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分组
拍摄现场整齐的排列着六门63式130毫米19管轮式自行火箭炮,在火箭炮的周围,剧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为接下来的拍摄作准备。
63式130毫米19管轮式自行火箭炮于1963年定型,定向系统由19根无缝钢管组成,按上10下9排成两排,固联于箱形桁架上,每根定向管后上方都装有弹簧式闭锁挡弹装置和导电装置;火箭炮用汽车蓄电池作发火电源,并备有车外发射装置。
由于是19管火箭炮,打一轮就是19发炮弹,6门63式火箭炮齐射,就会打114发炮弹,可以说是相当烧钱。许望秋他们报给支援办公室的军事预算是6门火箭炮打五轮,早上打两轮,下午打三轮,一共要打570发炮弹。
今天上午完成了榴弹炮开炮射击的镜头,下午则拍火箭炮齐射的镜头。到现在为止火箭炮已经发射了两轮,接下来要进行的是第三次拍摄。此时此刻,六台摄影机已经架好,跟拍榴弹炮一样,两台摄影机对准对面山坡,拍炮弹落在山坡场面;四台摄影机从不同的角度对准火箭炮,拍火箭炮发射。
拍万炮齐发、拍骑兵冲锋等大场面往往会采用对角线的构图。比如《大决战》炮轰锦州,比如《英雄》秦军箭阵射箭,在比如《指环王》中的骑兵冲锋,在构图的时候都采用了对角线构图。
顾名思义,对角线构图就是直接把被拍主体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把被拍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更有立体感、延伸感和运动感;同时对角线构图发可以增强画面的纵深感,使得画面变得更加有张力。
为了将火箭炮发射拍出气势,四台摄影机有两台采用对角线构图。另外两台摄影机中的一台对准了其中一门63式火箭炮的炮管,准备拍火箭弹从炮管里飞出的场面。另外一台摄影机则架在炮兵阵地的正前方,准备拍火箭炮迎着镜头飞来的场面。
很快准备工作全部做好,副导演过来通知许望秋,可以正式拍摄了。
许望秋拿着喇叭喊口令:“开机!打板!开始!”
在“开始”的口令响起后,火箭炮营长开始法令:“预备!放!”
嗖嗖嗖!
六门63式火箭炮同时发生,只见六条火龙从发射架上窜出,拖着长长的尾焰,呼啸着划过夜空,直向山坡猛扑过去。
拍摄区域外的演员和工作人员看着火龙在天空划过,心内波澜起伏,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感。许望秋的跟众人的感受是一样的,尽管这已经是火箭炮第三次发射,但还是感到震撼。实拍带来的视觉冲击真的是特效难以比拟的。
张一谋扛着摄影机站在火箭炮的正前方,看着一枚枚火箭弹飞射而出,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压迫感,这样的场面在电影院看不知道会有多震撼!他想起了许望秋曾经说过,我们在特效,在技术上比不过好莱坞,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人多,我们可以调动部队协助拍摄。现在他切实感觉到了这一点。
在不到三十秒的时间内,六门63式火箭炮的114发炮弹全部发射完毕,114枚火箭弹如同飞泄而出的流星雨,猛然砸在对面山坡上。整个山坡瞬间被火光和烟尘覆盖,山坡上的灌木和芭蕉树森林被炸得东倒西歪,断裂的树枝和树叶四散飞射。
由于剧组没有监视器,而且是多机位拍摄,许望秋不知道拍摄效果如何,也不知道画面是不是有瑕疵。不过这已经是第三条,就算有问题也不打紧,开口喊道:“停!这个镜头很好!过!”他看了看时间,时间还不到四点,不过今天的拍摄任务已经完成,他也没有加活的打算,大声道:“今天的拍摄就到这里!大家收工!”
今天的戏没有演员什么事,他们就是过来看热闹的。现在听到收工,纷纷上了大客车,等着回城。工作人员忙着把设备整理起来,装进卡车里,准备运回城。而摄影机助理则将今天拍摄的胶片装进好,回城后统一保管。等战争戏拍完,拍摄的胶片会送回北平,由洗印厂洗印。等洗出来之后,回送到电影出口公司,让王岚西他们进行样片审查。在通过审查之后,胶片会送回剧组,由剪辑师进行粗剪。在剪辑之后,许望秋和《猎鹰》剧组才能真正看到拍摄效果如何。
吃过晚饭,许望秋将剧组主场和袁合平叫到会议室开会。对今天的拍摄进行总结,对明天的拍摄作安排是剧组的惯例。不过许望秋他们今天就是拍榴弹炮和火箭炮发射,没有太多需要总结的地方,主要还是对明天的拍摄进行安排。
在后世拍动作电影的拍摄过程中,许多动作导演在现场都亲自掌机,负责高难度的武打和动作场面的拍摄。有些影片会分为a、b两个摄制组,由导演和动作导演分别负责,这样文戏和武戏的拍摄可以同时交叉进行,缩短了影片的制作周期、压低了制作成本。
许望秋也有这个打算,让袁合平拍燕双鹰跟阮雄之间的匕首战。袁合平是做武术指导起家的,现在也在做导演,《蛇形刁手》、《醉拳》都是他的作品,让他执导武戏,是顺理成章的事。
香江动作指导拍武戏确实有一手,他们的厉害不仅仅在于能设计出好看的动作,而且在镜头处理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对镜头的处理方式对好莱坞,甚至全世界的动作片发展都起到了重大影响。
在2000年之前美国动作片的打斗通常是王八拳,是两镜头法,比如拍甲挥拳打乙的脸,乙被击中倒下。好莱坞的拍法是,第一个镜头,甲挥拳打向乙的脸,在即将击中乙脸的瞬间进行切换。第二个镜头,乙被击中,痛苦地倒下。同时在镜头两个镜头的剪辑点上配逼真的音效。这种拍法观众并没有看到甲打中乙的脸,是通过镜头组接和音效让观众产生的联想,是通过库里肖夫效应完成的。从90年代后期,受香江动作片强烈影响后,好莱坞动作片有了较大改变。
香江动作片的跟好莱坞动作片相比,在拍打斗的时候多了个镜头,是三个镜头。同样是表现甲挥拳打乙的脸,乙被击中倒下,香江电影在拍摄的时候是这样的,镜头一,甲挥拳打向乙;镜头二,清晰展现甲的拳头打中乙的脸;镜头三,乙中拳倒下。由于多了一个中拳的镜头,让香江动作片拥有更强的打击感,也让香江动作片拥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不过香江动作片也有毛病,就是在处理镜头的时候为了追求视觉效果,有时候会牺牲镜头的逻辑性。对普通观众来说,这无所谓,只要看得爽就行,但对拍电影的人来说就有些难以接受了。这也是为什么胡金铨的《侠女》能在戛纳拿奖,李安的《卧虎藏龙》能拿奥斯卡,张一谋的《英雄》能在柏林拿银熊奖,而香江导演拍的武侠片很难在国际上拿奖。
许望秋肯定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在自己的电影,肯定不允许自己的电影出现毫无逻辑的镜头。他把动作戏交给袁合平,不是什么都不管。你是武术指导,你只管设计动作,给我提供方案,供我选择。至于镜头怎么分切,用什么景别等等,这些都是我的工作。
在中国电影界有个说法,设立武术指导与动作导演是中国对世界电影的历史贡献。在许望秋看来,设立武术指导确实是中国电影对世界电影的贡献,而搞出动作导演则是对中国导演最无情的嘲讽,简直在说中国导演是废物。视听语言是导演吃饭的家伙,把分切镜头这种导演的最基本的工作让其他人来做,那还要你这个导演做什么?
许望秋把分组拍摄的想法说了,然后将剧组工作人员成为两组。a组由他带领,自然不需要多说什么;b组导演由袁合平担任,摄影由曾练平负责。许望秋对《猎鹰》打斗的要求是手持摄影,镜头要有动感。曾练平有手持摄影的经验,把这个任务交给他是最合适的。
分组完毕后,许望秋先对a组的明天的工作作了安排,让a组的人离开,然后将袁合平编排的动作录像带放了一遍。他把画好的故事板把在桌子上,指着故事板道:“枪战部分先不管,主要是把匕首格斗这部分拍出来。我对这部分戏的要求是整个打斗近景和特写为主,不给大全景,这样视觉的压迫感会更强。大全景一定要放到最后,这样才会有冲击力。我们来说具体的镜头,过肩镜头,拍阮雄从地面站起来;第二个镜头同样是过肩镜头,拍燕双鹰从地面站起来。接下来是依然是过肩镜头,景别是中景,阮雄伸手把匕首;随后接一个匕首的特写……”
《猎鹰》的打斗戏时间不长,预计在三分钟左右,但镜头却不少,有五十多个。许望秋结合故事板以及录像带,对每个镜头如何分切,如何拍摄都作了详细说明。随后许望秋开始跟袁合平、曾练平,以及b组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讨论。
整个讨论越来越事无巨细,到结束的时候已经快十二点了。
许望秋站起来,活动活动有些僵硬的身体,笑着对袁合平道:“我们这边工作强度很大,每天会工作到很晚,你还习惯吧?”
袁合平笑着道:“你们这边拍戏比香江拍戏轻松多了。香江那边拍戏经常是通宵达旦,像我一年要拍好几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