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段阅读_第 2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风雪乡村(珍藏全本) 作者:咏滨

    分段阅读_第 22 章

    风雪乡村(珍藏全本) 作者:咏滨

    分段阅读_第 22 章

    “爷们儿,还没到晌午呢,喝哪门子的酒呀。”

    方林仰头瞅了瞅太阳,“我现在回公社吃饭还赶趟呢,大会给参加会儿的人发面包,汽水。咱爷俩儿有话改天再唠吧,啊。”

    “咋的,怕我这个落后份子拉你这革命干部下水不成?”

    皮鞋匠眼珠子一瞪,“俺可是贫农!想靠近你这当官儿的,巴结不上啊?俺这可不是跟你套近乎,咱俩可是一个沈阳大堡儿里的老乡哩!”

    皮鞋匠连珠pào似的一阵磨叨,盛情难却,方林跟皮鞋匠走进了供销社旁的小饭馆儿。

    天上的星星亮闪闪的。马号开队委会的钟点儿到了,十个成员上来了九个:生产队长方林,团支部书记杨达洲,fu女队长余娟和“打头的”赵瑛,还有青年队长佟德元、佟会计、丁大黑、马代表和李大板儿,惟独“一把手”的关队长没上来。可真是“傻子睡凉炕,全凭时气壮”呵,公社学习小靳庄文艺汇演生产队的节目没上名次,关队长竟捧回个“汇演第一名”的奖状,还得到了公社赵书记的当场表扬,书记夸他突出政治,是群众的好带头人。这让老关好不得意,他觉着自己脸上添了好多的光彩,美得他那颗苞米粒似的门牙总在嘴外边露着。关队长一家人登场连说带唱地表演了十几分钟,孩子们说了段“三句半”“冒风”唱了首“大寨红花遍地开”的歌儿,关队长连说带比划地念了一首诗:星星眨着眼,时间整六点。是哪儿的水利大军啊——在夜战……老关一会儿像傻子望天,一会儿又像练猴拳似的瞎比划。喝彩、喝倒彩的人们楞是给会场弄出了个掌声雷动的效果来。主管儿没到群龙无首,几个年轻人依偎在炕上掰起了手腕子,一起逗着哈哈。佟会计闷头归拢帐,忙活着日报单上墙。社员出工由打头的记下来,再把日报单送会计手,每月初会计统计出前一个月的出工情况上墙公布,作为年底分红的依据。李大板儿抽着旱烟,闷声闷气的不做声儿。马代表肥硕的身子依偎炕沿上,掐了条儿席篾儿搁嘴里嚼着。他不抽烟,无所事事时,他嘴里就习惯地嚼着点儿啥,篾子、树叶、草根儿……嚼两下吐掉,再嚼再吐,总不断溜儿。他总是给人笨手笨脚的印象,人们都叫他“坛儿肉”老马头磨了好半天的牙,院子里才传来关队长哼叽叽的京戏声:……米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老关好喜心里头得意就哼几句京戏,走腔跑调儿他不管不顾,自娱自乐。

    “嘿嘿,开会就我自个儿来晚了啊。”

    关队长进了屋子自我解嘲地笑笑,他坐马凳上麻利地把支烟叼嘴里,“咱开板儿就唱吧,话捞干的说。公社让咱定来年的规划,咱就商量一下,过了年咱咋个打算。旱田改种稻子了,打电井的材料不凑手怎么办;皮鞋厂上马的事儿;自留地的事儿,俺们是集体管还是归自各儿管……还有……还有商量过年的事儿,杀猪、分肉、分大米白面……”

    队委会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

    知青点里,青年们忙三迭四地收拾着回家过年的行囊。生产队给知青放了假,明天就回城过年去啦。人们比着往自个儿旅行包里装年货,葫芦条儿,葵花籽,“老鼠牙”这是种能炒出苞米花儿来的玉米,小穗儿红粒儿,放铁锅里炒,粒儿熟了它自己就bào出花儿来……谁都把兜子揣得满满的。小田从“堡垒户”拎来了一只鹅,他进屋把鹅往地上一扔,鹅在屋子里一阵乱撞、咯咯地叫。米拉和高梦女闻声从女生屋跑了出来瞧热闹。吹不响也出了屋,他不会儿也弄来了一只,比小田弄来的那只个头儿还大。知青下乡的几年里和社员们处得蛮热乎,“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青年们都各自有关系特融洽的老乡,也称“堡垒户”青年们都把自己的“堡垒户”当成半个家,偶尔的去那儿聊聊天儿蹭顿饭啥的,知青回沈阳探亲,也忘不了带给堡垒户点儿礼品,或者干脆领着关系户的家里人进城,陪着知青在市里住上几天。礼尚往来,走动得越来越密切

    分段阅读_第 22 章

    分段阅读_第 22 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