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434章 铁模铸炮的缺陷
元宵节演武的第二天,王承恩带着两个装满了物资的车厢一早就赶往了石景山铸炮厂。为了方便运输煤、铁等原料和外运铸好的大炮,军器监特意接了一条1里多的短途铁路。
由于军器监还没有研发出铁轨交汇的技术,因此王承恩和带来的物资,不得不在此下车转移到通往铸炮厂的短途铁路上去。
不过军器监研发出来的门式起重机器,却极大的减轻了转移物资的劳动强度和搬运时间,在中午之前就让王承恩赶到了铸炮厂。
走下车厢的王承恩扫了一眼来迎接自己的官员,不由有些诧异的问道:“怎么没见到孙总监?难道他不知道杂家是代表陛下来慰问的么?”
铸炮厂负责物料管理的葛主事马上替孙元化解释道:“今天有一尊火炮正在浇筑,孙总监正带着人监督观察,现在实在是无法分身。
不过孙总监已经吩咐过下官,先请公公去石山下的小轩歇息,等他办完事情,就立刻过来拜见公公。”
听说孙元化正在铸炮,王承恩不由心动了一下,虽然皇帝看起来一直对火炮研制不怎么上心,但是却从来没有断过给孙元化研制火炮的资源。以王承恩这段日子来对崇祯的了解,他觉得皇帝对于火炮还是极感兴趣的。
既然孙元化他们正在铸炮,他立刻便生起了兴趣,他觉得与其同这些小官坐在一起发呆,到不如去铸炮现场看看。等到返回宫内的时候,他也好向崇祯汇报一二,以表示自己做事还是很勤勉的。
自从内阁颁下保密制度之后,军器监便是执行的最为严格的一个部门,而铸炮厂更是制度森严。一来是为了控制原物料不被外盗;二来铸炮术是关系军国命脉的大事,也是明军唯一仰仗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神器,因此自然也就保卫的更是严密了些。
从厂外到厂内的铸炮场地,一共要过三道保卫岗哨,而在铸炮厂相距一里的地方,还有一座军营,里面驻扎了650人。这只军队的任务有两个,保卫铸炮厂,保卫京西铁路。
一般来说,除非有内阁、总参谋部和军器监颁发的命令,否则一般人是无法进入铸炮厂内部,去看看怎么铸炮的。
不过王承恩显然是在这个规则之外的存在,就算他今天没有代表皇帝的身份,作为崇祯身边最为亲近的内侍,他也有足够的权力去看一看这个铸炮厂在做什么。
因此他只是轻轻提了一句,葛主事便亲自带着他前往内厂的铸炮场去了。王承恩很识大体的把自己的随从丢在了外面,只是自己一个人进入了守卫最为严密的铸炮内厂。
所谓的铸炮内厂,其实是一个三联的单体厂房。每个单体厂房的宽度为9米,长为24米。最前方的厂房是接受原物料进行重新精炼的车间,这里安置着两个反射炉,一个是用来精炼生铁块的,一个则是用来熔炼铜块的。
第二个车间才是浇筑火炮的地方,两个车间之间的地面上还铺设了铁轨,用来搬运熔炼好的金属溶液。
当王承恩在葛主事的带领下走入铸炮车间时,正看到孙元化正亲自拿着榔头在拆除悬吊起来的铸炮外层铁模,在他边上还有数名官吏和工匠正紧张的看着他拆除。
王承恩制止了葛主事想要上前通报的举动,他静悄悄的走上了前去,一干铸炮人员正专心盯着孙元化的动作,谁也没有注意到王承恩的到来。
而走到了人群边上之后,王承恩才发觉从铁模散发出来的热量还是比较惊人的,此刻外面大约还是结冰的温度,但是站在这里却让他觉得仿佛已经到了酷暑了。
他站在此处都觉得热气逼人了,正在拆模的孙元化岂不是等同于洗了一次蒸汽浴,这一个他倒是有些佩服起这些孙元化来了。明明是进士出身,放着优先的士大夫生活不过,却肯做着这些工匠们做的活计,也正算得上是忠于王事了。
王承恩还在乱七八糟的想着的时候,孙元化终于小心翼翼的把四截八瓣铁模完全拆除了下来。拆掉了铁模之后,铸铁炮身还保持着暗红的色泽,说明此时炮身的温度起码还有数百度。
就在他还在打量炮身的时候,协助他拆除铁模的葡萄牙炮匠伯多禄金答已经迅速的检查完了火炮的炮身,然后非常欣喜的向他恭贺道:“孙大人,这尊火炮没有出现裂纹,外表也很光滑,应当算是成功了。
等完全冷却下来之后,再检查下内膛的状况,我们就可以向皇帝陛下报喜了。这种铸炮方式可比泥模快多了,而且费用也大大的节约了下来。我敢保证,就算是波加罗铸炮厂铸造的铁炮,也没有这尊铁炮的外表这么光洁。”
伯多禄金答的称颂,并没有得到孙元化的积极回应,盯着大炮出神的他反而皱起了眉头。孙元化的反常,顿时引起了站在他身边的张焘、赵仲几人的注意。
这几天停下了庆贺,对着他小心的询问道:“孙总监,这铁模铸造的大炮难道有什么不妥么?为什么你脸色这么难看?”
张焘、赵仲等人提出的问题同样听入了王承恩的耳朵,他顿时停下了脚步,放下了准备向孙元化打招呼的右手。他肃立在原地,也想听听这尊铁炮到底有什么问题,免得回去向崇祯报错了喜讯。
孙元化两眼直直的看着悬挂起来的火炮,口中下意识的回道:“你们没发觉么?这火炮炮身降温的速度太快了,如果是泥模铸炮,起码要两到三天才能拆除,但是铁范却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就能拆除铁模了。”
“这不是很好么?以这样的速度,一套铁模一天可以铸3门炮,比起一次性的泥模,可以重复利用的铁模将会大大的节约成本啊。而且也符合陛下要求的,尽量统一铸铁炮的规格和同一性能的要求啊。”张焘有些不明所以的回道。
伯多禄金答同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认同,认为降温太快并不算什么缺陷,反而能加快铁模的周转速度,是一件好事。
只有焦勖、汤若望两人和他们边上的一名工匠,倒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孙元化摇了摇头回道:“不,降温太快对火炮本身并不是什么好事…孙铁钟,看来你似乎也想到了什么,不如你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
原本想要说出自己推测的孙元化,却扫到汤若望身边的那位工匠似乎对自己的话颇为赞同,他便有些惊讶的让这位工匠说说自己的看法,看他是否真的明白了自己的想法。
同孙元化一起工作了这么久,孙铁钟倒是熟悉了和自己同姓的这位大人的性格,因此他也不推辞,便直愣愣的站出来说道:“去年大人让我们研究,这铸铁退火的方式是否会对铸铁的各项性能造成影响。
当时我们做了许多次试验,最终发觉退火的方式和退火的时间长短,的确能够对冷却后的铸铁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小人觉得,孙大人担心的,是不是退火时间过快,导致炮身发脆,缺乏柔韧性,容易引起炸膛呢?”
孙铁钟的说法顿时引发了边上人群的讨论,这个猜测很快就把众人刚刚因为铁模铸造成功的喜悦给冲淡了。
看着一干同僚脸色开始黯淡下来,孙元化马上发觉自己似乎说的过于严重了。毕竟在场的众人可都和他一起忙了近半年,才把铁模制作的工艺固定下来,现在刚刚有点成功的希望,就被他的猜测给打压下去了,岂不是太打击他们的信心了。
虽说在这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下,孙元化现在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火炮专家了,但是他身边的这些同僚,同样也对他帮助很大。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协助,他制作火炮的梦想才能一点点的变为现实。
要是把他们给吓跑了,今后谁还会帮他干活呢?毕竟这里大多数人的知识,都不仅仅限于铸炮这一行。以京城科学院众多的项目,他们随便去那里都比跟着他铸炮强。
想到这里,孙元化赶紧安慰道:“其实也没这么糟,等明后天检查完各项标准,我们就知道铁模到底好不好用了…王公公你怎么来了?”
当王承恩晚上赶回了宫内,向崇祯一五一十的交代了他在铸炮厂的见闻后。朱由检思考了半天才说道:“孙元化说的不错啊,这就是白口铁和灰口铁的区别。铸炮还是灰口铁质量更好啊。
不过他们也没必要这么纠结,搅炼炉出的生铁的确会退化成白口铁,但是高炉冶炼出来的生铁,大部分本身就是灰口铁,可以让他们使用高炉生铁进行精炼、铸炮,这样就不会出现炸膛的问题了。
还有,通知军器监,所有确定为白口铁的火炮尽量作为外销品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