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113-雷爆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2001年9月12日早上,八点半之前,早会还没开始。大家三三两两的在音乐声中聊天的聊天,收拾东西的收拾东西,还有一个大姐在织毛衣。

    突然进来一个30来岁的女人,用非常惊奇的语气,非常尖锐的声音大声说:哎呀,你们晓得不?美国昨天遭炸了!两栋楼都倒了!

    大家一下子围上去问:啥子呢?你说什么?

    来爆料的是红旗化工厂的工人张霞,个子小,声音尖,一贯表情生动,描述起事情来绘声绘色:你们不晓得啊!昨天,狗日的美国遭炸惨了,好吓人哦!

    不晓得死了好多人!反正我看到很多人在跑!

    还有人在说该球遭,日妈美国不得了得很!一会儿打这个一会儿打那个的。

    到了中午,所有人都知道了。都在谈论这个事情,大部分都觉得美国是报应。比较之下,还是我们中国安全。

    过了几天,关于这个911的恐怖袭击事情越来越多的细节通过电视,报纸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21世纪影响深远的一个历史事件!影响之深,迄今未绝!

    而这个张霞却在两年后出事了。

    那是在于远明离开万家后发生的事情了。

    起因是有几个客户打电话来公司询问续期保费发票。接电话的伙伴通过电脑系统查询得知这几个客户的续期保费都没交。客户得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因为钱是交给了张霞的。

    公司闻知此消息当然也不敢大意,急忙进行紧急排查。发现都是张霞的客户,而张霞当时已经离职。电话也换了,说是去了上海。到底在哪里无人得知!

    公司当然不能就以为只有这几个客户,于是扩大范围,事情的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张霞已经挪用了客户的保费几万元,总共有几十笔。很多客户是几百元,一千两千的。她都以公司的名义收了,而并没有交到公司!

    背后的隐情慢慢就传出来了,张霞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

    她本是红旗厂的工人,老公也是。两口子性格差异很大,她泼辣漂亮,属于那种娇小玲珑的小辣椒。老公是个闷葫芦,三天不打一个哈哈。婆婆在红旗厂附属医院当护士长,所以开始她做了很多少儿保险,婆婆帮忙拉了不少的业务。后来老公停薪留职考研究生,就靠她一边上班一边做保险来补助家庭开支。没想到几年后老公把研究生考上了,却提出一个让她始料未及的要求:离婚!

    原来这个不言不语的家伙在考研究生的过程中和一个同样考研的女同学好上了。钱也被老公花完了,人到中年遭遇离婚,哪个女人想得开?

    扯了几次,那个闷葫芦却是钉了钉子不回头了。于是只能离婚了事。

    对于张霞来说,心思完全乱了,上班也没心情,保险也没心思。长期混迹于麻将桌成了她的日常生活。没想到那天去买菜遇到一个客户主动要她转交续期保费,她也没在意就顺手揣到兜里、后来打麻将就不知不觉地输了。半夜三更回家才突然想起客户的续期保费被自己输了,心里一番挣扎,终于侥幸战胜了良知。第二天开始主动收客户的续期拿来使用。到底收了多少笔,她自己都忘了。反正客户相信她,没有多想。直到有恭州的业务员下来宣传保险,遇到她的客户摆谈中说到续期缴费有发票,客户才醒豁过来自己只是交了钱却没有拿到发票。问她几次都搪塞了,终于觉得不放心才打电话到公司。一切真相大白,张霞自己心里虚,躲了。

    事情的最终结果还是张霞的老母亲把自己的棺材本拿出来为女儿买单,大家看在都是一个厂里的人,也就没有追究法律责任。根据金额,是完全够得上挪用,占有的罪名的。

    当然同时公司大力推动客户首期续期都通过银行转账,但总有些客户嫌麻烦,还有的客户相信业务员胜过相信公司。

    这也是初级市场的显著特征。

    很多时候不是你没有犯错的意愿,而是你没有犯错的机会。如果当你有贪污,挪用,滞留,侵占的机会而不被查处的话,很多人就会暴露出自己都想不到的那一面。

    个人如此,公司亦然。

    人性都是经不起考验的。公司并不是一个虚词,他是由实实在在的人以某种形式组织在一起,按照某种行为规范集体进行某些商业活动的分工合作而已。

    那么在公司所有的经营行为中,人的因素还是第一位的。再多的规章制度,再多的道德教育,岗位约束,最终都是通过人来实施,践行与表现。

    在2001年公司力推的主打产品--投资连结保险销售中,就出现了后果比较严重的事情。

    在上海据说有几百个客户去静坐,导致的结果是政府强力介入,要求万家人寿必须解决好。不要酝酿成社会群体性事件!

    而在江南也引发了很多的纠纷,客户到公司来扯皮吵架的不少。在龙城,很多业绩高手背后的故事逐一被踢爆。有的都从此不来公司了,有的进了公安局,有的客户也打上门来,让公司一天疲于应付这些事情。

    当然,于远明也有一个烦心事困扰着他,好在从根本上说他没有责任,后来解决的结果也还好。

    事态的扩大化导致的总部压力很大,在年底召开的高峰会上,据说集团董事长都当众哭了。

    他一点没有诿过,而是坦诚相告:从表面上看是部分业务员误导客户,夸大利益;实际上是总部的销售策略,太激进了。销售的导向出了问题,当事情发生后应对也不及时;公司的声誉,品牌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导致的结果是寿险的董事长直接调离,公司负责投资的几个专家直接解聘;另外公司从台湾聘请了一位专家担任市场总监与品牌总监。

    投连这个产品被公司寄予厚望,却是播下龙种,收获跳蚤。原因很复杂,并非哪一方的问题。

    而这一切,要从一份报纸说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