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孙悟空
自从占据了水帘洞,石猴每日都与群猴宴戏,有一日却忽然心生忧恼,石猴不由的堕下泪来。
众猴慌忙拜道:“大王可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石猴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
石猴看着众猴子道:“我们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但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
“一想到这我就悲从心来,天高地阔,还有无数风景未曾看过。若再过数百年我就化作尘土与草木泥石同体,那这一生也实在是活得不够畅快。”
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都害怕死后在那红尘沉沦。
这时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这猴子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便算是有了求道之心,如今天地之中唯有神,仙,佛三者不归阎王老子管辖,大王何不去寻访他们,想必可以多活些年头。”
石猴大喜道:“此三者居于何处?”
猿猴道:“应在阎浮世界之中,仙山福地之内。”
猿猴没给出具体位置,石猴还是笑道:“我明日就辞别你们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求一个逍遥自在。”
猴王说走就走,舍了满山猴族,以竹筏做舟,去那海上寻访仙山。
石猴还未曾学过法术,因此每日都得受日晒风吹之苦,另外竹筏在海中本就难行,大海茫茫,有时数月见不到一个人影。
但石猴从未放弃,渴了饿了累了之后最多小憩一会。
有时他也会去人类城池中寻觅仙人,遇到人骂他,他也不恼,若有人打他,他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
就这般十余年后石猴顺着风向来到一仙山,这风也有些奇怪,一直在石猴竹筏便打转,若无这风,石猴怕是还得多行个数十年。
山林中有樵夫为石猴指路:“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便是他家了。”
石猴本想邀请那樵夫同去,但樵夫却推脱家中还有老母要照顾,石猴便独自出了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见一座洞府见崖头立一石牌,约有三丈馀高、八尺馀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石猴十分兴奋,只是怕打扰了仙人清修,石猴便不敢敲门,他先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玩耍。
过不多时,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童子高叫道:“甚么人在此搔扰?”
石猴连忙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只求师尊收留,断不敢在此搔扰。”
仙童笑道:“你是个访道的么?”
石猴道:“专为访道而来,还请仙人大发慈悲收我入门。
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石猴笑道:“洞外只我一位求仙者,是我,只能是我。”
童子道:“那你跟我进来。”
这石猴整衣端肃,随童子径入洞天深处观看,见一老者立于法坛上,口石猴连忙拜道:“师父!师父!弟子一心求道,还望师傅收留。”
菩提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不迟。”
猴王道:“弟子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菩提祖师道:“你那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你能寻到此处,着实不易,既然来了我便收你为徒,不过你可愿拜我为师?”
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弟子求道着实不易,还请祖师告知弟子,若拜你为师能得长生否?”
菩提祖师笑道:“我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如此可算长生?”
石猴行礼道:“拜见老师!”
菩提祖师又道:“你姓什么,叫什么?”
石猴本想回答自己无名无姓,但却有个极为熟悉又模糊的声音在石猴脑子里响起,石猴开口道:“我叫小石头。”
菩提祖师皱眉道:“这名字实在不雅观,为师替你取一个吧。”
菩提祖师心道:若盘古为祖,女娲为母,这猴子便刚好是第三代,当以孙为姓。
“孙姓可好?”菩提祖师问道。
“可以,”石猴道:“那还请师尊给我取个名吧。”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合在一起便叫你孙悟空如何?”
“好名字。”孙悟空笑着跳起来到:“谢师尊赐名。”
“随我来吧,我为你讲道。”菩提祖师将孙悟空带入洞府。
然后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
大道三千本有共同之处,由佛化道也能讲个仙道逍遥。
圣人开口天花乱坠,地涌金莲,气象万千。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下面,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
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
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
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
“七年了!”菩提祖师看着孙悟空道:“我今日当传你一些道法。”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旁门,旁门皆有正果。不知你愿学哪一门?”
孙悟空道:“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只要能求个长生便可。”
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