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见菟而顾犬,为时晚矣(四)
李赤心很苦恼,他发现自己已经有了堕落的趋势,自己以前可是一贯靠IQ取胜与人的,如今自己的兴趣爱好好像偏向于行动,而且从大明回家之后,自己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加了几何倍数。
“这个趋势很令人苦恼啊!”李赤心哀叹了一声。
黄道周被杖责的事,红氏其实也不知详情,不同于李赤心的心思,红氏关心的是杀人,至于被皇帝揍个半死的人,红氏一向是抱着旁观者的态度,其实就是个看热闹的,她的出手是为了自家夫君,几乎没有为黄道周等人伸冤雪耻的成分,所以与夫君讲到黄道周几个时,自然是一带而过。
李赤心挠挠头,既然搞不清楚就不要自诩烦恼,妻儿翻人家的家私,他则是继续翻书,这一翻不要紧,里面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
“李自成洮州之败。崇祯十一年三月,李自成、李过叔侄率部从川入陕后,自洮州出番地,总督洪承畴令曹变蛟与贺人龙追歼。自成率军与曹军连日苦战,转战千***地人稀粮乏,农民军无以得食,力不支,战死饿死者众。自成、‘一只虎’二人洮州败后,率残军复入塞,赴岷州及西和、礼县山中。曹变蛟追剿之,李自成、李过二人闯潼关遇伏,惨败潜于山中不出……”这段文字让李赤心惊出一身冷汗,因为潼关遇伏之前的文字,几乎与自己继承的记忆分毫不差,这岂能不让他惊出冷汗?
看到了李自成、李过叔侄潼关遇伏这段文字,再看下面“张献忠部农民军在郧襄一带被左良玉、陈洪范等部击败。左良玉部将罗岱箭射献忠面额,良玉追及,刀拂献忠面。献忠军大败,损失颇重,辗转至谷城。时熊文灿为总理统明军,决计主抚,刊檄招降。是年春,献忠以重宝贿赂熊文灿及总兵陈洪范,又使人赴京师贿首辅薛国观。是年四月初八日,张献忠在谷城降于熊文灿”之时,感觉如同嚼蜡。
他无心再看下去,直到红氏扯了来亨去房间休息时,李赤心依旧一个人木雕泥塑一般地陷入沉思。
大致翻看过这部《皇明经世文编》的补遗四卷,李赤心也明白了一件事,崇祯自打登基以来,他的心中倒是有过一个梦想,他梦想靠一己之力,扭转大明的乾坤,彻底解决驰骋中原的李自成和猖獗一时的清朝皇太极,永久消除大明朝的内忧外患,挽救大明朝走向覆灭的宿命。
很可笑的是事与愿违,十余年不分昼夜的苦斗和坚持,换来的只是每况愈下、日甚一日的败局;然而在崇祯十一年之时,这一切仿佛有了重大转机。
就是这一年,其实也是年轻的崇祯皇帝,离他的奋斗目标最近的一次,他似乎已经触碰到了中兴之主的天花板。书中记述,就在崇祯九年前后,崇祯先后启用洪承畴担任三边总督,孙传庭担任陕西巡抚,主持对西北李自成等农民军的围剿,而重用这两人的宸衷独断,堪称是崇祯一生少有的英明之举。
洪承畴与孙传庭二人,都是明朝末年数一数二的将帅之才,军事才能在明末的将帅中可谓是鹤立鸡群。他们二人一心报效朝廷,谋勇兼备,赏罚严明,深得军心。在他们的合力围剿下,明军一扫多年来的暮气和颓势,动如风火不动如山,对于西北农民军的打击终于见到成效,一度野火燎原般熊熊不可遏制的明末农民起义,在崇祯十一年全面陷入到了低谷。
大明军队完全占据了战场上主动,李自成、李过等各路义军,在明军暴风骤雨般无休止的打击下,连喘息之机都没有;他们的步伍伤亡惨重,兵员和粮秣都得不到有效补充,为了躲避明军追击,只能是疲于奔命,东躲西藏。
当年声势浩大的十三家七十二营之各路人马,此时死的死降的降,残暴如张献忠、狡黠如罗汝才等匪首,都是偃旗息鼓接受招安,绝大多数起义的人们都投降了明朝。
连雄心万丈的李自成,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在明军的重点打击下接连遭到惨败,先后转战汉中、关中,并一度突入四川,想尽办法想摆脱明军追击,走出困境。
然而他的最大不幸是对手实在太过强大,孙传庭和洪承畴中的任意一人都是神之存在,何况在崇祯十一年的时候,两大巨头竟然联手剿贼,他一个没有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李自成,是无论如何也应付不来的。
最终李自成在明军的围剿下四处碰壁,连他的西北老根据地也无法立足,于崇祯十一年三月离开陕西,进入甘肃临洮、巩昌一带。此时他手下已经只剩下几千人马,好多都是老营的妇女儿童,且人困马乏,粮秣不济。
这时,战略家洪承畴看到了战机,他率领优势兵力紧追不舍,先生派遣总兵曹变蛟和左光先,各自带领三千五百名精锐骑兵,一路紧追,务必要穷追猛打,灭此渠魁。三月初八日,李自成由于地理不熟,被洮河拦住去路,身后明军紧随而来,在洮河之畔激战一场,李自成的队伍被击溃,死伤枕籍,溃散一空。
李自成带着身边仅剩下三百多老营的亲兵和妇女儿童,强渡洮河,躲过一劫。但是他没有注意自己的前面还有一个孙传庭没有出手,正当李自成准备逃回陕北的时候,埋伏在潼关外面的孙传庭给了李自成致命一击……
崇祯十一年三月初十,李自成经历了他起义生涯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刻。《明清史料乙编》记载,李自成、李过叔侄带着残存的一支小队伍,目击者声称“男妇实止三百,内妇女幼小五六十”,衣衫褴褛疲惫不堪,来到了甘肃天水礼县的马坞村。当时天色已晚,李自成的队伍人困马乏。但他机智地选择了避开村庄住宿,而是越过马坞村向南走了二十里,当晚在野外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