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十七章 李渊献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哦?”

    杨广楞了楞,随后便眸光森然的注目着裴蕴,眸光闪动。

    此时也不止是这位大业皇帝,便是李渊,也觉讶异。

    在殿中诸多众臣,要说用兵之能,就只有裴矩,宇文述,段文振这三人,可以当得起‘兵法大家’这二字了。

    宇文述不用说,当朝左翊卫大将军,身经百战,战功赫赫。

    兵部尚书段文振,更是朝中柱梁,大隋定海神针。开皇年间,段文振奉先皇之命,以行军总管之职统帅大军,大败突厥达头可汗,斩获无数。

    至于裴蕴,这位当朝黄门侍郎,不但是为天子经营西域,平灭吐谷浑,分裂东西突厥的无双智者。年轻之时,更曾率三千敝卒,平定岭南,攻灭俚帅王仲宣数万大军。用兵之能,并不逊于当世任何名将。

    可段文振反对征讨高句丽,屡劝天子而帝不从,裴矩也曾力谏天子亲征,这是众所周知之事。

    而之前大业皇帝,之所以能够强行推动辽东之征,完全因其独断专行,加上内史侍郎虞世基,兵部侍郎斛斯政等诸多亲近忠臣之力,

    裴蕴让天子垂问这两位,岂非是自找霉头?

    可杨广随即就若有所思,唇角浮起了一丝莫名笑意:“御史大夫之言,大有道理。伯通(宇文述字),弘大(裴矩字),还有段爱卿,不知三位,可有言以教我?”

    宇文述当仁不让,不等杨广开口询问,就语声慷慨激昂的回道:“臣以为,陛下登基八年以来,平契丹,定突厥,灭吐谷浑。此等功业,唯秦皇汉武可与陛下比较,古之帝皇皆不能及。只需再扫平高句丽,便可使四方平靖。其时自可予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享太平盛世。且陛下深谙兵法,如今举百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征讨辽东,岂有不胜之理?”

    “爱卿此言大善!待四方平靖之时,朕自当于民休养生息。”

    杨广不由抚掌,随后又问裴矩:“那么弘大呢?”

    黄门侍郎裴矩大约六旬左右年纪,面容清隽,气度雍容,仪表堂堂,这位的神色,却是饱含无奈:“陛下诏书已发,又聚兵甲百万。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说到这里,又少有些犹豫,片刻之后,才凝声说道:“大军在外,譬如太阿,且涿郡储粮五百万石,又有巨量兵甲箭只储备,这主帅人选,陛下需慎而又慎。”

    杨广听至此处,不由微微颔首,唇角旁的笑意,益发浓郁。

    “陛下要发兵百万可以,亲征亦无妨,”

    段文振手持玉圭,神色肃然:“可臣恐辽东粮道,不能供应百万之军。尤其十月之后,北方河道大半封冻。故而此次征辽之战,必须在入冬之前了结。渡辽水之军,绝不得超出五十万,渡浿江(鸭绿江古称)者,也当以三十万军为宜。”

    “三十万?”

    杨广略作凝思,就慨然应允:“段爱卿之言,朕记下了。然则卿为左侯卫大将军,为朕之副帅。这具体的用兵详略,可至辽东之后,与朕详议。”

    “此外还有一事!”

    段文振抬起了眼睑,目中略透疲惫之意:“臣闻辽东之地苦寒,不逊于漠北。然则我朝府军装备的墨甲,大多铸造于开皇年间。其时南陈未灭,数十万大军陈于江北。所铸之墨甲,都为攻陈而造,并不适于北方。故而臣于大业七年春,遣人携各式墨甲入辽东试验,发现那‘盾山’,‘血戟’,‘神风’等等型号,在秋夏之季还好,可一旦入冬,要么是机油冻结,要么是点火不能,都无法正常使用。”

    杨广闻言,不禁眉头深锁,他明白段文振的意思。如今大隋府军的墨甲,确有六成是在灭陈之前铸造。

    之后那‘盾山’,‘血戟’,‘神风’等等型号,因经过实战检验。不但战力强大,更坚固耐用,所以洛阳与江都的铸造局,又陆陆续续铸造了不少。

    使得这些墨甲,在地方府军中,占据了七成之数。

    这意味着一旦入冬,他们带入辽东的这些甲具,都将成为只能看不能用的废物。

    “这次征讨高句丽,何需拖到入冬?”

    宇文述一声寒笑:“以臣预计,最多五个月内,我军就可将高句丽踏平!”

    “高句丽自非我朝之敌,可其国百年积蓄,不可等闲视之。宇文将军此言,太过轻敌。”

    裴矩微一摇头,神色不以为然:“所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而无患。段尚书老成谋国,还请陛下深思。”

    杨广也没去理会宇文述,他已陷入深思:“所以爱卿才会在去年入冬之后,下令各个铸造局,全力铸造破锋,狼牙,巨门等甲么?可为何不早与朕说——”

    他语声未落,就见段文振的面上,现出了几分讥诮之意。杨广也顿时想起,自己入东之后,就至江都巡视,一直巡游至今。许多政务,都丢在了一旁,至今未做处置。

    段文振想必是已奏报过了此事,只是自己,未曾细观这位兵部尚书的奏章而已。

    他气息不由一窒,忙止住了言语:“如今我大隋库中,可有足够的墨甲更替?”

    “问题是各地武库中,适宜北地作战的墨甲,总数只有一万七千具,而即便臣已在七年五月,就已命各地铸造局,尽力打造如破锋,狼牙,巨门等型号甲具,可至今为止,也不过完成三万三千具。”

    段文振的神色无奈:“然则要将这百万大军换装,还有十七万具的缺口。”

    诸臣闻言,不由再一次面面相觑。

    良久之后,裴蕴才试探着询问:“能否从北地边军,调用部分?”

    “不可!”

    裴矩微一拂袖,语声清冷:“陛下亲征之后,我朝大军在外,北地边防,更不得松懈分毫。那突厥虽已一分为二,可其族控弦之士,仍达百万,岂可轻忽大意?”

    “难道真就全无办法?”

    杨广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心,他先以询问的目光,看民部尚书樊子盖,后者却也是苦笑:“请恕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开皇以来,各仓储粮,可供我大隋三十年所需。可这墨甲,民部无能为力。”

    杨广无奈,又欲问苏威,后者却也是一脸的为难之色。

    而正当这位大业皇帝,怒火渐生之时。位于诸人之后的李渊,突然出言:“臣有一策,或可解陛下之忧!”

    “叔德?”

    杨广诧异的随声望去,随后就眼现期待之色:“叔德有何良策,可说来听听。”

    他知自家这位姨表兄弟,能力也很不俗。

    “能够用于辽东战事的墨甲,朝廷府库中没有,可在民间,却有高达数万具储藏。”

    李渊说到此处,果见在场诸臣,除裴矩,樊子盖与段文振三人之外,都眼现错愕之色。

    “臣在地方为政时,常见地方乡豪望族,仗恃家中私藏墨甲横行不法。而这些甲具,绝大多数是由晋汉年间铸造,交付边军使用。且有许多,至今都保存完好,性能极佳。”

    “地方豪族,私藏墨甲?”

    杨广一声呢喃,目光略显沉冷:“晋汉年间铸造的墨甲,是否堪用?叔德你预计,具体的数量是多少,是否能强行征收?”

    李渊听到这后一句,就不禁额冒冷汗。若今日挑动了天子强征民间甲具,这可非他所愿。

    幸在他还未来得及开口,裴矩就已抢先出言:“陛下不可!我朝虽有禁甲之令,然而如今乡间藏甲者,大多都在地方根深蒂固,有坞堡为据。一旦大规模强征,只恐民间动荡。一旦乱起,恐损我朝征辽之策。”

    杨广不说话,只一声轻哼,以示不满。他昔日身为皇子时,也知地方情势。

    这是晋末以来的遗毒,那时五胡乱华,诸族混战。地方汉人大族被形势逼迫,在各处险要之地大量建造坞堡,聚集甲兵以求自保。

    而在开皇年间,民间私藏之甲,不下九十万具。

    即便朝中颁发了禁甲令,严禁墨甲交易,也未能将这数字降低多少。

    “此为良策!”

    段文振凝思道:“据臣所知,汉晋边军之甲,大多都为抵御匈奴鲜卑而造,战力强大,用料十足。虽是年代久远,可只需零件未曾磨损太重,那就只需稍加修缮改造,便可用于辽东之战。”

    众所周知,汉晋时的造甲之术,远胜当今,

    “而朝廷如以征辽为名,将强征与赎买二策并行。以高出市价两成的价格,向民间收购。那么以臣预计,至少可从民间收得墨甲七万尊以上!”

    李渊目光闪动:“此为一举两得之策。”

    他没说明这一举,到底是哪两得,可此间诸臣,却都已领会其意,

    “七万尊墨甲,还不足以让征辽府军全数换装。可如今距离入冬,还有半年有余。大兴(长安),洛阳,太原,江都,襄阳,成都六大督造司全力开工,六个月内,至少可打造制式墨甲六万具,距离十七万缺口已经不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