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江北平定
齐国平定苗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等苗地安定下来之后,朝廷下一步会有什么动作,石溪不清楚。
但是江南的土地,他不相信朝中的那些大佬们不动心,而且这里如此的落后,不可能存在特别强大的势力,他甚至觉得,自己这点人马就能踏平这里。
不过他身为军人,没有朝廷的命令,不敢轻起边衅,被弹劾一番,他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既然无法用无力解决,将这些傻乎乎的土著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却是个不错的选择。
朝廷要统治南方,不可能太过于虐待些已经投降的苗人。
那些苗人虽然比起齐人要消耗更少的钱财,但若是用这些土人,绝对回再节省一大部分开销。
石溪这么做,并不是为了朝廷着想,而是为了他手下的这些兄弟着想。
毕竟无论是他们军队,还是苗人的那些俘虏,所拥有的粮食一共就那么多,他们多吃一些,自己的兄弟们就会少吃一些。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些苗人自己去找食吃,给这些土人能填饱肚子的饭绝对是齐国仁慈无比了。
石溪觉得这么做很划算。
只不过他却不知道,他的这个想法,在将来为齐国染指江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对于连文明都没有出现的土人,先进的齐文明,对这些人的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
即便是齐国不主动去同化他们,土著们也会有意无意的接受着齐国的文明。
对于白纸一张的他们,接受高级文明的灌输,远比有一定文明基础的势力要容易许多。
洪武十三的年的春节,在齐国本土家家户户熬夜守岁的日子里,远在南方的齐军将士,却是翻山越岭的剿灭一个个武装份子的窝点。
只不过大多数时候,齐军都是空手而会。
随着苗人逐渐适应了齐军的扫荡行为,双方展开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
齐军从东向西地毯式的剿杀过去,不甘心沦为战俘的苗人,开始了战略性转移。
苗人不是农耕文明,也没有农耕文明对于土地的眷恋,在齐人的步步紧逼之下,苗人开始大规模的想着西方转移。
直到洪武十三年二月初的时候,长安城的杨浩收到了来自南方的最新军情,齐军已经推进到青州南方边界之地。
苗人躲进西方的崇山峻岭之中,齐军无法进行追击,力央请求杨浩收兵,只在西方山脉要地驻守少量军队进行防御便可。
因为再追击下去,齐军恐怕粮草不济,而且虽然大部分苗人抵抗力量都逃入到了西南山林之中,但是苗地仍然有小股的反抗力量时不时的出来作乱。
力央觉得,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稳定苗地才好。
杨浩放下公文,对与现在战果,还算是在他的接受范围之内,虽然苗人的抵抗份子有很大一部分跑掉了,很可能对将来的大齐造成一定的程度的隐患,但熟知东亚地形的他,很清楚西南方向是个什么情况。
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以这个时代的能力想要大规模的入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这个时代的巴蜀之地,并非空无一人的蛮荒地带,在哪里根据杨浩所掌握的资料,存在着一个不弱于当初夏朝的强大力量。
在他前世的记忆之中,三星堆很可能就是这些家伙弄出来的。
这个势力有着高度发达的青铜冶炼工艺,加上坐拥天府之国宝地,想要征服这里远比这次的南征更加费时费力。
杨浩知道想要入川无非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从秦州出发,穿越茫茫秦岭占领后世汉中之地,以汉中为根基,才能对四川之地徐徐图之。
前提是这个时代的蜀国人不懂得设置关隘的重要性。
若是蜀人已经在战略要地设置了关隘,想要攻取四川,难度将会增加数倍之多。
而另一个方向就是水路,沿长江逆流而上。
但这同样难度极大,相对于长江中下游的平缓水势,上游的水势可没有那么温和,想要入川少不了动用大量纤夫在沿岸拉船才行。
这花费远比从北路进攻大上许多。
杨浩最终同意了力央的建议,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将江北之地开发出来。
江北之地在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小规模的水稻种植,这才是杨浩最为看中的一点。
相比于一年一季的谷子,若是有了一年两熟或者三熟的水稻,那齐国的日子可就不一样了。
仓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十几年的发展,虽然让齐国的农业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受限于低产的作物,根本无法做到让大齐百姓衣食无忧。
坐拥百万公里的疆域,却连区区百万人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是让他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人口快速的增长,但是粮食产量却跟不上,齐国还如何强大。
杨浩喃喃道:“四川啊!好地方!”
虽然眼馋,但他还是很理智,虽然他对土地无比的渴望,但也知道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征苗作战虽有些许的波折,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战争的花费,也比预期的要少一些。
既然战争很快就能结束,杨浩便开始着手物色派往南方官员的人选。
相对于开发到一定程度的中原,江北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的,为了保证官员不会因为身体原因而嗝屁,杨浩决定这一批的官员从去年科举中考上的候补官员中选拔。
美名其曰为君分忧,磨练其管理地方的能力。
而对于那些在朝廷中打杂的年轻官员来说,对此是举双手赞成的。
南方虽然条件恶劣了一些,但最起码能一展心中抱负。
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个个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的有能力胜任更高的职位。
去刚打下的新领土为官,正好可以让朝廷的那些老家伙们看看,自己是多么厉害。
想要快速的稳定新领土,只有官员是不行的,苗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本族文化,若是不加紧同化的脚步,长此以往必为大患。
杨浩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在选定官员的时候,便已经决定从齐国本土向南方进行移民,而这个移民计划,他打算在五年之内移民二十万人以上。
只有足够多的齐人去到哪里,才能最快的将那些苗人同化掉,只有大家都变成齐人,才能彻底解决火药桶一般的民族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