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82章 治理西南的策略
崇祯同黄立极、郭允厚的交谈花费了一个时辰,终于让两人勉强接受了,他在商人代表大会上推出的各项政策。
而内阁成员们在比往日拖延了近1个小时后,方才被内阁秘书郎姚士恒传召开会议。
对于皇帝同黄立极、郭允厚两人密谈了许久一事,几位内阁成员大致能猜测出他们在密谈什么。关于皇帝在商人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他们同样也收到了。
当各位内阁成员们进入会议室,看到脸色平静的黄立极、郭允厚两人后,大多心知肚明两人已经同皇帝谈妥了。
今天的内阁会议讨论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且一向喜欢在会上发表意见的皇帝,今天居然没有怎么发言。
因此虽然延迟了一些时间,会议还是在中午前结束了。然而就在散会前,崇祯突然叫住了众人。
朱由检让王承恩对着众人读了徐从治的请罪奏章之后,宣布了他对于徐从治两人的宽大处理。
王承恩读的只是简略版本,省略了徐从治提出的土地改制方案,只读了关于请罪部分的。
因此各位内阁成员并没有对皇帝的宽大处置表示出反对,部分人还觉得皇帝过于心慈手软了,只是简单的一个请罪就让他心软了。
内阁发出的惩治命令,自然也应该通过内阁撤销。朱由检达成了关于重新处置徐从治等人的愿望之后,便拿出了昨天晚上粗略看完的?中国简明历史?。
“钱学士和孙翰林两人主持编订的这边历史书籍,朕昨晚已经粗略的看了一遍,编订的很不错。
朕决定把这本书当做钦定历史教科书,从明年开始,从童生试到殿试都要抽考其中的内容。
还有,现在大明的秀才和举人滥竽充数者众多,部分人则借着秀才和举人的身份包揽诉讼,欺压乡里,实在是有辱斯文。
至于地方一些学官,对于这种现象不加以纠正,反而默许纵容,实在是有负朝廷的重托。
所以朕决定设立督学官一职,巡阅各省,斥退不合格的秀才、举人和罢免无所作为的学官。”
内阁中负责教育工作的李天经,第一个响应支持了皇帝对于教育上的调整。
张瑞图考虑了下,推荐了他的同乡杨景晨,负责督导各省学官的工作。施鳯来思考了一会,选择了支持张瑞图的提议。
崇祯同意了张瑞图的意见,并提出了让门陈新担任杨景晨的副手,协助实施这项工作。
之后张瑞图向崇祯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总参谋部提出,准备设立西南都督府,统一四川、贵州两省的军政,任命石柱土司秦良玉左都督掌管西南都督府一事。
朱由检随意的说道:“不错,这是为了尽快平息奢安之乱。之前两省各自应对奢安两土司的叛乱,互相缺乏配合,导致鲁钦兵败自杀。朕不希望再次出现这种局面,所以要统合两省的军政,合力应对叛乱的土司。”
张瑞图颇有些急迫的说道:“可是陛下,秦良玉虽然效忠于朝廷,但毕竟还是石柱土司。以一土司官统领两省军政,岂不是平白让石柱土司做大?就算是这次平息了奢安之乱,西南也未必能够长治久安。”
朱由检摸了摸下巴后说道:“石柱土司在辽东为我大明流下了足够多的血,我们不应该再把石柱土司当做外人。
所以朕决定给予石柱土司优待,每年给予石柱厅一定的生员和举人名额,在石柱厅设置小学12所。
此外,朕决定每年从内库拨出2万两白银,专门用于浑河血战死难将士家属、遗孤的抚恤。
另外,每年再从内库拨出1万两白银,专门用于金华、石柱厅的教育事业。以表彰两地人民为保卫国家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皇帝用自己的钱去抚恤烈士遗属,内阁成员们自然没人会出面反对。且皇帝对于石柱厅教育方面上的资助,显然有利于文官们所主张的改土归流。
而崇祯提出的浑河血战,让张瑞图对于石柱土司忠诚的怀疑意见,也渐渐瓦解了。
看到内阁成员们开始倾向于皇帝的主张,黄立极咳嗽了一声,终于开口说道:“陛下,就算现在的石柱土司秦良玉对大明忠诚,并不表示今后的石柱土司也始终会对大明忠心耿耿啊。
这播州杨氏、永宁奢氏、水西安氏,当初也都是对我大明忠心耿耿的啊。”
朱由检看到原本支持自己的内阁成员们,又变得有所犹豫的时候,立刻说道:“想要保证西南各省土司对大明的忠诚,朕以为光靠提防和猜忌是无济于事的。
我们越是提防他们,就越会提醒他们觉得和我们汉人之间是有差异。想要让西南诸土司完全融入大明,朕以为军事、政治、文化三种手段都要用上,三者缺一都可能让这些土司无法融入大明。”
“陛下所言的军事、政治、文化三种手段,究竟是为何?”黄立极眨了眨混浊的眼睛,试探的问道。
“朕有这么一个认知,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而外因则是促成内因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
比如一颗种子的发芽,只有合适的温度和水分,一颗种子才会出现变化,发芽成为一株植物。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朕以为也适用于政治事务。
想要让西南诸土司的人民认同自己是大明百姓的一员,首先这些土司之中就必须先要有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感,其次是培养他们对于大明这个国家的忠诚。这是促成西南诸土司改土归流的内应。
其次,朝廷必须要有对于这些土司压倒性的军事力量,以威慑那些异心的土司首领,或是企图想要分裂中国的野心家。
之后,在政治上面,朝廷必须要割裂各土司部落之间的关系,避免这些土司部落联合起来反对朝廷的统治。
最后,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这些土司部落的上层人物,还要真正的去同这些土司部落的中层、底层民众去接触。
孟子说过,民为贵,君为轻。只要各土司部落的中、下层百姓同朝廷一条心,那么即便是几个土司首领想要反叛朝廷,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起来。
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以政治手段进行分化,再积极传播文化教育,那么朝廷就能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把他们变成真正的大明百姓。”
崇祯提出的改土归流主张,本质上同文官集团们的理念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崇祯所提出的保持外部压力,促使土司部族内部发生变革的方式,却相当的令人耳目一新。
从大明开国以来,历代的皇帝和文官就一直推进着,把西南诸省的宣抚司纳入到流官体系之中。
但是虽然文官们秉持着这个理念,却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对西南各土司的改土归流工作。
基本上每一代文官都有自己的改土归流设想,有些人喜欢动用军事,有些人寄希望于教化,还有些人则想要通过收买小土司的背叛。
正因为没有一以贯之的工作方式,所以西南改土归流的效果总是发生反复。
不过凭借着大明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人口优势,西南诸土司终于被迫放弃了富饶的平原地带,退回了深山老林之中。
朝廷在西南地区的统治范围是扩大了,但是各土司民众同后迁移而来的汉民之间的矛盾,却变得激烈起来了。
到了崇祯登基的时候,衰落下去的明朝,终于激发起了这些西南土司首领的野心。奢安之乱正是西南土司对于2百多年来明朝在西南各省实施改土归流政策的反击。
只不过西南叛乱土司无法同东北建州女真比较的是,西南各土司之间矛盾重重,没有出现一个统一西南各土司的领袖人物。且这些土司占据的土地,都以山林为主,只有少部分的平地,无法积攒起大量的军资。
最后则是,从宋代开始的土司制度,虽然保证了土司首领对于领地的控制权力,并可以借此抵御中央朝廷的直接统治。
但是这种土司制度也同样束缚住了这些土司首领,把西南各土司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割据政权。
对于西南土司制度的弊端,朝廷中的大臣们看的很清楚。因此虽然当初奢崇明叛乱声势浩大,但是内阁从来没有派出过一个重臣去坐镇西南平叛,而是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了东北。
虽然四川、贵州距离大明的财赋根本重地并不远,沿着长江而下就是湖广和江西之地了。但是朝廷派出的援军,也只是陕西的一路军队而已。
崇祯提出的解决朝廷同西南诸土司之间矛盾的新政策,让黄立极看到了,平息奢安之乱,同彻底解决西南土司不时叛乱的麻烦。
黄立极思考了半天,还是出声赞成了关于崇祯对于西南诸土司的新政策,但是对于西南都督府他还是保持着忧虑。
“陛下,西南都督府统管两省军队,现在让一介武将主持,老臣认为还是不妥。就算秦良玉对朝廷忠诚可靠,但是陛下还是需要提防军中出现藩镇的苗头。
且四川、贵州都是山高林密之地,又是交通不便之地。若是军中出现藩镇,只要封锁入川之道,就能盘踞川贵自成一国。昔日汉高祖、刘备等莫不如此,因此臣希望陛下三思…”