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段阅读_第 2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风雪乡村(珍藏全本) 作者:咏滨

    分段阅读_第 25 章

    风雪乡村(珍藏全本) 作者:咏滨

    分段阅读_第 25 章

    女,她是天擦黑时蔫俏儿进屋的。她没拽开灯,摸黑儿躺到了炕上,她要在黑暗里静静地挨过这个夜晚。离开家的时候她有饭吃不下,走了这么远的路肚子饿得咕咕叫了。高梦女从身边的旅行袋翻出手电筒,又借着微弱的手电光掏出饭盒,里头装的是饺子。她抓起一个送嘴里,拔凉拔凉的,它冻了一路已变得硬梆梆了。她又把饺子放回饭盒里,哀伤的泪水一下子淌到了脸颊上。她有心凑把火熘熘饺子,可又不敢开灯,怕的是屋里一见亮把人给引过来。埋藏在她心里的秘密像颗苦涩的果子,只能由她自己伴着漆黑的夜咀嚼。

    早年高梦女的家境很好,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一九六八年掀起了知青上山下乡的热潮,初中、高中毕业没毕业的学生都被卷到了农村。高梦女是扛着“上山下乡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的大旗走进辽北农村的。豆蔻年华,天真烂漫,英姿勃发,壮志冲天。也许正是她的眉清目秀给她播下了灾难的种子,她到农村落脚就被那里的生产队长相中了,队长算是穷乡僻壤的“土皇帝”了,那队长让高梦女做他的儿媳fu。他有他自己的逻辑:知青扎根农村干革命,就是一辈子的事儿。扎根儿就是结婚。知青与农民相结合,就是男知青娶农村姑娘当老婆,女知青嫁乡下的小伙子做丈夫,当队长的有权有势,自然是可以捷足先登。那队长多次提亲,高梦女没推也没就。这个队长的家庭不地道,村里的人都知道他家亲兄弟俩用一个媳fu,儿子的爹是谁说不清叫不准。真是应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理儿,那队长的儿子缺心眼儿,长得肥头大耳唠嗑颠三倒四。那年春节,上边号召知青过年不回城与贫下中农过“革命化春节”白天里,知青们忙着往土房、屋门、土墙上贴春联、标语,巴不得把乡村的天和地也涂抹上“革命”的色彩。除夕的晚上,知青们分派到老乡家里吃住。高梦女和两个男知青派到了那队长家。热闹了大半宿吃过了年夜饭,男知青喝多了酒往炕一仰便打起了呼噜。高梦女也觉着头重脚轻,她就和队长的小闺女住进了东屋。高梦女脑袋挨枕头就睡着了,不知啥时候她被阵沉重的压迫弄醒。她朦胧地睁开眼睛,身边的小姑娘不见了,那队长luo着身子压在了高梦女的胸脯上……她的每根神经都要zhà裂了,羞耻的感觉让她忘记了喊,她只是使劲推他,用吃nǎi的劲儿推他。她推不动他,他按在她胸前的两只手像铁钳似的掐住了她,她在他身下犹如被狼擒到的小羊,她挣扎了几下力气用完了,无论怎样也无济于事了。随着下身一阵疼痛她无力地垂下了手脚……后来,那队长得到了处理,高梦女摆脱了那个环境。可她的思想却解脱不了,那个除夕夜留给她的恐怖太深刻了,简直就是刻心铭骨,记忆像幽灵一样的缠住了她,让她怎么想摆脱也摆脱不掉。这就是她不喜欢过年、诅咒除夕夜的原由。腊月二十九高梦女回到了家人身边,大年三十了又告诉家人要返回门台。多少个月没回家,到家了屁股没落稳就要走,急得妈妈直掉眼泪儿。这时候,高梦女觉着挺对不住家人的,这是辞旧迎新普天同庆的日子呵!窗外,北风呼啸。几个灯笼在灰管桥那儿闪烁,传来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bào竹声。高梦女想着想着便潸然泪下了:偌大的世界里也许只有我如此的凄凉,孤独,身边没有温暖,没有欢笑,空着肚子倾听着北风的呼啸,在黑暗里迎候新一年的到来。她想起了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还能燃起火柴在光明里憧憬,而她只能在黑暗中瑟瑟发抖……高梦女轻轻地啜泣了。屋里没有热气,玻璃上连霜也挂不上,窗外的情景看得真真切切,那帮没有愁忧的孩子嘻嘻哈哈,惬意的欢笑声又传了过来,让她好生羡慕。过了好长时间,小桥上静了下来,渐渐地,灯笼的光亮也消失了,高梦女止住了哭泣,又不知道过了多久,她迷迷糊糊睡着了。

    高梦女又回到了沈阳的家里,她又见到了家人们的笑脸……她贴过了年画剪窗

    分段阅读_第 25 章

    分段阅读_第 25 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