian.org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