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楼春色
第一章 青楼春色
天授元年,江南三月,杭州城樱花飘落,淡粉色的花瓣纷纷扬扬,让整座城市都沉浸在朦胧的浪漫之中。湖畔孩子们甜甜的笑着,追逐着身边飘过的樱花瓣,有的孩子伸手一抓,结果力气太大,自己小小的掌力就已经足以樱花瓣推得更远,然后就只能失落地噘起嘴巴,再不服气地用力再抓上几回,有的孩子一把就抓住花瓣,捧在掌心里跑到母亲面前,与母亲分享自己拿到花瓣的快乐。樱花飘飘荡荡落在商贩的货品上,商贩也一点儿不抱怨,反倒觉得樱花将自己的货品点缀得更精美了,连叫卖声都显得特别精神,就连那卖包子馒头的也不觉得这樱花会弄脏了他洁白的货品,反觉得这白白的一团中间多几点粉红会让包子馒头更好卖一些。孩子和商人尚且要在这花海中附庸风雅一番,又怎么少得了文人墨客呢。那些有点墨水儿的公子,自然是聚在酒楼二层饮酒赏花,那些苦读的呢,则聚在河畔吟诗作对。
人们都沉浸在自己浪漫的娱乐和幻想里,而这时,路上正驶来一辆极其奢华的马车,这马车由四匹马牵引着,车篷前的坐板上坐着一个负责驭马的马夫,他旁边放着上马车的踏脚凳。马夫后面洁白的轻幔纱帐车身由四根镀金的柱子支撑,四周是一圈镀金的围栏,马车车顶的四根柱子也是镀金的,路人们可以隐隐约约看见里面坐着两个姑娘,一个穿着如樱花般的浅粉色纱裙,用面纱遮了面端坐在主位,另一个穿着一身青色衣裙坐在一旁。
坐在主位上的姑娘用纤长的手指轻轻掀开幔帐,静静地看着大街上活跃的一切,不经意间,一片樱花花瓣像看透了她心思一样,飘飘然落在她掀幔帐的手上。这粉衣姑娘小心翼翼的将花瓣放在自己掌心,以一种同病相怜的神情看着它,似有若无的轻叹一口气。一旁的青衣姑娘察觉了便问道:
“小姐,这是怎么了?”
粉衣女子似笑非笑地看着手里的花瓣,又黯然答道:
“‘身若浮萍,漂到何处便以何处为家。’它落在我手里,可以感觉到我手里的温暖,若它落在这街上,便只能任人踩踏,任车碾压。你说,我是落在了温暖的手里,还是落在了大街上?”
这青衣女子呆呆看着自己的小姐,不知道小姐是什么意思,愣了一会儿答道:
“丫头绝不会让小姐掉在大街上的,就算小姐要掉下去,丫头也会立刻躺在小姐身下,接住小姐的。妈妈说,我的职责就是让小姐毫发无损。”
这青衣女子无名无姓,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只知道自己从一个人手里到了另一个人手里,最后到现在的雇主手里,雇主嫌她不好看,只让她做个小丫鬟,也不给她名字,只叫她“丫头”。丫头是个没心没肺的姑娘,自从两年前跟了自己的小姐,能吃饱穿暖了,她就觉得无比开心,心中也只有一个期盼,那就是能吃饱。
粉衣女子看着这个没心没肺的小丫头极其认真的眼神便乐了,什么也没有说,淡淡一笑,眼中却满是怅然。
主仆二人各有所思时,马车外一阵有力的春风吹来,掀开了马车的幔帐,马车外看热闹的人中,有人看见了这女子,面纱虽遮住了她的脸,却遮不住她眉眼间摄人心魂的神色,尤其那双满是怅然的含泪眼眸,更是勾住了离她近处,看得真切的路人。不知是谁惊叹了一声她的盛世容颜,四周的人都看了过来,路上惊叹的行人越来越多,那阁楼上赏花的公子们听见了路上的喧嚷,都朝着喧闹处看过来。只是风已停,马车上的幔帐也缓缓回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闻声而来的公子们没能看见自己想看的容颜,只留下了心里的丝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
只这一瞥,竟然就让人开始议论着姑娘究竟是谁家千金,更有满怀好奇的公子跟在马车后面,要看看这姑娘进了哪个府门。
马车沿着西湖走了大半圈儿,在一个巷子口转了进去。在一个红色的大门前,马车停下了,悄悄跟在后面的公子们看见一个青衣女子先走下来,显然,这不是他们期待的对象。那青衣女子跳下马车,将马车凳放在地上,然后里面那个粉衣女子才缓缓起身,隔着幔帐人们都能看出这粉衣女子动作的优雅。粉衣女子掀开幔帐走出来,将一只手递给青衣女子,在青衣女子的搀扶下,儒雅地下了马车,动作连贯而无做作,体态轻盈而端庄。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个名门闺秀才有的举止,于是,这些悄悄跟在后面的公子看着这姑娘进了院子,又揉揉自己的眼睛仔细再确认一遍,直到他们惊讶的发现,自己并没有看错,他们确认这是春满阁的后门。
“这如仙子般的女子竟是出身青楼?”一位公子禁不住疑惑。
这些跟来的公子没有一个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的。于是,好奇的他们相约来到春满阁的前门,想要看个究竟——
这春满阁是江南一带最大的青楼,里面各色女子都有,来这消遣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平民。春满阁的老板娘并非等闲之辈,据说她有强大的背景,能将这儿经营这么久也是因为她的这些说也说不清的关系。她的春满阁从大门进去有三个门,一个门只进达官贵人和有钱商人,一个门只进文人才子,一个门只进普通平民。自然这三个门后面的姑娘也会有所不同。这第一个门里的姑娘们能说会道,商人在这里为了娱乐也得留下不少银子;第二个门里的姑娘附庸风雅,诗词歌赋张口便来,能与客人吟诗作对,弹琴歌唱;第三个门里的姑娘们则陪酒作乐,这里的姑娘自然也没什么文墨和口才,只需要陪好客人便可以得到一些固定的报酬。别看春满阁分三个门,这看门的两个小厮可是火眼金睛,从来没有将客人引错门过。毕竟他们有一个精明的老板——九妈妈。
满春阁正门口有一面专门空出来挂牌子的墙,墙上有三个门里面头牌姑娘的名字。第一个门里的头牌姑娘是黄色牌子刻名字,第二个门里面的头牌姑娘是红色牌子刻名字,第三个门里面的头牌姑娘是木牌刻名字。
那几个想要弄清楚粉衣姑娘身份的公子盯着黄色牌子看了好几遍,甚至讨论了一下他们听说的见到过的这些黄色牌子的姑娘,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黄色牌子上有名字的姑娘都不是他们见到的这个姑娘,因为气质不符,眼神不符,身段不符,举止不符——其实,还是因为他们不敢相信这粉衣女子出身青楼。他们最后甚至还很不服气地去看了红牌和木牌的头牌名,也最终没个结论。
满春阁后院里,粉衣女子穿过长廊,在小厮的引导下来到一处小院,粉衣女子抬眼仔细打量了院子周围的景致,这是她想要的宁静居所,周围有很多亭台楼阁,可是她看得见灯光,听不见喧嚣,她即将入住的这处小院从一个拱门进去,拱门上挂着两个字——听雨。这是九妈妈找她要院名时她随手写的。可是现在看来,这雨就快要下在她心里了。即将到来的生活她不想要,却又不得不面对。粉衣女子看着拱门愣了一下,还是随着引路的小厮进了拱门。拱门里就是一个简单的小院子,左边是小花园,右边是一个圆形的石桌和石凳,石桌石凳旁还配了一个竹藤秋千。
粉衣女子又在小厮的引导下进了正前方的屋子,这里是她的会客厅,会客厅右侧是一张书桌和一个书架,书桌上整齐的摆放了一些她会用到的文房四宝,书架上放满了她平时会看的经史子集;会客厅左侧用厚厚的红色幔帐挡住,粉衣女子拉开幔帐,看见里面放了一张木制雕花的床榻,配上了一个梳妆台在床旁边,梳妆台上已经摆放好她习惯用的胭脂粉黛。一切都准备得那么完整,她知道,今天一来这里,九妈妈就再也不打算让她再回到那个她生活了十五年的院子了,从今儿起,这里就是她的家了。
正看着眼前的一切,就听见丫头恭恭敬敬的问候道:
“九妈妈!”
粉衣女子闻声静静转身过去,恭敬地也问候了一句:
“九妈妈!”
“宁儿,从今儿起,这里就是你的家了,不管我曾经把你放在哪里养着,你都应该明白,终归你是要回到这里的,你也只能属于这里。”
她全名叫“丁宁”,从三岁开始就被九妈妈买来养在自己身边。当然,九妈妈养的小孩儿不只她一个,九妈妈在人贩子手里看见出落漂亮的小女孩儿都会买来养着,养在她自己买的另一个宅子里,养大了就去春满阁伺候客人。当初九妈妈在人贩子手里看中了丁宁那会说话的眼神和眉眼间的可人劲儿,她将丁宁买来,并且给她取名。
虽说是孩子,但也不能白吃白喝,九妈妈一边叫丁宁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一边等她长大。丁宁五岁那年,在擦地板的时候一边擦地板一边吟前一天老先生教另一个姑娘的诗,吟得还颇具味道,正巧被九妈妈听到了,九妈妈顺势又考了考她还听会了什么,这一考才发现,这孩子竟然能记住先生讲的大部分诗歌,简单的诗歌还能说出自己的理解。九妈妈一边听着,一边乐得像捡了个宝似的。
从那以后,丁宁不用再像一个小丫头似的干活儿,她开始有了自己的房间,有专门的先生来教她吟诗作对,有专门的先生教她弹琴吟唱,还有专门的妈妈教她礼仪。直到丁宁十二岁那年,九妈妈才将丁宁带到春满阁,让丁宁在春满阁顶层走廊看了两个时辰,丁宁才明白一直照顾她的老妈子是做什么的。丁宁被吓得好几日不吃不喝,她听比自己大的姐姐们说过会被九妈妈带到青楼伺候男人的事情,可是她没想到自己真的看到这一幕会觉得如此恶心。这里的情爱不是她读到的《诗经》,这里的行为模式不是她理解的情义和男女有别。
后来九妈妈又和丁宁谈了几次话,让她慢慢重新开始接受现实和梦幻,高雅与世俗。紧接着,九妈妈每个月都会命人带丁宁去春满阁呆上两个时辰,了解那三道门背后的世界,这一个月又一个月,一眨眼,丁宁十五岁了,九妈妈也不想再让她藏着了。
在九妈妈手下呆久了,丁宁当然知道,今天她来到春满阁的任务。九妈妈这是准备要她接客了。丁宁哪想要接客,她不可能将自己的身体给任何一个不值得的男人。无论她表面上多么配合九妈妈,她都坚持心中所确定,那是书卷里告诉她的——“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书卷告诉她,得一心人,要“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卓文君《白头吟》中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更是她期盼得到的,也是她想要为自己坚守的。在这风尘之所,她知道自己是得不到一心人了,更别说守住自己干净的身子,她想要在这混沌腌臜之地给自己留下最后一寸净土,所以,丁宁必定要和九妈妈谈妥。
丁宁想要和九妈妈谈谈,但是她也知道自己一定不能第一个开口,这样九妈妈就会觉得她是慌了,以九妈妈的性子,会给她开出更多条件,所以她在等,等九妈妈开口。
丁宁不漏声色的笑着感谢九妈妈道:
“九妈妈费心了,房间里放了我日常习惯用的东西,有的书还是从老宅为宁儿搬来的。”
九妈妈见丁宁一幅顺其自然的姿态,眼睛一转便接话道:
“宁儿三岁便在我身边了,我当宁儿是自己闺女,自然不想你换个地方不适应啦。希望宁儿住得习惯就好。”
“我瞧着连被褥都是老宅拿来的,想来,妈妈是知道我不喜欢用新被褥的。”丁宁的语气里满是温暖的谢意。
“我还记得宁儿五岁那年从下人房搬进小姐房,盖了新买来的被子睡不着,悄悄跑回下人房睡觉,让院子里人一阵儿好找呢!”九妈妈说着,满眼笑意。
九妈妈见丁宁也一直保持着一阵儿满意的,接受的笑容,自己感觉自己多年来的教育安排是成功的,她决定开始和丁宁谈谈接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