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第一卷 一九九八 第二十八章 替省内经济把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源说的加一层包装,指的是礼品袋。

    礼品袋是一种包装物品,就是指用来装放、包装烘托礼品的袋子。后世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使用礼品袋。一款精美的礼品袋可以更好的烘托自己的礼品。随着生活方式的日益变化,消费者对礼品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礼品袋要设计的够喜庆,红色打底,配上牡丹、龙凤之类的传统元素,商标要烫金……”

    李源觉得光凭嘴说不够直观,要来纸笔画了张图。他的素描水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乔若男却看的很专注。

    “袋子做多大呢?”乔若男问道。

    “参照八盒口服液的尺寸。国人讲究好事成双,又忌讳‘四’这个数字,八盒起送是合适的,毕竟两盒口服液才一条香烟的大小,袋子做得太小,会显得不上档次……”

    “袋子做好送到零售商那里,不用担心他们拿去装别的,商家和消费者都不是傻子,就算真拿去装别的,起码也能起到广告效果。”

    说到这里,李源停下来,问道:“对了,你们有打广告吗?”

    “有在省台打广告,不过效果不好。”

    “电视广告啊……”李源一想到电视广告,就会想起又蹦又跳的老爷爷老奶奶和他们那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毫无疑问,那则俗气的广告堪称中国广告史的传奇。

    不过,照搬显然不切实际。

    “省级电视广告对你的产品推广帮助不大,我猜你也做不起央视广告,那就要主打眼球经济,路人经济。你平时看电视剧吗?”

    乔若男不明白李源为什么突然扯到电视剧上,摇了摇头,她在美国时倒是偶尔追剧,回国后忙碌不说,对国内粗制滥造的电视剧实在提不起兴趣。

    李源打开电视,运气不错,湖南经视频道正在播那部里程碑式的清宫戏。

    邹雪梅来了兴致,问道:“这是那个叫什么燕的演员演的?我这两天买菜听人说挺好看的。”

    “是小燕子,剧里的一个角色。”李源笑道:“演员叫赵微,现在还不出名,但是你们信不信,过不了多久,全国人民都会记住她。”

    “你别说,这丫头长得还真有特点!”邹雪梅表示同意。

    眼睛瞪得如铜铃嘛。

    李源暗暗吐槽了一句,说道:“如果我是若男姐,现在就想尽一切办法去联系她的经纪人,估计代言费还不会太高。”

    “你确定?”乔若男不太能接受清宫戏。

    “不要用你的眼光来判断,要相信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指的是你?”

    “你不信我,可以问问邹奶奶,这部戏好看吗?”

    邹雪梅这会儿已经被剧情吸引住了,含糊不清的说:“嗯,你们聊你们的……”

    李源摊手笑道:“看吧,这叫什么,男女通杀,老少咸宜。”

    大约是邹雪梅的反应给了乔若男底气,她下定决心道:“好,姐相信你,明天就让人联系,不过制作广告需要时间,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不需要太复杂,不用拍广告片,拿下肖像使用权,直接买张剧照印到包装袋上就好。”李源半开玩笑的说:“你要胆子够大,甚至可以先上车后买票。”

    其实先上车后买票效果可能更好,闹出纠纷,借助媒体的力量还能炒作一番,不过其中风险太大,搞不好就是人财两失,对品牌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

    “还是按规矩来吧。”乔若男不听他的馊主意,尤不放心的问:“你真觉得这部剧能火?”

    李源信誓旦旦的说:“破不了国内收视记录,我把自己赔给你!”。

    “我要你有什么用!”乔若男啐了他一口,意识到这句话有些暧昧,脸微微一红,顾左右而言他:“你脑子里都装着什么东西啊,你怎么什么都懂?”

    “我是天才嘛。”李源嬉皮笑脸的说。

    ……

    乔若男拿定主意,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一面,当场掏出手机去到阳台打起电话。

    沈育民没想到李源三言两语就解开了困扰乔若男的难题,心生感慨,对关学道说道:“你倒是收了个好徒弟。”

    “我可不敢收他当徒弟,”关学道也很感慨,“易经说三才,谓之人才、地材、天才,像他这般拔羣出类,怕是只有老天爷才能做他老师。”

    “哦?”沈育民奇道:“他不是一直管你叫老师?”

    李源打蛇上棍:“我是一心想拜师来着,关老师不如就从了?”

    “这叫什么说法!”关学道笑骂道:“收了你这泼皮,以后怕是不得清净。”言外之意倒是不反对。

    李源大喜,连忙说道:“有事弟子服其劳,关老师有烦心事,大可以交给我去做。”

    “我倒是真有难题,”关学道似笑非笑,“你要是能帮我解开,我就收了你这个徒弟。”

    “什么难题?”

    “经济。”关学道手指叩着茶几,说道:“我看你刚才说得头头是道,那我问问你,瀛洲的地方经济应该怎么搞?”

    “你这就是耍赖皮了,这种大事,哪是我一个初中生能插嘴的。”

    “说说而已,听不听在我,又不要你担责任。”

    欲擒故纵的招数用来对付乔若男这种海归还好,对付关学道这种老油条,倒不如开门见山。

    “瀛洲的经济问题,不是一县一地的问题,而是全省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问题。”

    李源一句话把格局拓宽到全省,沈育民笑道:“中央要求各级领导要纵览全局,不要只顾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小李这是连我也批评上了。”

    见李源欲言又止,沈育民又说:“没事,现在不兴扣帽子,你放心大胆的说,有什么说什么!”

    李源见状,这才继续说了起来。

    “区域经济要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有什么,要集中挖掘优势资源,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大做强,才是正确的发展路线。现在很多地方领导一提到发展经济,就要招商引资,却不考虑外部资金引进来,能不能健康成长,能不能对区域经济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打个比方,新兴制造业,”李源指着电视柜上的VCD机,说道:“外人提到VCD机,总觉得科技含量很高,其实核心元器件大都是国外厂商生产的,国内企业要做的不过是拿起螺丝刀把它们拼到一起罢了,可以说毫无难度可言。即使如此,VCD生产厂家在北方却很难生存下来。为什么,因为不具备发展资源。”

    “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速交通落后,是制约冀州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另一个问题,则是人力资源的问题。”

    关学道插了一句:“冀州的人口数量可不小。”

    “人口不等于人力资源。论人口数量,南边的洛州比咱们人口更多,结果呢,人口没有带来经济增长,反而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负担。”

    李源抛出观点:“消除人口数量带来的负面影响,把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这才是冀州经济发展的关键。”

    “冀州的人口总数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农业人口超过七成,这些人都被农业限制住了,生产力得不到释放,自然无法形成资源优势。”

    沈育民点头道:“冀州毕竟是农业大省,农村问题一直是省里的工作重点、难点。”

    “所以解决了农民问题,也就解决了省内经济最沉重的一个包袱。”李源顿了一下,说道:“当然,这个命题就有点大了,我只分析瀛洲市该怎么做。”

    “瀛洲市的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却很小,一家五六口人守着两三亩地过日子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我看来,这就是资源浪费。”

    说到这里,李源忍不住叹了口气。

    新中国的土地政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几次土地改革有效的限制了土地兼并,但是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好多少。归根结底,这是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矛盾,当然,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很巨大。

    “北方农民思想传统,不到逼不得已,总舍不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九二年邓公南巡,带动了农民工打工潮,但是冀州走出去的农民工有多少呢?不说和南方省份比,东山和洛州的外出打工人数都远远超过我们。”

    “这一点洛州做得确实比我们要好。”沈育民坦率的说,没有因为被揭短而感到不快。

    “也好不到哪儿去。”李源也不让他难堪,委婉道:“目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大都是自发组织的,政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我认为政府应该更积极主动些。”

    这次不等沈育民开口,关学道抢先问道:“怎么讲?”

    “政府牵头成立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来做劳务输出,可不可行?”

    “这倒是个办法。”关学道眼前一亮,追问道:“具体呢?”

    “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技能培训、后勤保障,我认为这家公司应当具备上述四点。首先是宣传,要利用政府的公信力,宣传走出去的思想,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至少不要让人有太大的抵触情绪。”

    李源笑了笑,“方式我都帮你想好了,组织文艺团队下乡唱个戏演个小品什么的,多宣传外出打工发家致富的例子就好。”

    “其次是组织协调,政府作为桥梁,帮助农民工寻找合适的用工企业,比起让人像个无头苍蝇一样的自谋出路是不是要好很多?”

    “技能培训更简单,通过短期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摆脱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窘境,也能增加农民工的实际收入。另外,技能培训既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也可以和用工企业搞合作,总不能让他们只占便宜不干活嘛……”

    “最后是劳动保障,这个不用我多说,你们都明白什么意思。”

    李源说完,沈育民和关学道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沈育民慨然道:“这是一盘大棋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