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文

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40章 表明心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坐在主位上的朱由检扫视了一眼在座的阁臣们,脑中也不断的计算着自己说的话会引起怎么样的反应。

    当改革推进到现在这个程度,光凭集权于内阁的理由,已经无法让这些阁臣们同心协力推动下去了。

    他知道,在座的不少人中的确有想要继续推进改革的;但也有人觉得做到现在的程度已经很好了,再继续向前的话,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也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也有人则看上了黄立极的位置,试图要取而代之。

    所以他需要找到一个让在座各人都能接受的改革依据,以让此前因为遇到危机而不得不和他站在一起,让推动改革的官员们再次坚定自己的立场。

    沉默了片刻之后,朱由检终于开口说道:“孟子曾经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朕以为这句话说得很好。

    如果我们将所有的大明人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就是属于统治阶层的劳心者,而另一部分就是归属于被统治者的劳力者。

    朕和在座的各位,就是属于统治阶层的劳心者,而大明的百姓就是属于被统治的阶层。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统治阶层,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失去秩序陷入混乱;但是如果失去了被统治阶层,那么这个国家也就不复存在了。

    所以朝廷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维持国家的存继,而国家就是维护统治阶层统治的暴力机器。为什么朕要说国家是暴力机器,因为我们需要国家组织军队都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和镇压内部的反抗者。

    我们还需要国家去组织各地的官府,调解百姓之间的矛盾和向百姓征收税金和劳役、兵员…而朝廷就是国家这部暴力机器的大脑,正是朝廷颁发的各种命令、政策和组建的各个部门,才能让这部机器运转起来…”

    听到皇帝这么解释国家和朝廷之间的联系,在座的几位阁臣都不由面面相窥了起来。虽然崇祯说的言辞中有很多新鲜的词语,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以理解的事务。

    作为一个绵延了数千年的文明,政治的各种概念和运行规律,在这片土地上早就自觉或是不自觉的在运行了。

    只不过中国的哲学家们虽然早就知道了政治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但是却不愿意将之*裸的展现在普通人面前。每一个学派的思想家们,都想要用自己的政治理想编制成一件华丽外衣,将现实的政治打扮成他们所憧憬的模样。

    既然儒学的思想家可以将政治包装成礼乐忠孝的道德礼教,那么就说明其实他们对于政治的本质并非一无所知。

    只不过这种对于政治的实质,很难从四书五经上研读出来,只能依靠所谓的家学传继下去。而能够坐在这间房间内的官员们,基本上都是有着一定的家世底蕴的,他们对于崇祯所说的这些政治理念,自然不是那么的陌生。

    但是,学问这种东西是需要不断研究和积累的,而政治本身也是一门学问,将政治的本质掩藏起来,只在小范围内进行教学,对于这门学问来说不会有任何进益,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退化。

    因此当他们听到崇祯以一种近乎于解剖的方式,将后世总结出来的政治理念展示在众人面前,便使得他们大有震耳发聋的感受。

    虽然在座的众人对于政治的本质有所了解,但是这种了解程度也是有深有浅,有全面和片面之分。在崇祯讲述之前,还从来没有人试图用一种精简而科学的语言,去描绘这些政治理念。

    咋一听到这些政治理念的时候,不少人下意识的就皱起了眉头,他们实在有些接受不了,这种*裸的功利性语言,这让他们感觉自己维护的那块遮羞布,被皇帝一把扯了下来。

    但是随着皇帝不停的讲述下去,这种在逻辑上可以进行严密论证的政治语言,顿时引发了众人的兴趣,让他们觉得这种讲述政治理念的语句,虽然过于直白毫无文采,但是这些语句却带有一种让他们着魔的力量,使得他们想要不断的去思考论证它们。

    朱由检尽量以直白的话语将国家、朝廷、百姓之间的关系讲了一遍之后,这才严厉的注视着众人的神情,以一种刚硬而不近人情的语气说道:“…但是,在大明就有那么一些身处于统治阶层,却毫无统治阶层自觉的人,他们在日常所做的一切,都在动摇这个国家的根基,好似他们出生在世间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来毁灭这个国家的一样。

    他们肆无忌惮的侵吞百姓手中最后一块赖以存活的土地,他们依仗着国家赋予他们的特权去压迫治下百姓,让那些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更有甚者,某些人连稍稍弱小一些的本阶层人士也不放过,试图超越国家法律规定的权限,去满足他们永远无法填满的个人私欲。

    他们是谁?他们是地方士绅、朝廷官员、宗室勋贵、宫内的近臣,朕甚至不能肯定,在座的各位先生中,有没有他们中的一员。”

    崇祯说到这里时,突然停顿了下来,意味深长的注视着众人。被崇祯目光扫过的钱谦益,没有承受住这种压力,下意识的就像皇帝表明道:“臣可对天明誓,臣绝不是这样的人。臣对陛下、对大明一向忠心耿耿啊。”

    坐在钱谦益身边的李天经也不由自主的跟着表白了一次,于是剩下的阁臣们也不得不一个个向皇帝宣誓效忠,以表明自己并非是那个想要毁灭大明的人。

    虽然崇祯了解,他们之中有些人只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向自己宣誓明志。但是在形势上,整个内阁已经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即对于那些想要毁灭国家的人进行了谴责。

    朱由检立刻再次发声说道:“诸位先生,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一条是,我们什么都不做,让这些败类继续掏空国家存在的根基,最终使得百姓们因为活不下去而起义,最终摧毁这个国家,砸烂了这个国家原有的统治阶级,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在我国的历史上,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过许多次了,远的有汉高祖,近的便是本朝的太祖。在这种打碎一切旧有秩序成立新秩序的过程里,没有那个人可以独善其身。天街踏尽公卿骨,岂是可以一笑而过的。这条路,朕是不会走的,朕希望你们也是和朕一样的想法。”

    黄立极、郭允厚等阁臣率先点头称是,其他阁臣自然也不会落后。朱由检这才继续说道:“这第二条路么,便是内阁正在推动的改革。先由我们开始,自上而下的将这个国家不合时宜的地方统统改掉;将那些享受着国家赋予特权,但却什么都不愿意为国家付出人,赶出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

    流血之革命,不流血之改革,朕选择了后一条道路,希望我们可以不流血或是少流血,从而完成这场伟大的社会变革,让大明重获新生。当然,如果后一条道路走不通,那么朕也宁可和大明的百姓站在一起,走第一条道路。”

    朱由检之前的话都说的疾言厉色,但是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却显得甚为温和。同皇帝接触时间最长的黄立极,反而紧张了起来。

    皇帝今日在内阁会议上重申对于改革必要性的讲话,黄立极其实倒是没怎么往心里去,因为他已经听多了类似的话语。只不过以前崇祯从来不会在正式场合说的这么露骨,他更喜欢在单独召见阁臣的时候谈论对于改革的看法。

    今日崇祯在内阁会议上如此坦率直白的表明了支持改革的态度,和坚定推动改革进行的决心,虽然让黄立极比较意外,但是他却并不紧张。因为今日的崇祯,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在内阁众位大臣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了。

    就在刚刚崇祯讲话的时候,黄立极也在打量着同僚们的神情,他发现徐光启、郭允厚、李天经三人脸色毫无动容,显然这几人已经是下定了决心支持皇帝改革了。

    而钱谦益、施鳯来虽然脸色有些犹豫,但熟悉两人性格的黄立极知道,他们两人是不会在当面反对皇帝的任何意见的。

    真正对于皇帝讲话不满的,大约也只有一个张瑞图了,但是在这个会议上,他不过是孤掌难鸣,无法撼动大局的。

    真正让黄立极紧张起来的,倒是皇帝最后的一句话。虽然崇祯说的时候比较温和,但是黄立极却听出了崇祯的决心。

    他并不相信崇祯所谓的和百姓站在一起革命的话语云云,但是他却知道,皇帝说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在威胁他们。

    如果内阁主导的改革推行不下去了,皇帝不会选择妥协,而是会动用武力来解决那些反对改革的守旧势力。而最让黄立极感到揪心的是,现在的皇帝无疑是有着这样的力量的。

    仅仅是片刻之间,黄立极便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拦在一干同僚之前,首先向着崇祯恭敬的说道:“陛下说的如此之明白,臣等若还是犹豫不决,为了一点私利而阻扰改革的大业,那岂不是真把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么?

    臣从前也是,现在也是,将来更是,只要是对大明百姓有好处的改革方案,臣始终都会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

    张瑞图原本还有些不满,想要对皇帝劝谏一番,但是黄立极的话语让他楞了片刻,随即也反应了过来,向崇祯表态道:“臣也是,只要改革方案有利于大明百姓,臣自然是要支持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