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二十八章润物无声
四月初八,黄羊书院来了个不述之客,须发皆白,红光满面,手拄藜杖,走在山路之上步履如风,身后的随从背着行囊吃力地追着他。沿路的学子或者游客见到老先生,纷纷立足行礼,老者含笑点头。
今日依旧座无虚席,苏先生开讲《修身正心》,老者悄然地站在人群之后静听着。等苏先生讲完之后,老者插言问道:“方才听先生言,夫子以四科施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首重德育,先正其心,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然先贤亦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敢问先生,是修身正心在前还是格物致知在前?”
苏子明闻言而喜,他最喜与人辩论,何况这老者提问搔到他的痒处,当即拱手示意道:“这位老先生,不妨请上前来,你我辩驳一番。”
坐在一侧的邓浩南看到举步而来的老者,赶紧起身施礼道:“不想范夫子亲临,此次黄羊讲学必然载于史册。”
能称夫子的人不多,能让邓山长尊称夫子的人更不多,众人交头接耳地猜测老爷子的来历,邓山长高声宣布道:”这位老先生是范炎中范夫子。”
读书人谁不知道范先生的大名,祥庆五年状元,太子待讲、侍读,泽昌书院山长,国子监博士、司业、祭酒,教出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江安义,士林中的泰斗人物。算起来老人已是七十有二的年纪,但声如洪钟,目光炯炯,看上去精神抖擞,身体矍铄。
包括苏子明在内,众人无不恭敬地弯下腰行礼道:“见过范夫子。”
十多年的田园生活让范炎中脾气变得温润如玉,谦和地冲众人拱了拱手,范炎中温和地笑道:“老朽隐居山林日久,静极思动,恰巧收到安义的来信,提及黄羊讲学,老朽便厚着脸皮来凑凑热闹。一来会会老友,看看弟子,二来顺道卖弄一下文章。”
众人哄然而笑,范夫子要卖弄文章,就是当今天子也得恭恭敬敬地听着,我等何其幸也,能逢此盛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不少人翻出笔墨,准备记录下范夫子的一言一行,将来写本回忆录传于子孙。
得知老者是范炎中后,苏子明先行怯了,息了争辩之心。范炎中笑道:“学问不辩不明,书院向来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你我皆出自泽昌书院,辨论无分高下,讲清道理才是。”
苏子明恭身受教,收敛起刚才授学时的狂放,面对众学子放声言道:“格物,乃穷究事物的原理,致知,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并推向极致。万事的道理都明白了,自然对修身正心的道理也清楚,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苏某认为,修身不可一蹴而就,应学而时习之,日而三省之,以修学佐修心,以修心提升自己的德行,格物致知与正心修身相辅相承,并无先后之分。”
范炎中颔首赞许,邓浩南插言道:“修身最好的办法是择善而交,通过善友相互激勉增进德行,在一起切蹉学问,书院所在,便是尔等择善而交之所。修身正心为要,格物致知为次,要不然一味卖弄学问,甚而巧言乱德、文过饰非,则与读书人修心的根本相去甚远了。”
“善哉,此言。”范炎中抚须叹道:“夫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朽困守田间,与善友相离,修行日差了,看来老朽要趁还能走动多走走。夫子说的修身,其实就包含两重意思,修德和修智,德才兼备方为上材。夫子所说的‘仁、智、礼、义、信’,并未将修身和修学分立开来,修学是过程,修心是结果,尔等要择善而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方成栋梁。”
众人恭身应是。
范炎中逸兴遄飞,吩咐道:“給老夫拿纸笔来。”
片刻功夫,纸笔取到,范炎中略加思索,在纸上写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行字。放下笔,苏子明和凌旭各持一端向众人展示。范炎中笑道:“老朽以老卖老,以这八个字作为黄羊书院的院训,不知可否?”
苏子明要接任黄羊书院的山长,闻言躬身道:“苏某会让人将此八训刻于门前石崖之后,黄羊书院及其后来人当谨为尊奉。”
众人在苏子明的带领下,高声齐诵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刻,众人皆是如痴如醉,为能置身这场载入史册的大事件中而自豪,黄羊书院必然传之千古,而能置身其中,是可以记录到族谱刻于墓碑之上的。
八条院训传到正在主持院试的赵叔纶耳中,赵刺史顿足后悔,如若知道范老夫子会来黄羊书院,会留下八条院训,自己一定守在黄羊书院中,把院试之事交給别驾,可惜啊可惜,自己不但放过了一件士林传扬的大事,也错过了名垂青史的机会。
正捊须懊恼时,府学的费教谕拿着今年取中的秀才名单前来请示。丽州是下州,每次只能取秀才三十名。名单上有四十六名字,这取中谁不取中的谁的权力在刺史手中。四十六个名字中有八个是早已圈定的,赵叔纶提笔取中,看到后边,富罗县居然有二人在名单之中。丽州有县四十二,每个县能得中一人就算不错了,富罗县地处偏远,文风不盛,往年一人都取不中,今年居然出现两人。
停笔略思片刻,赵叔纶把两人都勾中,费教谕有些诧异,问道:“这两人都取中,对他县学子似有不公。”
赵叔纶将三十名秀才都选中后,搁笔道:“黄羊书院的事你听说了吗?”
费教谕若有所思地点头。
“羊书院在富罗县内,又是江安义亲手操办,就不提江安义,黄羊书院得范夫子题院训,泽昌书院派人为山长,今后必是我丽州读书人的盛地,想来不用多久便会人才倍出,有人中举及第,富罗县文风必盛,以后这些人便会以黄羊书院出身而自居。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本官此举算是雪中送炭,在黄羊书院未发迹时先行示好,将来这些人必然会对本官有所感激。”
费教谕笑道:“大人深思熟虑,下官远不如也。不过下官有一子十六岁,生性卑劣,老母又甚是溺爱,正好让他去黄羊书院磨砺一番。”
赵刺史挥身让费教谕退下,空荡荡的大堂上赵叔纶暗想:黄羊书院如果能出些人才,自己身为刺史当然不能放过机会,将来这些人说不定也能成为自己的臂助。书院初建,缺钱少物,不如以府衙的名义送些钱粮去,身为刺史能大力助学是值得大书特书之事。
身在富罗县的江安义听闻恩师来到黄羊书院讲学,连忙骑了木炭带着石头前去迎接,秦子雄硬磨着要跟来,看看当代的文宗,刘九思不会骑马,只能望而兴叹,一带叮嘱江安义要把范夫子请到富罗县来。
富罗县到黄羊山的道路已经修整一新,官道可以并行四辆马车,而且平整了许多。当初去黄羊寨剿匪走了一天半,今天江安义等人骑着快马不到二个时辰就来到了黄羊山的腿下。
黄羊山已不再是当初的土匪窝,生人莫近,如今离山还有半里多地,人群便多了起来,骑马已经不便。江安义等人下了马,牵着马在热闹的人群中徐行,两旁的商贩高声地叫卖着,有人上前来捞生意,“几位爷,可是要去黄羊寺礼佛,我跟山寺里的大师们熟,我能带你们去拜见洪信大师”,“几位一表人才,可是去黄羊书院求学的,不瞒几位说,书院的管干是在下的亲戚,我能替诸位说上话,让几位轻易入学”。
江安义心想,这比泽昌书院入学时还要热闹,范老师的八条院训已经刻在石崖之上,听说前来求学的学子不远千里而来,毕竟泽昌书院一年仅二次招生,而且人数有限,如今有黄羊书院这个机会,大伙都想来碰碰运气。
果然,老远就看到石壁上的八条院训,正是范老师的笔迹,秦子雄将马缰塞給石头,上前用手摩划,石头撇了撇嘴,四处张望看着风景。
来的不巧,范炎中到寺庙游玩去了,估计要吃过晚斋才能回来,江安义与邓山长、苏师、凌师见礼,众人闲话几句。黄羊书院万事初创,来找苏子明和凌旭的人很多,江安义和邓山长索性起身向山顶游玩。
邓山长推开斜探入山道的竹叶,笑道:“当初老夫与你谈及薪尽火传,望你能为天下寒生做些事,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我把你在富罗县购义田资助寒生的消息告诉了玉善,玉善在始安县发动乡绅,购置了八顷田地资助寒门学子,老夫甚是欣慰,看来老夫这根余薪还要多烧些时日。”
江安义道:“山长之言,安义当初理解不深,来到富罗县后见到那些寒门学子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学业出任胥吏,安义才惊觉当初如果不是余师相助,恐怕今日安义只是田中一农夫。”
山顶青松挺立,两人站在崖边,放眼望去风物尽收眼底,脚下云若浪涌,让人生出无限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