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分段阅读_第 1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风雪乡村(珍藏全本) 作者:咏滨

    分段阅读_第 17 章

    风雪乡村(珍藏全本) 作者:咏滨

    分段阅读_第 17 章

    得绷紧点,为了吃大米饭而奋斗啊!哈哈……”

    人们急哒呼啦干起来了。打远看,男人蓝汪汪的“大手巾”、女人的红围脖、绿头巾、风雪帽形成了几分点缀。大手巾就是块儿三尺见方的蓝布,俩边儿就合布的幅宽,俩边儿用针线码上。它是男劳力一年四季的装束,它的系法花样繁多,各季节有各季节的系法。春秋蒙脑袋上抗风寒,系脖子上挡灰尘,即使在夏天里它也能抗晒遮雨,收工回家还可以顶包袱皮儿用,装点儿嘎码的贼好使。不大一会儿,人们脑袋上的装束不见了,身上的大棉袄脱下来了。再接着,更加壮观的景象出现了:人们的花的衬衣、白的小褂、黄的汗衫儿……鲜艳夺目,姹紫嫣红,犹如高天滚滚的寒流中的一抹春光!

    关队长和方林也来到了下片儿,俩人穿行在劳力们的中间。老关的那两颗门牙一直在嘴外边龇着,他凑在付二木匠跟前逗趣儿,嘿嘿,伙计,把你的懒筋都抻开,铆足了劲干,咱上秋吃新大米可是有指望啦!二木匠笑嘻嘻地还嘴儿道,嘎哈呀,俺小沙弥跑着干,你这当官儿的还撵着抠啊?关队长笑着cāo起了镐头,他往手心唾口吐沫搓了搓抡起镐刨了下去,你小子多淌点儿汗甭舍不得,等上秋自己种的大米吃进肚子,没准儿你还得为自己出的力气少后悔哩!方林接老关的话茬鼓动人们道,咱门台人不光要吃上自己种的大米,咱的饭桌上还要有我们自己养的鱼!咱要把养鱼塘修好,开春化冻儿的时候撒上鱼苗儿,到那个时候咱门台可就成了鱼米之乡啦!到那个时候呀,说不定咱真的得为今天淌的汗少而后悔呢,好日子可是干出来的啊!人们哗起阵欢呼似的笑声,笑声在旷野dàng漾着。顷刻间,上百米的沟渠修成了,直溜溜的沟,方楞楞的坝,看上去赏心悦目。半天儿的活计一气活儿就干完了。

    正文 第05章

    堡子西头的粪场上干活儿的人们歇气了。丁老头和六把手拎起了冰镩,爷俩儿奔向了冰封的西大坑,河塘早让冰雪封严实了,结的冰足有三尺厚,方圆几垧地的冰面像块硕大的镜子,夏日里它连着知青点旁的小河,人们常下里头洗澡,游泳,冬天里这儿就成了死塘。爷俩儿三下五除二在冰层凿了个冰窟窿,只见厚厚的坚冰在他们手下跟豆腐似的软乎、驯服,一会功夫就有井口那么大了。冰层下黑黝黝的软土层浮着抱团儿的虾米、小鱼儿,它们活泼泼地蹦着,跳着。六把手一把把地将鱼虾掏出来装进箅篓里,时而还扔嘴里一个,津津有味儿地嚼着。丁老头又把长长的“片钩”从冰窟窿顺着化土层掏下去。片刻,从洞xué钩出了大个儿的鲢子和“黑鱼棒子”来。

    杨达洲和余娟走东家窜西家,俩人把家庭fu女们撺掇到了马号。他们把原来要演的节目作了调整,改成了众人合唱两首歌,再伴着“扬鞭催马运粮忙”的乐曲,又扭出了一段秧歌儿。女人们大多都不认字儿,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队形怎么排列也不对称。她们听说要登公社的戏台演节目都乐不可支,怎奈“牛犊子逮家雀心灵身子笨”余娟一句一句地教不知教了多少遍,她们词儿记住了调儿却唱不齐,就是跑调儿也跑不到一块儿去。杨达洲说,干脆,指挥去掉咱不打拍子了。就自己唱自己的,卖力气就行。女人们没有了约束扯嗓门儿喊起来:新的女xing是觉醒的劳苦大众,新的女xing在斗争中挺起胸。

    冲破牢笼要砸碎千年的枷锁,争取解放迎接fu女的新生……

    唱得好呵!杨达洲有了几分兴奋。女人们南腔北调唱得不准确却不失激情,高低胖瘦形象各异,倒使节目平添了几分喜兴。杨达洲和余娟对女人们的表演连声称赞,“上鞋不使锥子针(真)好”“狗撵鸭子呱呱叫”呵!下晚儿社员在西大坑“跃劲儿”咱们先给大家表演一回!我们再好好练习练习,争取汇报演出那天拿公社的大奖!经杨达洲和余娟俩一鼓动,fu女们的劲头更足了,一首歌唱了一遍又一遍,直累得连呼哧带喘。

    夕阳收走了雪地上的光泽,把最后的余

    分段阅读_第 17 章

    分段阅读_第 17 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