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上座取人,远胜三圣
无数道目光齐刷刷的盯着徐佑,要不是他前世里见惯了大场面,光这一下万众瞩目,很可能吓得当场失态。
陆绪的手悄悄地紧了一紧,旋即又松弛下来,表情十分淡然,似乎没有把竺法言的品评放在心上。他出身陆氏,才名盛于江东,明年入仕后,前程不问可知,就是瞎子聋子也知日后自会贵不可言,竺法言卖弄什么神相经,故弄玄虚,不值一哂。
至于徐佑……呵,笑话!
顾陆朱张,孔贺虞魏,除了贺、魏受掠卖良人案牵连,门内子弟不得参加定品,而朱氏是苦主,近来韬晦,也没一人前来。扬州八姓足足到了五家,还有其他各姓士族,家世显赫,才俊辈出,何时才轮到徐佑这个破落莽夫来人中称贵?
顾允担心的看向徐佑,今日的局面似乎比他想象中要复杂的多,从虞恭冒出来开始,王途、孔瑞阻拦于道,好不容易登上三楼,先是陆绪突然发难,要十人战一人,接着竺法言又毫无征兆的将话题引到徐佑身上,仿佛有一张无形的大网,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悄然洒落,不知何时就会束紧,再也挣扎不得!
徐佑跪坐蒲团,双手交叠放在腿上,身子未曾晃动分毫,脸上挂着浅浅的笑,不见喜怒,也不见悲欢,如山之稳,如渊之深。顾允心中也随之大定,认识至今,徐佑从没有让他失望过,如此坦然,肯定早有应对的策略,坐观他见招拆招,化锋镝于无形!
“上座果然不流于凡俗,此子布衣革带,观面相并无过于出奇之处,又何以得知座中诸君,以其为最贵呢?”
张紫华兴致更浓,似乎并没有感觉到徐佑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对厅内诸人分说道:“你们或许不知,我对竺法师的神相经觊觎已久,苦于没有机会一窥门径。当初在金陵时不知言语激过他多少次,这老和尚却吝于显露,让我好不烦恼。今日不知吹得那门子风,竟开了金口,你们且认真听了,必会受益匪浅!”
张紫华所问,也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问题。文人相轻,自古已然,能来雅集混名声的,无不是追名逐利的世俗中人,乍然听闻有一人将来会压过所有人一头,尤其这人还是庶民,谁能真正的心悦诚服?
徐佑虽然气宇轩昂,长身玉立,但在顾允、都明玉、陆绪等人面前,只能算是平常,如何入得竺法言的眼,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众人翘首凝视,屁股抬离蒲团,伸长了脖子而不自知,大多憋着一口气,只等竺法言说出他的理由,若是不能服众,立刻群起而攻之!
大德寺的上座又怎样?
惹了众怒,也叫他颜面无光!
竺法言重新合拢了双目,形如槁木,轻声道:“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哎,上座莫打机锋,今日是佛不可说,你也非说不可!”张紫华难得摆出一副泼皮无赖的架势,看到诸人目瞪口呆。
竺法言苦笑道:“你啊,作了扬州大中正,却还是这个性情!”
“性情若是轻易改变,那就不叫性情了!”
张紫华不依不饶,缠着竺法言非得问个明白。竺法言执拗不过,道:“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逐心灭,这位郎君虽无相,也无神,却有心,故而更贵!”
要不是这里人多,徐佑忍不住想翻个白眼:你大爷的才无相,这具皮囊好歹也是个美男子,是不是因为自己长的丑,所以看别人都不看脸啊?
“哦,何谓有心?”
“心为神主,五行之先。世人执形而论相,不过管中窥豹,落入下品,唯离形,不拘法,先观神,后观心,才可识人!”
“这是讥我呢!”张紫华哈哈大笑,道:“我观人只知五官十二宫,却不知心、神二字!”
竺法言摇头道:“你自有识人术,只是嘴上不认罢了!这位郎君心如止水之渊,惊之不惧,折之不回,得失不足以暴其气,喜怒不足以惊其神,其为君子,福禄永寿,岂能不贵?”
张紫华仔细打量徐佑,不易察觉的点了点头,道:“听上座所言,莫非此子的贵相已臻无暇至境?”
徐佑一凛,天下至贵,无非君王,张紫华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这位大中正笑容可掬,言语和善,没有丝毫位高权重的架势,甚至有点点的诙谐,但他的心思,却无论如何捉摸不透。
“那倒不然!先前那位郎君有神而无心,这位郎君有心却无神,只有心、神兼具,才是无暇!”
张紫华大赞,道:“神相经名不虚传!今日听上座论相,才知平常的所谓识人,都是井底之蛙,不可语海!陆绪、徐佑,你二人还不谢过上座?”
徐佑双手交叠,俯身到地,道:“蒙上座雅鉴,徐佑实不敢当,日后必将勤学苦思,以不负上座神相观人的美誉!”
竺法言微微颌首,轮到陆绪,他端坐身子,仅仅抱拳施礼,淡淡的道:“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三圣取人,尚且取之于皮相,而上座远胜于三圣,以心、神取人,我辈叹服!”
围绕在陆绪身边的一群人笑了起来,有人叫嚷道:“正是,上座取人,远胜三圣!”
“上座取人,远胜三圣!”
他们年少轻狂,背靠门阀,讲究越名教而任自然,就是皇族也敢取笑,何况区区一竺法言?陆会先是一惊,刚要厉声阻止,眼角的余光看到张紫华捻须含笑,并无不悦之意,起来的身子又缓缓坐了回去。
竺法言同样老神在在,没有一点不悦,更没有恼怒,坐禅练出的修养,可不是几个毛头小子能够轻易破去的。正在这时,不知谁问了句:“都祭酒,竺上座说了这许多,你怎么一言不发?是跟我等一样叹服上座的观人术呢,还是根本不屑他的神相经呢?”
这个问题问的刁钻,徐佑暗暗点赞,支起耳朵,听都明玉怎么回答。都明玉还在饮茶,闻言放下茶杯,笑道:“神相经原名鬼眼经,是天师道第七代天师陈泷所著,星宿、富贵、贫贱、寿天、穷通、荣枯、得失、流年、休咎,备皆周密,所相于人,万无一失。后来辗转流入民间,不知怎么就改名成了神相经,哦,也就是竺上座引以为傲的观人术。既然上座借用的是道门的典籍,小道岂敢不屑?又怎能不叹服呢?”
这番话连消带打,不仅说明了神相经的来历,还嘲笑竺法言身为佛门大德,却修习道门典籍来招摇撞骗,真是字字如刀,剜人脸面。
“啊?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来历!”又有人问道:“竺上座,都祭酒所言可是真的吗?神相经竟是道门的相书?”
竺法言默然无声,站他身后的那个老和尚道:“神相经来历神秘,无正史记载是陈泷所著,都祭酒一家之言,不可尽信!况且我佛超三界而独高,截四流而称圣,神相经不管出自何处,都不及我释门大藏经之万一!”
“狂妄!”
都明玉身后的年轻道士走到厅子正中,清新俊逸,神采不凡,指着老和尚斥道:“依你之见,佛教独大,那儒、道二教如何?”
老和尚答道:“孔老二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诸佛设教,天法奉行不敢违佛。试问郎君,高下可分了么?”
“狂悖!”
“好大的口气!”
“唯我独尊,这就是佛教的本心!”
“可这本心,却是胡人的,将置我华夏正教于何地?”
佛教自入东土,虽然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但也一直被儒道两教所诟病,三者之间,冲突不断,每隔数十年就会发生大的争斗,连累死伤无数。
“法师所言差矣!天师道虽尊老子为教主,却是自老祖天师张公道陵创教伊始,你瞧不上孔老二教,莫非连天师道也瞧不上?”
老和尚双目朝天,以唇鼻示人,道:“五斗米道,何足道哉?”
先前曾被老和尚一言败退的中年道士受此羞辱,国字脸气得变成了赭色,双目喷火,恨不得扑上去饱以老拳。反倒年轻道士风度翩翩,不因对方的言辞乱了自己的方寸,正色道:“天师以正一明威之道,统领三天正法,化民受户,以五斗米为信,此为各教惯例。譬如孔圣,收弟子十条腊肉的束脩,可被称为十腊肉教了么?”
这是要把儒教也拖下水的节奏,儒教虽然在这个时代比较式微,但大厅里的人都是读书人,也有不少摒弃佛道,只尊儒教的纯正儒生。眼看两人的论辩要往群殴的路子上走,而真正的正主竺法言和都明玉都不说话,张紫华拍了拍手,站起身道:“来人,设宴!今日雅集,一为聚贤,二为访才,不为三教高低,两位暂且休战,先填一填五脏庙可好?”
年轻道士不再说话,拱拱手,退了回去。老和尚不知是不是嘴炮打的兴起,竟一口回绝了张紫华的提议,道:“事涉佛道真伪,无心用膳,请大中正稍待,由我等二人各陈名理……”
张紫华面露不豫,道:“上座,你的意思呢?”
竺法言微笑道:“无觉说的在理,事涉佛道真伪之辩,吃饭事小,论衡为大!不过,这是佛道两家之事,总不能因此害得诸位郎君腹中空空。这样吧,徐郎君,不如你教教和尚,到底该论衡呢,还是该吃饭?”
徐佑自答谢竺法言品评之后,一直龟缩在人群中,力图让自己消失无形。看到年轻道士出头与老和尚舌战,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心中刚松了一口气,没想到竺法言摆明了不放过他,轻飘飘一句话,硬生生的又把他拉到了台前。
再次齐刷刷的万众瞩目,尤其陆绪的目光如有实质,徐佑想起一句挺现代的话,如果眼神可以杀人,估计他已经死了十次了!
“该吃饭!”
徐佑把心一横,不管竺法言打的什么鬼主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难不成他能吃了自己?
崩了他的大牙,当然,如果他还有大牙的话!
竺法言终于睁开了眼,老脸的褶皱都快要编成一朵花了,道:“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